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澎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子
  • 3篇妊娠
  • 3篇受精
  • 3篇胚胎
  • 3篇细胞
  • 3篇卵裂
  • 3篇囊胚
  • 2篇单精子
  • 2篇单精子注射
  • 2篇妊娠结局分析
  • 2篇受精率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受精
  • 2篇胚胎移植
  • 2篇注射
  • 2篇卵胞浆内单精...
  • 2篇卵母细胞
  • 2篇母细胞
  • 2篇结局分析
  • 2篇精子注射

机构

  • 11篇保定市妇幼保...
  • 2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李澎涛
  • 9篇殷晨星
  • 7篇王娜
  • 6篇邢鹏
  • 4篇王玉真
  • 3篇王娜
  • 3篇于晓光
  • 2篇郭战坤
  • 2篇袁博
  • 1篇陈英
  • 1篇曹娟
  • 1篇王博
  • 1篇邢鹏

传媒

  • 3篇生殖医学杂志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子形态对夫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夫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生殖中心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547个周期,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涂片固定后采用Diff-Quik染色法进行分析,正常精子形态>14%为Ⅰ组,10%~14%为Ⅱ组,5%~9%为Ⅲ组、<5%为Ⅳ组。结果精子活力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8.94%、12.84%、10.26%、2.5%,Ⅳ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4%时建议行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
王娜李澎涛邢鹏殷晨星
关键词:精子形态妊娠率
玻璃化冷冻人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对其发育潜能的影响
2016年
目的分析使用玻璃化冷冻法对人D3卵裂期细胞及囊胚进行冷冻,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180周期358枚胚胎行解冻胚胎移植,将胚胎分为卵裂组及囊胚组,统计解冻后存活率,移植后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结果 D3卵裂组与囊胚组解冻后存活率没有差异,但移植后发育潜能卵裂组明显低于囊胚组。结论冷冻解冻移植囊胚期的胚胎比卵裂期的胚胎更有发育潜能。
李澎涛王娜
关键词:玻璃化冷冻卵裂期胚胎囊胚
非优质D3剩余卵裂胚所形成囊胚的FET周期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非优质D3剩余卵裂胚质量对继续囊胚培养结果及其形成的囊胚发育潜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选择更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后剩余非优质D3卵裂胚继续囊胚培养所形成囊胚的单囊胚FET周期及同期优质D3卵裂胚FET周期的病例资料,分析纳入研究患者IVF-ET周期不同质量的非优质D3剩余卵裂胚的囊胚培养情况;对照优质D3卵裂胚FET周期,比较不同质量的非优质D3剩余卵裂胚所形成囊胚的单囊胚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随着非优质D3剩余卵裂胚质量的降低,继续囊胚培养的囊胚形成率、D5/D6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亦显著下降(P<0.01)。Ⅱ、Ⅲ级D3剩余卵裂胚继续囊胚培养所形成囊胚的FET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Ⅳ级D3剩余卵裂胚所形成囊胚的FET周期临床妊娠率(P<0.05);Ⅱ、Ⅲ级D3剩余卵裂胚所形成囊胚的FET周期着床率显著高于Ⅳ级D3剩余卵裂胚所形成囊胚及优质D3卵裂胚(I级)的FET周期着床率(P<0.05);Ⅳ级D3剩余卵裂胚所形成囊胚的FET周期活产率显著低于Ⅱ级D3剩余卵裂胚所形成囊胚的FET周期活产率(P<0.05)。各组间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3剩余卵裂胚的质量影响到继续囊胚培养的囊胚形成和囊胚质量,FET周期应首选卵裂评分高的D3卵裂胚所形成的囊胚移植;非优质D3剩余卵裂胚(II、III级)所形成的囊胚也能获得较满意的FET妊娠结局。
李澎涛王娜郭战坤殷晨星孟娜娜师楠于晓光李克用王玉真
关键词:囊胚
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质量囊胚冷冻复苏移植周期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囊胚的发育阶段及其内细胞团、滋养层质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为囊胚冷冻时机的把握及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解冻胚胎选择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单囊胚FET周期的患者资料,依据囊胚扩张/孵出状态及囊胚质量将囊胚分为A1组(4期优质囊胚组)、A2(4期非优质囊胚组)、B1组(5期优质囊胚组)、B2组(5期非优质囊胚组)、C1组(6期优质囊胚)、C2组(6期非优质囊胚),比较相同质量不同发育阶段囊胚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及同一发育阶段不同质量囊胚FET周期妊娠结局差异。结果优质囊胚组间比较,A1组FET周期的妊娠率、着床率显著高于B1组(P<0.05),A1组与C1组FET周期的妊娠率、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1组的妊娠率、着床率有下降趋势,3组间FET周期流产率、活产率、男/女比例、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优质囊胚组间比较,A2、B2、C23组FET周期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活产率、男/女比例、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阶段不同质量囊胚组间比较,A1组的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显著高于A2组(P<0.05),而流产率、男/女比例、孕周及新生儿体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对比B2组及C1组对比C2组FTE的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活产率、男/女比例、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胚的发育阶段对囊胚FET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其中4期优质囊胚FET的妊娠率、着床率显著优于5期优质囊胚FET临床结局,与6期优质囊胚ET周期的妊娠率、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期囊胚的妊娠率、着床率有下降趋势;相同发育阶段的4期优质囊胚FET临床结局显著高于4期非优质囊胚FET妊娠率、着床率,因此囊胚FET周期应优先考虑4期优质�
