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宇涛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3篇关节
  • 2篇言语
  • 2篇失语
  • 2篇体位
  • 2篇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后
  • 2篇康复
  • 1篇等速肌力
  • 1篇等速肌力训练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电疗
  • 1篇电源
  • 1篇电源组件
  • 1篇动力机构
  • 1篇心功能
  • 1篇醒脑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15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黄宇涛
  • 10篇王玉龙
  • 6篇朱晓龙
  • 4篇陈文生
  • 3篇陈晓燕
  • 3篇王坤
  • 3篇王玉珍
  • 3篇龙建军
  • 3篇吕星
  • 3篇李雅薇
  • 2篇李小萍
  • 2篇王光益
  • 2篇查甫兵
  • 2篇李旭辉
  • 1篇邹碧花
  • 1篇骆伟
  • 1篇翟浩瀚
  • 1篇王晓东
  • 1篇吴松辉
  • 1篇张秋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牵引、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牵引、手法后进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50例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采用牵引、手法、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手法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
黄宇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手法功能锻炼
文献传递
体位改变评定脑卒中卧床患者心功能的方法探索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体位改变评定脑卒中卧床患者心功能。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卧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不同体位、角速度、体位改变幅度、体位改变角速度情况下患者的心功能变化。结果:体位60°、75°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0°组,每搏量、血氧饱和度低于0°组;角速度25°/s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5°/s组,每搏量、血氧饱和度低于5°/s组;体位改变幅度-15°~+75°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0°~+75°组,每搏量、血氧饱和度低于0°~+75°组;体位改变25 min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改变5 min组,每搏量、血氧饱和度低于改变5 m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床上-15°、0°、30°体位下5°/s、15°/s的改变速度对心功能影响较小,体位改变5 min、15 min对心功能影响较小,可依次进行后续试验。
黄宇涛刘芳陈妙玲王晓东周静吴松晖欧阳佩佩王玉龙
关键词:体位改变卧床脑卒中心功能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方案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7年
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方案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专门制定的急性期康复方案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观察组患者的SIS评分[(412.5±52.6)、(515.3±67.2)分]均高于对照组[(356.0±62.1)、(411.4±45.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41.7±5.0)、(44.0±3.5)分]均高于对照组[(32.2±6.1)、(41.3±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照专门制定的急性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黄宇涛李旭辉翁启鹏
关键词:脑卒中
髋关节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髋关节矫正装置,包括安装环、活动设置于安装环的相对两侧的一对支撑组件、活动安装于安装环的连杆、以及一对齿轮组件,各齿轮组件一端分别对应与各支撑组件连接,各齿轮组件的另一端分别对应...
陈文生王玉龙朱晓龙骆伟黄宇涛
文献传递
不同体位改变模式对青年人和中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70°倾斜站立和0°~70°重复体位改变对青年和中年健康受试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中年受试者24例设为中年组,健康青年受试者23例,设为青年组。2组受试者均完成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两种体位改变,每种体位测试时间为10 min,测试前、中和后均平卧休息10 min。使用无创运动心排和血压计记录2组受试者休息位、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2组受试者的HR较组内休息位均显著增高,且青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的心率(HR)为(84.0±9.5)bpm,显著高于组内0°~70°重复体位改变和中年组同体位,而中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的HR则显著高于组内0°~70°重复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的SV则显著低于组内休息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在静态70°倾斜站立、0°~70°重复体位改变的DBP与组内休息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年组3种体位下的DBP均显著高于青年组同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受试者在休息位、静态70°倾斜站立位、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男性受试者的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和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女性同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改变时,青年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中年人则表现为SV降低。0°~70°重复体位改变相对于70°倾斜站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相比之下是一种更安全稳定的训练方法,但长期干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刘芳曲晟薛凯文查甫兵陈妙玲周明超黄宇涛王玉龙
关键词:体位中年人青年人血流动力学
便携式腕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腕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装置,包括贴合于人体小臂的主机,所述主机上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卡接的滑块组件,所述主机内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块组件往返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滑块组件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用...
朱晓龙王玉龙黄宇涛徐颖聪吕星龙建军王玉珍王坤王诚婷袁健
文献传递
踝关节矫正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踝关节矫正器,包括第一胫后板与第二胫后板、设置于第一胫后板底端的第一脚托板和设置于第二胫后板底端的第二脚托板,第一脚托板与第二脚托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这样,当患者脚踝外旋时,脚...
朱晓龙王玉龙李华陈文生翟浩瀚黄宇涛
文献传递
针灸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在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所有治疗均持续4w,治疗前、治疗4w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Fugl-Meyer量表(FMA)、Ashworth量表(MAS)、Clonus分级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踝阵挛评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FMA、MAS、Clonu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BI、FMA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MAS、Clonus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BI、F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S、Clonu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针灸和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可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促进康复。
黄宇涛李雅薇吴松辉
关键词:针灸脑卒中足内翻
多功能床边康复治疗车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床边康复治疗车,包括底架,分别设置于底架底侧和顶侧的滑轮组和用于存放康复治疗设备的设备柜,设置于设备柜顶部的台面柜,活动插置于台面柜中的用于存放评估工具的评估工具抽屉,设...
王玉龙朱晓龙李小萍李旭辉黄宇涛王玉珍吴松晖王诚婷张秋查甫兵
文献传递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肘屈肌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及肘屈肌PT、TW、AP均显著升高(P均=0.001),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FMA评分[(49.28±6.73)分比(56.79±6.24)分]、MBI评分[(59.92±9.33)分比(70.14±9.39)分]、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PT[60°/s(17.25±3.66)N·m比(21.48±4.21)N·m,120°/s(10.74±3.80)N·m比(15.69±4.21)N·m]、TW[60°/s(165.74±20.51)J比(194.67±23.55)J,120°/s(209.67±25.28)J比(258.76±26.72)J]、AP[60°/s(11.28±3.35)W比(15.42±4.14)W,120°/s(11.58±3.65)W比(17.83±3.74)W]升高更显著(P均=0.001),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屈肌:PT、TW、AP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李雅薇黄宇涛王坤
关键词:卒中肌力日常生活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