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 作品数:24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武汉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21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调整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在武汉市5个区(洪山、汉阳、汉南、江夏、东西湖)按东、西、南、北、中各抽取1所小学的8~10岁儿童,采集儿童随机一次尿样、家庭食用盐样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自填式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942份,其中男生484名,女生458名。结果儿童家庭食用盐碘含量中位数为23.20 mg/kg,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51.00μg/L,儿童随机一次尿碘与性别、调查前1天是否食用海带、食用牛奶频次及是否接受过放射检查相关(P值均<0.05)。性别为男生(OR=1.38,95%CI=1.04~1.82)、调查前1天食用海带(OR=1.67,95%CI=1.13~2.47)及接受过放射检查(OR=1.26,95%CI=1.05~1.52)与儿童尿碘水平高于适宜值上限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全市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64%。结论武汉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高于国际组织推荐的适宜量水平,儿童随机一次尿碘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儿童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强儿童及居民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确保在防止发生碘缺乏的同时也避免碘过量。
- 陈芳吴凯杨燕徐明星
- 关键词:碘营养状况儿童
- 2011—2017年武汉市输入性非恶性疟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武汉市境外输入性非恶性疟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武汉市非恶性疟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武汉市网络报告的输入性非恶性疟疫情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7年武汉市报告输入性非恶性疟92例,其中间日疟46例,卵形疟31例,三日疟7例,混合感染8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输入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其中男性占97.83%,年龄的P_(50)为36岁;职业以干部职员和农民工为主,干部职员占52.17%,农民工占29.35%。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从回国发病到确诊入院耗时P_(50)为5d。输入性非恶性疟病例中来自撒哈拉以北的国家和地区占16.30%,来自撒哈拉以南的占52.17%,来自东南亚国家占31.52%,三种非恶性疟感染类型在这三个地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99,P<0.001),且非洲撒哈拉以北以输入性间日疟为主,撒哈拉以南以输入性卵形疟和三日疟为主,差异统计学意义(χ~2=25.949,P<0.001<0.017)。结论近年来该市输入性非恶性疟诊断时效性较差,首诊医生应根据疟疾输入地以及患者发病特征及早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提高对输入性疟疾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水平。
- 陈芳吴凯杨燕徐明星周水茂
- 关键词:间日疟三日疟
- 2019 - 2021年武汉市成人碘营养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成人碘盐食用情况、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状况,为武汉市继续贯彻落实食盐加碘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1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武汉市13个区,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或乡镇,每个社区或乡镇抽取1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00人,采集家中食用盐盐样和个体随机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含量,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甲状腺超声检查等。结果共调查武汉市1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578人,碘盐覆盖率为92.09%(2374/257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6.11%(2220/2578),成人尿碘中位数为185.32μg/L。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5.49%(915/2578),其中男性低于女性(χ^(2)=62.43,P<0.001),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χ^(2)_(趋势)=91.83,P<0.001),中心城区低于远城区(χ^(2)=23.17,P<0.001)。甲状腺正常组与结节组、单发结节组与多发结节组的食用盐碘含量、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尿碘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食用盐碘含量及尿碘含量均无相关性(r=-0.012、0.017,均P>0.05)。结论盐业改革后武汉市成人合格碘盐食用率较低,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且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未发现碘盐食用状况及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相关。
- 陈芳吴凯杨燕徐明星
- 关键词:碘盐类营养甲状腺结节成人
