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综合征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 1篇电针麻醉
  • 1篇短期胰岛素强...
  • 1篇性腺功能
  • 1篇性腺功能低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25-羟...
  • 1篇药食
  • 1篇药食同源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机构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7篇许宏亮
  • 4篇雷剑
  • 3篇吴瑞
  • 2篇安然
  • 2篇张秋菊
  • 2篇倪青
  • 1篇李玉秀
  • 1篇王竹风
  • 1篇马力
  • 1篇谢冰昕
  • 1篇张颖
  • 1篇石白
  • 1篇李勤
  • 1篇王凡

传媒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新中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四肢神经肌电图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DPN组)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其中NDPN组173例,DPN组157例,分别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尿酸、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甲状旁腺激素(PTH)、纤维蛋白原(FIB)、空腹C肽(FC)、血钙/磷等指标,并测量比较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依照结果判断2组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析25-羟维生素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及HbA1c均显著高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3,P<0.05);DPN组FC、25-羟维生素D均显著低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P<0.05)。DPN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均显著低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DPN的发病病程呈负相关(r=-0.465,P<0.05);与HbA1c呈负相关(r=-0.678,P<0.05);与正中神经MCV及S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0、0.362、0.596、0.523,P<0.05);与年龄、血脂及其他指标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程、HbA1c、25-羟维生素D是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羟维生素DPN的保护因素之一。结论 25-羟维生素D、DPN患者的病程和HbA1c相关,25-羟维生素D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DPN起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许宏亮雷剑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李玉秀马力王竹风吴瑞石白张颖安然许宏亮
电针麻醉在老年患者大肠宽基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麻醉在老年患者大肠宽基息肉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确诊为大肠宽基息肉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给药麻醉,实验组采用静脉给药麻醉联合复合电针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Ramsay镇静评分、恶心评分、呕吐评分)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2种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大肠宽基息肉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术后,实验组VAS评分、呕吐评分、恶心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过程中应用电针麻醉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烦躁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术后精神状态,促进患者全身机能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雷剑许宏亮
关键词:电针麻醉胃肠功能RAMSAY镇静评分
基于开郁清热法的药食颗粒辅助治疗代谢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基于开郁清热法的药食颗粒辅助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内分泌科就诊的MS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2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MS规范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溶性膳食纤维及药食颗粒。比较治疗12周后3组理化指标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对比治疗前后各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1组、治疗2组理化指标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显效率高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1组、治疗2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组显效率高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3组BMI、FPG、2 h PG、T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开郁清热法的药食颗粒辅助治疗MS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凡倪青安然张秋菊吴瑞许宏亮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药食同源开郁清热法膳食纤维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21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3组分别用瑞芬太尼的量为0.5μg/kg、1.0μg/kg、1.5μg/kg。观察并记录3组麻醉前、术中、手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负压吸宫术的出血量、清醒时间、出院时间、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3组麻醉剂量均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低剂量组有2例效果不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有1例镇痛效果不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高剂量组出现15例呼吸抑制,较其他两组容易发生低氧症状(21.43%)(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间、出院时间均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剂量为1.0μg/kg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显著,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清醒时间、出院时间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雷剑许宏亮
关键词:瑞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
中医传统运动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20年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五架马车之一。具有浓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和易筋经,在糖尿病运动干预疗法中正逐步得到应用。现代研究发现,中医传统运动在改善糖尿病危险因素、调节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收到较好疗效,适宜进一步推广并深入研究。
李勤倪青吴瑞谢冰昕许宏亮张秋菊
关键词: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
短期胰岛素强化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强化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短期组)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联合组),各51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抽取2组病人空腹静脉血,检测病人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脂联素(ADP)及胰高血糖素化(GC)水平,并计算病人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 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1),短期组Hb A1c明显低于联合组(P <0. 01),而2组间FPG、2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FC-P、2hC-P、HOMA-β、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P <0. 05),而2组间FC-P、2hC-P、HOMA-β、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治疗后GC水平和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1),而短期组治疗前后GC、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AD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 <0. 01),但联合组上升更为明显(P <0. 01)。2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短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P <0. 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控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其中短期胰岛素强化在降低Hb A1c水平方面更具优势,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抑制GC水平,增加ADP水平,且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
许宏亮雷剑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沙格列汀二甲双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