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义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慢性湿疹患者,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片、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皮损及瘙痒程度评分、实验室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及皮肤生理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8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损程度、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皮损程度、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OS、IgE、IL-4、E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皮肤油脂含量(SC)、角质层含水量(WCS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C、WC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EW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皮损及瘙痒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皮肤免疫状态和生理功能。
- 余忠义陈楚楚张为
- 关键词:慢性湿疹润燥止痒胶囊
- 转化医学思维对中医管理模式的指导意义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索转化医学思维在中医管理模式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4月148例在医院治疗的呼吸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管理办法,观察组添加中医管理理念下的康复管理办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1秒率、用力呼气容积比值、呼吸峰流速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中医管理模式角度转化医学思维进行康复管理,能够对老年患者进行分型辨治,实施个性化康复管理方案,加快了患者的身体康复。
- 郭晶晶余忠义张伟萍
- 关键词:中医管理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88例斑秃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5%米诺地尔溶液加口服淀粉安慰剂制片治疗,观察组使用5%米诺地尔溶液加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1例女性患者于治疗8周后出现面部水肿,停药7 d后水肿自行消退。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安全、有效及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朱希聪余忠义张为
- 关键词:斑秃复方甘草酸苷片米诺地尔
- 中药熏蒸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NBUVB照射组患者采用NB-UVB照射,每周照射2次。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NB-UVB照射与中药熏蒸联合治疗,每周2次。疗程8周。结果...
- 张为朱希聪余忠义
- 文献传递
- 干扰素凝胶封包治疗手足寻常疣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便于家庭操作、不良反应少的治疗寻常疣的最佳方法。方法该院130例手足寻常疣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液氮冷冻组63例与封包组67例。液氮冷冻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封包组采用干扰素凝胶晚间封包1~1.5小时。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前两个疗程液氮冷冻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92.1%,明显高于封包组的46.2%和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个疗程结束时液氮冷冻组有效率96.8%仅略高于封包组的9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液氮冷冻组出现局部水疱血疱21例(33.3%),封包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药物封包治疗虽然见效较慢,但不良反应少,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操作,成本较低。
- 余忠义朱希聪
- 关键词:寻常疣干扰素凝胶液氮冷冻
- 中药熏蒸联合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et plantaris,PPP)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遗传、免疫、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本病发生。病变局限于掌跖,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鳞屑是主要临床表现。治疗较为棘手,是临床困扰医生的一大难题[1-2]。临床上主要以口服维甲酸类、雷公藤、糖皮质激素、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及紫外线照射治疗,配合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等辅助治疗[3~5],虽有疗效,但停药后易反复,且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急需探求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为朱希聪余忠义
- 关键词:掌跖脓疱病NB-UVB倍他米松软膏中药熏蒸复方氟米松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