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雪芹

作品数:8 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脱垂
  • 5篇盆底
  • 5篇盆腔
  • 4篇器官
  • 4篇器官脱垂
  • 3篇压力性
  • 3篇压力性尿失禁
  • 3篇失禁
  • 3篇尿失禁
  • 3篇盆腔器官
  • 3篇盆腔器官脱垂
  • 3篇产妇
  • 3篇初产
  • 3篇初产妇
  • 2篇待产
  • 2篇电生理
  • 2篇盆底功能
  • 1篇蛋白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术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8篇郑雪芹
  • 7篇胡孟彩
  • 4篇张志红
  • 4篇黄杰
  • 3篇赵冰
  • 2篇吴惠琰
  • 1篇王岩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状态的引产方式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并研究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适宜的引产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胎盘前置状态中孕引产的病例。根据彩超提示胎盘位置分为边缘性组(A组),部分/完全性组(B组),按照其孕周分为<16周组及≥16周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引产方法的引产结局,研究适宜的引产方式。结果:(1)药物引产所用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少。(2)药物引产、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的引产成功率在A组、B组、<16周组、≥16周组分别为89.47%、96.43%,91.67%、100%;86.67%、100%,93.75%、96.88%;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药物引产、介入+依沙吖啶、剖宫取胎术在B组孕周≥16周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66.67%、100%、100%。(3)引产失败共6例,其中A组3例(药物引产2例,依沙吖啶1例),B组3例(药物引产1例,介入+药物引产2例)。(4)药物引产、依沙吖啶、介入+药物引产的急诊手术率分别为9.68%、3.03%、33.33%,介入+依沙吖啶在B组孕周≥16周的急诊手术率最低为0。结论:边缘性胎盘前置状态中孕引产者,<16周可选择药物引产,≥16周可选择依沙吖啶;部分/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中孕引产者,<16周可选择药物引产,≥16周可选择介入+依沙吖啶引产,引产过程中急诊情况如阴道大出血等可行钳刮术。
高雅胡孟彩郑雪芹樊荣高翔
关键词:胎盘前置状态中孕引产药物引产依沙吖啶子宫动脉栓塞术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及盆底康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疗效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评价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淤血综合征(PCS)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CPP)30例,采用TENS和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模式,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体内致痛物质(P物质、内啡肽)含量的改变、盆腔静脉淤血缓解程度的大小,旨在指导TENS对PCS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手术治疗率。结果:30例治疗结束时复查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体内内啡肽含量明显增加,物质P含量明显降低;彩超示左、右宫旁及宫壁可及多条迂曲管状无回声,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皮式神经电刺激和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淤血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有效,并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朱让丽胡孟彩吴惠琰张志红郑雪芹黄杰
关键词:盆腔淤血综合征慢性盆腔疼痛TENS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早期盆腔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尽早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产妇4 037例,于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POP定量分度法评分,并搜集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产后POP的危险因素。结果 4 037例产妇中发生POP者3 509例,未发生POP者528例,POP发生率为86.9%(3 509/4 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顺产、新生儿体质量过高、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为产妇产后早期P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自我恢复差,POP发生率较高;产后早期POP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孕前及围生期盆底知识宣教,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陈璐璐赵冰郑雪芹徐锋王莹莹王肖帆胡孟彩吴惠琰王岩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
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寻求最有益的待产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初产妇,按自愿分为水中待产组69例(简称水中组)、传统待产组95例(简称传统组)、硬膜外麻醉待产组75例(简称药物组)。收集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会阴侧切及会阴裂伤、1 min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孕期及产后42 d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和盆底电生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水中组与传统组相比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42 d SUI发生率降低(P<0.017),Aa指示点上移(P<0.017)。水中组与药物组相比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会阴侧切率降低,水中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药物组,Aa指示点上移(P<0.017)。结论:水中待产可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及产后42 d SUI发生率,可减轻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电生理指标损伤程度、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水中待产可能对盆底功能有保护性作用。
