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雯莉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干旱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同化枝
  • 1篇转录
  • 1篇转录表达
  • 1篇微形态
  • 1篇胁迫
  • 1篇荒漠
  • 1篇荒漠植物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转录
  • 1篇基因转录表达
  • 1篇旱胁迫
  • 1篇红砂
  • 1篇干旱半干旱
  • 1篇干旱半干旱区
  • 1篇干旱区
  • 1篇干旱胁迫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刘玉冰
  • 2篇张雯莉
  • 2篇刘丹
  • 1篇李新荣
  • 1篇李蒙蒙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响应干旱和UV-B辐射双重胁迫的基因转录表达被引量:3
2017年
荒漠植物在自然生境中同时遭受多种环境因子的胁迫,但植物对多重胁迫因子的应答响应机理目前仍然未知。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分析了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在干旱、UV-B辐射以及干旱和UV-B辐射共胁迫下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响应。结果显示:胁迫处理的材料与对照材料相比,差异表达的基因有上调表达基因和下调表达基因,且不同胁迫中下调表达基因总数多于上调的。双重胁迫与单因子胁迫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明显增加,且上调表达基因的数量增多,单因子胁迫之间的表达谱比双重胁迫与单因子之间的更为相似。双重胁迫诱导了356个上调和248个下调的特异表达基因。从诱导基因的差异表达量来看,多数基因的差异表达量集中在2~5倍,同时也诱导了少数基因的高度表达(高于100倍)。差异表达基因的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显著性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双重胁迫相比单因子胁迫,固碳作用等生物过程的表达显著性富集,且不同的代谢途径对不同的胁迫处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响应。这说明植物在基因转录水平对单因子胁迫和双重胁迫的响应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差异。
刘丹刘玉冰张雯莉
关键词:干旱胁迫UV-B辐射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植物叶片(或同化枝)表皮微形态特征被引量:25
2016年
为了探讨荒漠植物叶片表皮微形态结构对长期荒漠环境的适应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应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干旱半干旱荒漠区28科74属117种200多个自然居群的植物叶片(或同化枝)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荒漠植物叶(或同化枝)表皮的基本特征是:表皮附属物相当丰富,包括大量的表皮绒毛、角质膜蜡质片层或晶体颗粒、表面瘤状或疣状突起以及相对下陷且密度较低的气孔器。对表皮微形态结构及附属物组成进行对比分析,将荒漠植物粗分为11种基本类型,包括表皮完全被形态各异的蜡质层或表皮毛覆盖、不同形态类型的表皮毛和蜡质层结合、蜡质层与不同分布类型的气孔器或表皮毛结合,以及各种突起的表皮细胞与蜡质层的结合等。根据抗逆所依赖的表皮及其附属物微形态结构,将荒漠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叶片表皮微形态分为6种主要类型,它们分别依赖于表皮毛、角质层蜡质、表皮凹凸结构、表面突起、混生的附属物以及上下表皮异化特征。荒漠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的适应特征是通过表皮附属物(绒毛和角质膜蜡质层)与表皮结构(凹凸、乳突和气孔器)的相互协调作用,共同抵御强光、降低叶片的蒸腾来提高植物对干旱等不利环境的抗性。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荒漠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理及其演化趋势,并为优良固沙植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玉冰李新荣李蒙蒙刘丹张雯莉
关键词:荒漠植物同化枝表皮微形态干旱半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