李澎涛殷晨星王娜邢鹏孟娜娜郭战坤
关键词:胚胎移植
0PN来源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利用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的未见原核(0PN)受精卵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其发育潜能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1597个常规IVF周期及596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进行回顾分析。将常规IVF-ET周期分为A1组(无0PN来源胚胎,n=731)、A2组(0<0PN来源胚胎率≤20%,n=495)和A3组(0PN来源胚胎率>20%,n=371)三组,比较三组的患者基本情况、新鲜周期临床治疗情况和实验室指标。依据行囊胚培养的D3卵裂胚来源不同分为B1组(0PN来源,n=2409)和B2组(2PN来源,n=6602)两组,比较两组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依据囊胚来源将囊胚FET周期分为C1组(0PN来源冻融囊胚,n=85)和C2组(2PN来源冻融囊胚,n=511),比较两组的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活产率、胎儿畸形率等指标。结果(1)与A1组比较,A2、A3组的年龄更小、基础FSH水平更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更高(P<0.05),而组间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差异(P>0.05)。A2、A3组两组患者用药天数、长方案占比、获卵数显著高于A1组(P<0.05),其中A2组拮抗剂方案占比最低,获卵数最高。(2)B1、B2两组的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B1组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2组(P<0.05)。(3)FET周期中,C1、C2组患者间年龄、不孕年限、BMI、优质囊胚比例、D5囊胚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2组的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C1组(P<0.05)。囊胚移植后,两组间种植率、妊娠率、孕周、早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体长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1组流产率显著高于C2组、活产率显著低于C2组(P<0.05)。结论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患者卵巢储备情况可能会对0PN来源胚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0PN来源囊胚移植流产率高于2PN来源囊胚,而活产率低于2PN来源囊胚,但在患者无2PN来源胚胎可移植的情况下,0PN来源囊胚移植提高了胚胎利用率,降低了患者诊疗费用,减�
李澎涛殷晨星孟娜娜王娜曹娟张佳妮王玉真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人类精原细胞分化过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3年
目的为了明确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生物学过程, 挖掘人类精原细胞(spermatogonia, SPG)分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及其信号通路, 探索精子发生早期的分子机制, 增加对SPG分化过程的分子生物学认识。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下载人类未分化精原细胞(undifferentiated spermatogonia, uSPG)和分化精原细胞(differentiating spermatogonia, dSPG)的转录组数据, 利用Hisat2和StingTie筛选DEGs, 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MACS2软件对ATAC-seq数据中开放染色质区域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 532个DEGs, 包括4 127个上调基因和4 405个下调基因, 它们通过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如细胞周期、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有机物代谢过程、细胞运动、甲基化等来调控SPG的分化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一些重要信号通路包括FoxO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在SPG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甲基化在SPG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甲基化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显著。组蛋白甲基化词条相关基因TDRDs家族显著富集, 9个TDRDs基因在dSPG中表达更加活跃。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SPG分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明确了关键基因在转录和染色质水平的差异, 为SPG分化机制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殷晨星李澎涛宋静岚师楠陈英邢鹏孟娜娜张康王玉真
关键词:精子发生精原细胞生物信息学不育分化