张志红胡孟彩鲍颖洁黄杰郑雪芹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盆底重建科行盆底重建术患者625例,将其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54例为A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71例为B组,另选择体检的健康女性449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分析其孕产次,是否绝经,有无子宫切除、慢性高血压、糖尿病、会阴裂伤、子宫肌瘤及阴道分泌物分析结果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A组子宫切除、已绝经、会阴裂伤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组慢性高血压、会阴裂伤的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多孕次(≥3次)、多产次(≥3次)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乳杆菌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子宫切除、已绝经、会阴裂伤、孕次≥3次、产次≥3次是盆腔器官脱垂的独立危险因素;会阴裂伤、孕次≥3次、产次≥3次是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乳杆菌是盆底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切除、多孕、多产、会阴裂伤可能参与了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发展,阴道乳杆菌的存在可能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张志红胡孟彩鲍颖洁黄杰郑雪芹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乳杆菌
会阴侧切初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和盆底器官脱垂观察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观察会阴侧切初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和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顺产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1 351例,其中接受会阴侧切的593例为观察组,未行会阴侧切的758例为对照组。复查时均行盆底功能检查,检测内容包括盆底肌肌力、盆底动态压、盆底肌疲劳度;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统计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发生情况。结果产后6~8周观察组Ⅰ类肌肌力异常585例(98.65%)、Ⅱ类肌肌力异常585例(98.65%)、盆底动态压力异常538例(90.71%)、Ⅰ类肌疲劳度异常400例(67.45%)、Ⅱ类肌疲劳度异常399例(67.27%),对照组分别为753例(99.34%)、752例(99.20%)、680例(89.67%)、537例(70.83%)、534例(70.51%)。两组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率相比P均>0.05。两组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发生阴道前壁膨出557例(93.93%)、阴道后壁膨出402例(67.79%)、子宫脱垂233例(39.29%),对照组分别为719例(94.85%)、477例(62.93%)、314例(41.42%)。校正母亲年龄、分娩时胎儿体质量、孕周、头围、第二产程长度、缩宫素使用率和裂伤率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会阴侧切是Ⅰ类肌疲劳度异常的保护性因素(P<0.05),但与Ⅱ类肌疲劳度、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异常及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与未行会阴侧切者相比,会阴侧切初产妇产生6~8周盆底Ⅰ类肌疲劳度异常率较低,但其他盆底功能指标和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无差异。
胡孟彩郑雪芹赵冰陈璐璐樊荣高雅
关键词:会阴侧切盆底功能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初产妇
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寻求最有益的待产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初产妇,根据知情自愿的原则分为水中待产组69例(水中组)、传统待产组95例(传统组)、硬膜外麻醉待产组75例(药物组);分别收集每组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会阴侧切及会阴裂伤情况、产后2 h出血量、1 min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孕期及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和盆底电生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水中组与传统组相比: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降低(P<0.017);POP-Q评分中,仅Aa指示点上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水中组与药物组相比: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会阴侧切率降低,I类和II类肌力≥Ⅲ级所占比率升高(P<0.017);POP-Q评分中,仅Aa指示点上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药物组与传统组相比:第二产程时间延长(P<0.017)。结论水中待产可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及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水中待产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电生理指标损伤程度、盆底器官脱垂程度均轻于传统及硬膜外麻醉待产者。水中待产可能对盆底功能有保护性作用。
张志红胡孟彩鲍颖洁黄杰郑雪芹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与机械牵张盆底肛提肌卫星细胞间接共培养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抗原和结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8年
目的研究与机械牵张的盆底肛提肌卫星细胞间接共培养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肌分化的影响;探索在体外条件下诱导BMSCs向肌细胞分化的微环境的创建以及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和结蛋白(des minfilament,Desmin)蛋白的表达。方法选择7 d龄SD大鼠,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BMSCs。取大鼠盆底肛提肌组织,自行分离传代,获得大鼠盆底肛提肌卫星细胞。对第3代盆底肛提肌卫星细胞施以10%形变,1 Hz,12 h的周期性单向机械牵张刺激,机械牵张后的盆底肛提肌卫星细胞与纯化培养后的第4代BMSCs间接共培养6d。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共培养后BMSCs中MyoD和Desmin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MyoD和Desmin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和机械牵张共培养组BMSCs的MyoD和Desm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增高(P<0.05);与共培养组相比,机械牵张共培养组BMSCs的MyoD和Desm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也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与机械牵张刺激的盆底肛提肌卫星细胞间接共培养可以促进BMSCs合成MyoD和Desmin,诱导BMSCs向肌细胞分化。
徐锋赵冰陈璐璐郑雪芹王肖帆王莹莹
关键词:机械牵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YODDESMI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