张金戈 作品数:29 被引量:166 H指数:8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大数据下不同CT设备胸部检查辐射剂量比较 刘科伶 李真林 张金戈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查需求,使放射科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临床。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6层和128层CT各1台纳入分析,与国内外相同机型的平均数据进行比较。借鉴华西医院放射科的经验,对CT设备的维保和使用实行精细化管理。结果统计时间内华西医院16层CT和128层CT检查人次分别为125 311人次、141 024人次;开机率分别为99.2%与99.4%。单个球管曝光时间16层CT为108.5万秒,128层CT为128.7万秒,球管使用寿命较长,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结论通过改变CT使用模式、建立和落实CT设备的维保制度等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使用效率。 张金戈 彭婉琳 夏春潮 李真林关键词:CT 使用效率 设备维护 设备管理 移动CT头部扫描辐射剂量场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初步探究移动CT在进行头部扫描时产生的杂散辐射在空间中的分布,以期为移动CT的辐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CareTom移动式多排CT头部序列进行单次扫描,用TLD(LiF:Mg,Cu,P)型热释光探测器测得辐射剂量值,并用Matlab软件绘制出辐射剂量场的空间分布.结果 移动CT前方的辐射剂量稍高于后方,周围空间辐射剂量场则大致呈从前向后的“倒三角”形分布.最大数值出现在中心水平层面,移动CT正前方距离扫描孔中心最近的测量点(距中心0.5m),为0.255 mGy.结论 移动CT头部扫描产生的杂散辐射剂量较低,但为了避免长期低剂量辐射的损伤,检查技师和其他医护人员应尽量站在移动CT机的侧面和后方2 m以外的地方,并在扫描时尽可能地配置放射防护装备. 张金戈 彭婉琳 李真林 夏春潮 蒲进低时间分辨率的动态增强MRI运用Reference Region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时间分辨率对乳腺癌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李玉明 李真林 夏春潮 李昕 彭婉琳 张金戈 李磊 赵飞 张凯头部CT扫描受检者敏感器官体表辐射量及防护措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CT在头部扫描时,受检者在不同防护措施下敏感器官体表部位的辐射剂量,为头颅CT扫描时防护用品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第一代双源CT对标准人体模型在未加任何防护(A组)、戴铅围脖盖铅衣(B组)和戴铅围脖穿上无袖铅衣(C组)三种方式下进行头部常规(head routine sequence)序列扫描。在体模敏感器官体表布置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各处的辐射剂量。曝光后所有TLD进行测量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CT扫描后剂量参数显示A、B、C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均为44.06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为634mGy·cm。TLD测量显示A、B、C组直接照射部位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颈部铅围脖防护区A、B、C组的辐射均值分别为(2.57±0.65)mGy,(2.30±1.10)mGy和(2.48±0.90)mGy,各组之间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体部腹侧区A组辐射剂量〔(0.66±0.37)mGy〕高于防护后的B组〔(0.18±0.18)mGy〕和C组〔(0.18±0.16)mGy〕,P均<0.05,而B、C组辐射剂量相当(P<0.05)。体部背部区的辐射剂量为A组〔(0.55±0.43)mGy〕>B组〔(0.28±0.22)mGy〕>C组〔(0.14±0.12)mGy〕,P<0.05。结论双源CT头部扫描时,铅围脖加穿上铅衣的方式较传统铅衣覆盖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非受检部位敏感器官的X光辐射剂量。 夏春潮 蒲进 李磊 赵飞 张凯 李玉明 彭婉琳 张金戈 李真林关键词:辐射防护 低浓度对比剂结合双低剂量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李磊 赵飞 蒲玉美 张凯 蒲进 李玉明 彭婉琳 张金戈 夏春潮 李真林冠脉CTA联合上腹部多期增强CT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研究 张金戈 李真林 刘科伶 夏春潮冠脉CTA联合上腹部多期增强CT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研究 张金戈MAVRIC-SL技术在膝关节金属置换术后3.0T MR成像上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MAVRIC-SL技术在膝关节金属假体置换后3T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本院行钛合金材料膝关节置换后需磁共振复查的18名患者。所有患者均在GE 750W 3.0T MRI扫描仪上行术后膝关节冠状及矢状位的PD-FSE及PD-MAVRIC-SL扫描。分别测得两组图像金属假体及周围伪影区域面积大小,记录两组图像的异常病变发现数,并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的诊断信心、解剖细节、金属植入物与组织交界处可视化进行评分。结果 (1)图像金属假体及周围伪影面积在PD-MAVRIC-SL序列的冠状位(47.47±1.87)cm^2和矢状位(45.05±2.09)cm^2上分别小于PD-FSE的冠状(62.7±1.11)cm^2及矢状(59.87±0.52)cm^2(P<0.05);(2)MAVRIC-SL序列对在金属植入物与组织交界面显示及伪影评分、解剖结构的显示均优于(FSE序列(P<0.05);(3)MAVRIC-SL序列较FSE序列更利于异常病变的发现(P<0.05)。结论较传统FSE序列而言,MAVRIC-SL序列可明显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金属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信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庭宇 唐鹤菡 姚凯 徐慧 张金戈关键词:膝关节 金属伪影 金属假体 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金标准,探讨使用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with sparse undersampling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65例疑似动脉瘤患者,进行TOFu-MRA、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TOFu-MR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计算2名医生间检查的一致性。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的重建图像上比较两方法在测量动脉瘤形态学参数间的一致性,包括动脉瘤颈宽度(Dneck)、动脉瘤高度(H)和动脉瘤宽度(Dwidth)。结果 DSA检测出46例确诊患者,共计55个动脉瘤。两名医生利用TOFu-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基于患者(95.7%,95.7%)、(94.7%,94.7%)、(97.8%,97.8%)及(90.0%,90.0%);基于动脉瘤(96.4%,94.5%)、(94.7%,94.7%)、(98.1%,98.1%)及(90.0%,85.7%),且两者间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3、0.97。Bland-Altman分析发现,在Dneck、H及Dwidth的测量中,超过95%以上的点位于一致限范围内,两种检查方式对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并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测量方面与影像金标准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作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案。 徐旭 张金戈 彭婉琳 刘科伶 胡斯娴 曾令明 夏春潮 李真林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