- 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甲状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腺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甲状腺癌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关于甲状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16年6月10日。由2名评价员按纳人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研究,合计4813例甲状腺癌患者和6068例对照(符合配对条件的非肿瘤患者)。Meta分析显示,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甲状腺良性疾病病史[比值比(OR)=7131,95%可信区间(95%CI,4.37,12.23)];甲状腺癌家族史[OR=5.13,95%CI(3.20,8.23)];高碘饮食(海洋动物食品,OR=4.15,95%CI(2.47,6.99)];CT检查史[(OR=3.99,95%CI(2.10,7.60)];不良情绪[爱生闷气,OR=3.31,95%CI(2.23,4.91)];体质指数(BMI)〉25[OR=2.62,95%CI(1.73,3.97)];压力大、焦虑[OR=2.60,95%c,(1.61,4.21)];与人相处不融洽[OR=2.46,95%CI(1.59,3.81)];女性怀孕次数3次以上[OR=2.03,95%CI(1.50,2.76)];女性初潮年龄〈13、14岁[OR=1.59,95%a(1.06,2.37)]。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病史、甲状腺癌家族史、高碘饮食、CT检查史、BMI〉25、不良情绪、社会交往、怀孕次数等是甲状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 陈芳吴凯徐明星杨燕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
- 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分析
- 2024年
- 分析武汉市2024年1例输入性恶性疟的死亡原因以及青蒿素耐药情况,积累重症疟疾病例的救治经验,减少或避免重症病例的发生和死亡。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个案调查表、临床诊疗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该病例曾在非洲刚果金从事瓦工工作约9个月,回国后第8天发病,既往无疟疾病史。该病例初诊就诊于私人诊所,且存在误诊,6 d后病情严重遂入院。入院后8 h确诊为恶性疟,立即给与抗疟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用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12 h、24 h、48 h分别经血涂片(厚、薄血膜)镜检发现疟原虫密度分别为3.2×10^(5)/μL、3.1×10^(5)/μL、3.1×10^(5)/μL,相较用药前疟原虫密度无明显数量级变化,疟原虫计数略微上升,考虑存在青蒿素耐药可能。患者于确诊后第3天因病情危重1月11日18时30分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本例病例初诊就诊于私人诊所,且存在误诊,病例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超过5 d,导致病人失去了最佳救治时间,同时,该患者感染的疟原虫可能存在青蒿素耐药性,最终导致该病例死亡的发生。
- 徐文秀陈芳刘聪罗华堂杨燕
- 关键词:恶性疟死亡病例
- 武汉市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不同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对武汉市学龄儿童的适用性,探索适宜武汉市学龄儿童的甲状腺容积的校正方法。方法2019年5-8月,在武汉市洪山、汉阳、汉南、江夏、东西湖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性别均衡)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随机1次尿样、家庭食用盐盐样检测尿碘、盐碘含量,测量儿童身高、体重、甲状腺容积。同时,采用身高容积指数1(HVI1)、体重身高容积指数(WHVI)、体质容积指数(BMIV)、体表面积容积指数(BSAV)和身高容积指数2(HVI2)对甲状腺容积进行校正。结果共调查8~10岁儿童1000人,其中男生499人、女生501人;8、9、10岁儿童各269、321、410人。尿碘中位数为247.50μg/L;盐碘中位数为23.20 mg/kg;身高、体重、甲状腺容积分别为140.00(133.00,146.00)cm、31.00(27.00,37.00)kg、2.56(2.13,3.21)ml。共检出甲状腺肿大儿童3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3%(30/1000)。男、女生甲状腺容积分别为2.57(2.16,3.28)、2.56(2.10,3.16)ml,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981,P>0.05)。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别为2.31(1.98,2.81)、2.68(2.13,3.30)、2.74(2.28,3.35)ml,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7.585,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8、9、10岁儿童原始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P均<0.01)。经HVI1校正后,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未见相关性(P>0.05),与体重呈正相关(P<0.01);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P均<0.01)。经WHVI校正后,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负相关(P均<0.01)。经BMIV校正后,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均呈正相关(P均<0.01);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体重呈负相关(P<0.05)。经BSAV校正后,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体重呈正相关(P<0.05)。经HVI2校正后,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体重呈正相关(P<0.