不同来源精子DNA碎片指数、顶体完整性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助孕结局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及其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和顶体完整性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 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因男性不育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行ICSI的185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3组。A组:诊断为严重少弱精子症的男性患者的射出精液(95个周期);B组:睾丸取精精子(57个周期);C组:附睾取精精子(33个周期)。比较并分析3组精子DNA碎片率(用精子DFI表示)、顶体完整性的差异及对ICSI周期的2PN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和妊娠率的影响。结果3种来源的精子ICSI周期中,B组DNA碎片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间顶体完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2PN率高于C组,A组的2PN卵裂率、优胚率明显高于B、C组(P<0.05);3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附睾取精与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手淫取精行ICSI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睾丸精子DFI小于附睾精子,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手淫精子和睾丸精子的受精结局好于附睾精子。
殷晨星李澎涛于晓光邢鹏王娜师楠孟娜娜王玉真
关键词:DFIICSI
原代黄素化卵泡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建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原代黄素化卵泡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12月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患者取卵后废弃的卵泡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收集卵泡颗粒细胞,进行培养。不同浓度H_(2)O_(2)处理颗粒细胞12 h,采用最大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建立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以未加H_(2)O_(2)的颗粒细胞为对照组,通过测定模型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_(2))分泌量和细胞周期,评价模型组是否建模成功。结果使用IC50浓度H_(2)O_(2)=65μmol/L,建立颗粒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MDA含量升高、SOD水平下降、E_(2)分泌量下降、细胞周期表现为sub G1峰增高、G1/G0期和G2/M期的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65μmol/L H_(2)O_(2)处理颗粒细胞12 h,建立了稳定的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为进一步开展颗粒细胞抗氧化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邢鹏袁博王娜李澎涛孟娜娜
关键词:颗粒细胞过氧化氢氧化应激细胞模型
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态对受精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人类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形态与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和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的63周期765枚卵母细胞,观察MⅡ期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并根据第一极体形态将卵子分为圆或椭圆(A组),形态碎片化(B组),极体巨大、卵周隙大(C组)等3组。统计卵母细胞的正常与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分析第一极体形态与卵母细胞受精和发育的关系。结果 A、B两组卵母细胞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C组,B组与A组相比,卵母细胞的正常与异常受精率、卵裂率没有明显差异,但优质胚胎率显著降低。结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与卵母细胞的受精和发育潜能相关。第一极体形态可能作为评价人类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可能指标。
李澎涛王娜殷晨星王博于晓光
关键词:第一极体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率卵裂率
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精液和睾丸中精子的ICSI临床结局比较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睾丸取精能否改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因男性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行ICSI助孕的58对夫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获取精子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射出精子ICSI组(E-ICSI组,56个周期)和睾丸精子ICSI组(T-ICSI组,4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情况、授精及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58对夫妇共接受了98个ICSI周期,56个周期(57.14%)使用射精精子,42个周期(42.86%)使用睾丸精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方案、Gn用量、HCG日E2及P水平、成熟卵数、获卵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ICSI组与T-ICSI组的2PN受精率(56.4%vs. 53.4%)、优质胚胎率(8.5%vs. 6.1%)、卵母细胞利用率(25.9%vs. 24.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ICSI组与T-ICSI组的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22.7%vs. 27.0%)、冻融周期临床妊娠率(35.7%vs. 66.7%)和一次控制性卵巢刺激(COS)累积活产率(25.0%vs. 40.5%)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暂不推荐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直接选择睾丸精子进行ICSI,只有当射出精液离心后未发现正常形态活精子的情况下,选择睾丸精子作为继续ICSI的补救性手段。
邢鹏袁博王娜李澎涛殷晨星李克用孟娜娜
关键词:男性不育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