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艳
-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桥山林区麻栎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被引量:44
- 2018年
- 采用方差比率法(VR),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点相关系数Ф,对桥山林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群落中重要值前17位的乔木种群进行种间联结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桥山林区麻栎群落17个主要乔木种群总体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各物种趋于独立,群落整体不稳定;χ2检验结果显示17个主要种136个种对中,正联结占44.85%,负联结占55.15%,绝大多数呈不显著关联,说明群落种间关联较弱,群落处于不稳定演替阶段;联结系数AC与共同出现百分率PC分析结果都表明17个主要种总体上对生境的需求不同,各种对同时出现几率小;点相关系数Ф测定结果显示正联结种对62个,占总对数45.59%,负联结种对74个,占总对数54.41%;根据种群的聚类分析和种间联结测定结果及生态习性,把17个主要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 叶权平张文辉于世川薛文艳
- 关键词:种间联结生态种组
- 桥山林区麻栎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被引量:18
- 2017年
- 为探究麻栎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联性,以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麻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用L(r)函数对麻栎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特征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样地内麻栎种群各发育阶段数量结构均为不规则倒"J"型,种群结构稳定,能实现持续更新。(2)麻栎种群总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受生境异质性影响较大,纯林样地中,种群在0—10 m尺度上表现为高强度聚集分布,5—35 m尺度表现为低强度聚集;混交林样地中,0—5 m尺度上表现为高强度聚集分布,5—35 m尺度上则表现为低强度聚集分布。(3)随着种群的发育及尺度的增大,麻栎种群空间聚集强度减弱,纯林样地内,麻栎幼苗在0—6 m的小尺度表现为聚集分布,6—12 m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幼树在各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中龄树与成龄树在各尺度上均表现为随机分布。混交林样地中,仅幼苗在0—6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余各阶段在各尺度下均趋于随机分布。(4)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尺度空间关联性不同,纯林样地中,幼苗与幼树在1—2 m小尺度上呈负相关,幼树与中龄树在8 m尺度呈正相关,其余各生长阶段之间在任意尺度上均无关联性;混交林样地中,幼树与中龄树在2—12 m尺度上表现为正相关,其余各生长阶段之间在各尺度上均无关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中,应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境的种群进行不同抚育措施,促进种群良性发育。
- 薛文艳杨斌张文辉于世川
- 关键词:麻栎发育阶段
- 麻栎单宁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是秦巴山区及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建群树种,其不同器官均含有一定量的单宁,是珍贵的鞣料资源树种,但其在秦巴山区及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采收不合理,大量抚育间伐剩余物被浪费,因...
- 薛文艳
- 关键词:采收时期年龄郁闭度
- 间伐强度对黄桥林区辽东栎生殖构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阐明抚育间伐强度对辽东栎生殖构件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南部黄龙和桥山林区辽东栎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伐强度(对照、10%、20%、30%)下近自然经营抚育间伐5年后的辽东栎平均单株个体大小、生殖构件产量、比率及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强度对辽东栎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影响不显著,而与冠幅面积、冠幅体积呈显著正相关;辽东栎标准株的生殖枝、幼果、成熟果实产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营养枝、雄花序、雄花、雌花的产量变化不大.当间伐强度达到20%时,生殖枝、幼果、成熟果实产量显著提高,30%间伐下达到最大.生殖枝比例和座果率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在20%、30%间伐强度时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约3/4的生殖枝、雌花、雄花集中分布于树冠上层,1/4分布于下层;树冠阳面生殖构件数量占65%,树冠阴面占35%.树冠下层、阴面生殖枝、雌花、雄花序的空间分布比例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树冠上层、阳面生殖枝、雌花、雄花序分布比例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因此,选择30%间伐强度(保留郁闭度0.6)最佳,可以大幅提高辽东栎的座果率和成熟率,有效提高结实量和品质,为辽东栎林的采种及天然更新提供保证.
- 黄财智张文辉邢忠利余碧云叶权平薛文艳
- 关键词:辽东栎间伐强度生殖构件
- 麻栎橡子单宁脱除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被引量:12
- 2017年
- 为探索高效可行的麻栎橡子单宁脱除工艺,实现其综合开发,以桥山林区麻栎橡子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对影响单宁脱除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选择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并测定单宁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以探索麻栎橡子单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脱除温度、超声功率对单宁脱除率影响显著,模型拟合效果显著。最优脱除工艺为液料比42∶1(mL/g)、乙醇体积分数53%、脱除温度65℃、超声功率240 W,单宁脱除率为37.27%。麻栎橡子单宁抗氧化性与其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质量浓度为80 mg/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5.56%,对·OH的清除率可达62.74%,可作为新型抗氧化剂。
- 薛文艳张文辉杨斌叶权平
- 关键词:BOX-BEHNKEN试验设计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