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翠
-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用于收集农田作物温室气体的静态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收集农田作物温室气体的静态箱,包括底座和箱体,底座的上下两侧均开口,箱体包括第一集气箱、第二集气箱、第一取气箱和第二取气箱;第一集气箱、第一取气箱中均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用于连通或隔离第一腔体...
- 李易玲雍太文付智丹李思琪叶晓翠杜青汪锦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用于套作系统温室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及其效果验证
- 2017年
- 为了实现农艺和农机相结合,提高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科学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在套作模式下,能根据共生作物高度调节容量和取气口位置的农田作物温室气体收集装置。并以不同大豆种植模式对该装置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在单作、玉米–大豆套作、休闲处理下,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2.42 ±2.23 mg/(m2?h)、1.97 ± 1.82 mg/(m2?h)、1.21 ± 0.95 mg/(m2?h),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且气体排放量呈现套作明显低于单作模式;单作、玉米–大豆套作、休闲处理下的CH4平均排放通量是负值,分别为?0.17 mg/(m2?h)、?5.75 mg/(m2?h)、?4.34 mg/(m2?h),土壤成为CH4吸收“汇”;CO2排放量表现为套作下排放量10,085.67 mg/(m2?h)低于单作模式下的排放量13,263.93 mg/(m2?h),说明玉豆套作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测得休闲模式下CO2的平均通量为1852.90 mg/(m2?h),远远高于下辽河平原偏东的CO2排放通量108.7 mg/(m2?h),这是因为CO2的释放具有很大的时空变异性。最后,通过对每种模式的重复试验,与以往的实验结果对比,具有相对一致性,说明本装置有效且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叶晓翠李易玲李思琪付智丹雍太文
-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 论高校学生干部考核制度的建设
- 2016年
- 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的形成离不开坚实的制度支撑,而学生干部考核制度是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部分高校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建设为研究切入点,认识在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建设中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试图构建一种责任明确、定性定量结合、多方评价、及时反馈的学生干部考核制度,以此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倡人格化、人性化的管理原则的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 杨西茂叶晓翠
-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 长期定位施氮对套作大豆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通过长期定位施氮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套作大豆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副因素为玉米、大豆施氮总量,设不施氮(NN:0)、减量施氮(RN: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240 kg/hm^2)。【结果】种植模式对大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有影响,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套作下的大豆CO_2排放通量在V5和R5出现峰值,R5期的大豆单作较玉米大豆套作的CO_2排放通量高13.45%;除V7和R8期外,大豆单套作的CH_4为吸收状态,在大豆生育期呈降低后增加的规律,在R2期出现最低值;大豆单作N_2O的排放通量高于玉米/大豆套作。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套作下V5-V10期的CO_2排放通量为NN>CN>RN,R2和R5期为CN>RN>NN;套作下的CH_4排放通量表现为CN>RN>NN,V10期后为NN>CN>RN;V3-V10期的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CN>RN>NN。套作大豆产量比单作大豆高15.92%,有显著差异;不同施氮水平下,套作下大豆的产量则是以CN为最高,表现为CN>RN>NN,RN和CN分别比NN高24.97%和46.23%。套作玉米产量比单作玉米产量高3.98%,单作玉米的产量RN比NN和CN分别高128.51%和3.2%,套作下玉米产量CN比RN和NN分别高0.94%和61%。【结论】套作及减量施氮不仅能保证作物的产量,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减排增产。
- 付智丹杜青陈平陈平叶晓翠庞婷雍太文
- 关键词:氮肥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