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伦
- 作品数:18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如何对待技术不确定性——超越和重塑预禁原则与先行原则被引量:1
- 2023年
- 如何对待技术不确定性已成为当下技术发展与治理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上,而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是由技术目的存在内部矛盾、技术可能产生非意图后果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目前存在对待技术不确定性的左右两个极端态度,即预禁原则和先行原则。二者的倡导者都意图使自己的原则普遍化,最终导致各自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因此有必要重新限定二者的适用范围。同时,技术不确定性不是一禁一放可以解决的,在二者的适用范围之外存在原则真空,需要引入第三条原则——慎行原则,处理介乎左右两个极端之间的技术不确定性。
- 凌昀李伦
- 关键词:技术伦理
- 超越“反向适应”:对待算法的一种伦理态度
- 2025年
- 算法技术的普遍化正在改变和重构生活世界。算法功能的个性化和便捷性日益增强,可以为人类行动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但也带来了人类“反向适应”的问题。对算法伦理问题的进一步追问发现:算法技术不断遮蔽人类的原初意愿和选择,抑制人类文化创新活力,影响社会协调发展。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加剧,人类沉浸在碎片化的现实中,逐渐形成一种不自知的“反向适应”,从而遗忘了人本该怎样的事情。人类主动接受算法技术对其加以改造和支配,迎合算法文化的生成,最终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人与人之间无法联结的社群性困境。基于此,我们倡导这样一种对待算法的伦理态度,即为了保障人的本质存在,应审思和超越“反向适应”,聚焦和谐共鸣的美好生活。
- 李伦刘梦迪
- 关键词:和谐共鸣
- 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系统模型仿真研究
- 作为可持续范式之一,绿色增长被普遍视作一个更能摆脱经济停滞的途径而受到理论界和超国家组织的广泛关注。中国也愈来愈重视经济绿色化,谋求走绿色增长的道路。然而绿色增长仍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尚缺乏定量研究结论的支撑,因此在实践上...
- 李伦
- 关键词:制造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环境保护
- 试论人与算法的自由关系被引量:1
- 2022年
- 由于大数据的介入,现代计算机的算法已经实现由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的计算范式转向。开放系统的计算范式不再满足传统逻辑主义、计算主义对确定性知识的表征,从而由唯一性、确定性向多样性、谱系性转向。根据算法作用的不同场域,可以将算法划分为个体决策影响型算法、社会资源分配型算法和自然科学型算法,分别用于调节“我”与自我、他者、自然的关系。人与算法关系冲突的焦点是自由意志之争,算法伦理的缺位将引发人与算法自由关系的异化,包括个体的自我认知、群体的社会分配和人的自然本质的异化。鉴于现代计算机算法的开放性,我们需要对现代性的绝对的、唯一的、客观的、自足的、封闭的知识的合法性进行解构后重构,对主体性理论和自然科学的理性主义进行继承与批判,提出人与算法共在的新型自由关系。在这种新型自由关系下,人类应将算法的本质以正确的方式显现,把握人与算法的信任关系。
- 彭理强李伦
- 关键词:主体性理论共在
- 科研伦理:科学研究的道德基础被引量:1
- 2023年
- 科研伦理包括诚信、原创、利益中立、尊重参试者、保护动物福利、保护环境等基本规范。科研伦理是实现科学的认知目标和实践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科学研究的道德基础。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原创、尊重原创;要坚持利益中立原则,以应对大科学时代利益冲突的严峻考验。科学的原创性确证了优先权之争的合理性,因而,争取优先权既是科学家的权利,也是科学家的义务。要加强科研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归零机制,减少马太效应的副作用,维护科学的普遍性。
- 李伦
- 关键词:科研伦理原创马太效应
- 新兴科技伦理治理的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42
- 2021年
-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争议,使传统科技治理模式因缺乏科技伦理的维度而难以应对,这就需要在科技治理中增加科技伦理的维度,由此形成了科技伦理治理的新概念,即以治理推动科技伦理和以伦理保障科技治理。本文以此为理论出发点,剖析当前科技伦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治理对象不明确、治理原则不统一、治理意识不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实际问题。与之对应,从明确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凝练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思想、提升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识、完善科技伦理治理的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 于雪凌昀李伦
- 关键词:伦理治理
- 人工智能体的自主性与责任承担
- 2020年
- 当前,借助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体获得更加全面的实时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对人类认知的模拟水平。在智能体与人、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系统中,智能体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动性和“自主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人工智能体将成为新的责任主体呢?人类是否可以在智能体引发的事故面前袖手旁观呢?
- 宋春艳李伦
- 关键词:智能体互联网实时数据自主性
- 网络道德建设:从虚拟走向现实被引量:16
- 2020年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互联网迈入新时代的自觉意识,对新时代网络空间属性、网络行为属性和网络道德属性深刻把握的反映。一"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简称"狗论I"),《纽约客》(1993年)的一幅漫画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似乎外在于现实空间。
- 李伦
- 关键词:网络道德建设因特网网络空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纽约客》
- 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换与伦理问题被引量:5
- 2020年
- 大数据和数据化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催生了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具有超越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局限性的优势,但也加剧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新的伦理问题。为了确保大数据时代人的自由和权利,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更加重视社会科学研究伦理。
- 凌昀李伦
- 关键词:大数据科研伦理
- 亲子鉴定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新探被引量:2
- 2023年
- 亲子鉴定已广泛应用于司法实务,在强奸致孕、无名尸源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等刑案中可提供科学支持;民事纠纷中,由个人委托的亲子鉴定带来的有关启动程序之知情同意问题、鉴定各方受到伤害的问题及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生殖伦理等问题,也使亲子鉴定的科学伦理问题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本文据此系统分析和阐述了亲子鉴定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在未成年人保护、辅助生殖技术中出现的生物学父亲和社会学父亲等相关法律与伦理学问题,期能达到法律、科技与伦理的统一而提升司法鉴定行业的公信力,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 宋炳辉成竞梁李伦傅俊江
- 关键词:司法鉴定伦理学亲子鉴定DNA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