- 陈芳吴凯杨燕徐明星
- 关键词:儿童甲状腺容积
- 2019-2021年武汉市成人甲状腺结节患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成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状况及流行特征,分析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武汉市成人甲状腺结节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1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武汉市13个区,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或乡镇,每个社区或乡镇选取1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00人(年龄、性别比例均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尿碘检测、甲状腺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相关分析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578人,其中男性1168人、女性1410人,年龄为(41.79±13.01)岁,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35.49%(915/2578),其中单发结节检出率为19.16%(494/2578),高于多发结节检出率(16.33%,421/2578,χ^(2)=2577.0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33,95%CI:1.631~2.535)、年龄增大(OR=1.404,95%CI:1.290~1.528)、过去或现在患有甲状腺疾病(OR=1.351,95%CI:1.211~1.506)、患有糖尿病(OR=1.449,95%CI:1.083~1.938)是成人甲状腺结节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武汉市居民尿碘中位数为185.32μg/L,处于碘营养适宜水平,尿碘与甲状腺结节患病无相关性(r=0.02,P=0.391)。结论武汉市成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女性、年龄增大、过去或现在患甲状腺疾病、患糖尿病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尿碘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相关。
- 陈芳吴凯杨燕徐明星左玉婷刘毅俊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成人影响因素
- 武汉市2009—2018年输入性非恶性疟病例血液检验指标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输入性非恶性疟的流行特征及血液临床检验指标特征,为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8年武汉市境外输入性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的非恶性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生化检验结果,分析病例发病-诊断时间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28例完整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血液检测资料,其中间日疟9例、卵形疟15例、三日疟4例,均为境外输入性非恶性疟。间日疟主要由亚洲和东北非洲输入,卵形疟和三日疟全部由撒哈拉以南非洲输入。12例回国后超过3个月发病,潜伏期最长14个月,发病-诊断时间1~30 d,超过6 d 16例,中位数7.50 d。与血液指标正常值比较,28例非恶性疟血红蛋白、白蛋白下降,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肾功能正常。发病-诊断时间超过6 d组的病例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6 d内组下降(P<0.05)及淋巴细胞比率恢复正常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境外输入性非恶性疟感染致贫血和肾损害不明显,长潜伏期和发病-诊断时间较长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总蛋白及白蛋白下降明显,三日疟贫血较明显。
- 辛艳芳陈芳杨燕林萍吴凯
- 关键词:间日疟三日疟血液指标
- 武汉市输入性疟疾流行因素监测及传播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输入性疟疾流行因素,评价本地传播风险,为指导消除疟疾后监测重点和防治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市2011-2017年输入性疟疾病例侦查、传疟媒介监测、防控能力和自然社会因素调查等数据资料,采用文献报道的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性分析全市传播风险,定量计算各区疟疾传播潜能指数(TPI)、防控能力指数(ICI)和传播风险指数(MRI)。结果武汉市近7年报告输入性疟疾358例,恶性疟占74.02%(265/358),间日疟占13.97%(50/358);远城区仍监测到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居民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64.47%;全市防控能力较强。各区传播风险指数由高到低排在前例的依次为:黄陂(2.79)、江汉(1.56)、武昌(1.50)、硚口(1.45)、东西湖(1.26)、新洲区(1.24)。结论武汉市存在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地传播的"较小风险"。但个别区传播风险较高,需进一步加强传染源和媒介监测,提高防控能力。
- 杨燕徐明星吴凯周水茂陈芳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风险评估
- 2017年武汉市碘缺乏病监测及水碘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碘盐新标准实施后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碘营养状况及水碘状况,为制定新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武汉市13个区,每个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和1所小学的8~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男女各半),采集家中食盐,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 13025.7-2012)检测盐碘。按《武汉市2017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的要求,在其中的8个区采集8~10岁儿童和孕妇即时尿样,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检测尿碘;在其中的5个区采用B超法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在13个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水碘调查,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GB/T 5750.5-2006)检测水碘。结果共采集盐样3900份,盐碘中位数为23.69mg/kg,碘盐覆盖率为98.82%(3854/39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03%(3706/3900)。共采集儿童尿样1600份,尿碘中位数为267.00μg/L;共采集孕妇尿样800份,尿碘中位数为182.00μg/L。共检查儿童甲状腺10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9%(19/1000)。共采集水样218份,水碘中位数为2.90μg/L(低于国家标准的10~100μg/L)。结论新碘盐标准实施以后,武汉市儿童及孕妇碘营养状况良好。但由于水碘含量偏低,仍属于碘缺乏地区,应继续贯彻落实食盐加碘政策,并加强对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监测。
- 陈芳吴凯杨燕徐明星
- 关键词:碘盐类甲状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