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外非沟通性Rosai-Dorfman病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淋巴结肿大和组织细胞吞噬大量淋巴细胞。本文报道1例颅内外非沟通性RDD, 患者因"发现左顶部头皮肿物4个月, 右下肢麻木半个月余"于2020年5月入住十堰市太和医院。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检查示:左顶骨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其内外侧软组织呈明显强化, 局部内外侧软组织明显不规则增厚, 以外侧为著, 大小约3.2 cm×4.7 cm, 邻近脑实质受压。行左顶部肿物及颅内肿物切除术后, 病理结果显示梭形细胞增生伴炎性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支持RDD诊断。患者术后7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头颅MRI检查也未见病变复发, 治疗效果满意。
- 冯驰陈志明陈亮雷军荣秦军牟磊
-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多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改善情况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VD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8例病例资料。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45例,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31例,岩静脉属支10例,多根动脉或动脉合并静脉5例,无确切责任血管7例。结果术后治愈74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5例。随访1~4年,治愈83例(84.7%),显效5例(5.1%),有效6例(6.1%),无效4例(4.1%);复发4例。结论良好的手术效果除与明确的责任血管关系密切外,疼痛症状的改善与蛛网膜黏连程度、受压血管类型等因素也同样存在紧密关系。
- 雷军荣牟磊秦军段波魏德胜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小脑上动脉
- 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初步探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为3.0~7.5 cm,7例肿瘤突破中颅底向颞下窝生长,3例肿瘤突入翼颚窝,2例肿瘤向颅后窝侵犯;10例患者的颅中窝、岩尖区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岩骨段,3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和MRI。MRI显示肿瘤切除率100%为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但<100%为次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为部分切除。定期门诊和电话随访患者,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均在出院前治愈;术后新发手术同侧面部麻木感6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不同程度的手术同侧咬合无力6例。无一例出现颅内出血或脑脊液漏。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7±4.3)个月(6~50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另2例患者肿瘤复发;术后出现新发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初步观察发现,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除比例较高,临床疗效较好。
- 牟磊秦军雷军荣陈志明冯驰杨青平付锐
- 关键词:神经鞘瘤三叉神经颅底
- 以脑内血肿为首发表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体会
- 目的:探讨以脑内血肿为首发表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非典型高血压脑内血肿89例术前行CTA检查,其中11例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瘤,并与脑内血肿存在位置对应关系,11例患者均早...
- 雷军荣秦军段波魏德胜牟磊罗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脑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疗效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 2021年
- 1病例资料51岁男性,因左侧面部疼痛2年、进行性加重2个月入院。具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MRI示三叉神经和周围血管关系密切。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后经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术后16 d出现四肢无力,伴行走不稳,四肢肌力3~4级。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血沉16 mm/h,甲状腺激素检查无明显异常。复查颅脑CT及MRI未见明显异常。颈椎MRI示颈椎间盘变性并C3~T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颈椎退行性变。
- 冯驰陈志明牟磊雷军荣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格林巴利综合征
- LVIS Jr支架在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Junior型(Lvis Jr)支架在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Lvis Jr支架治疗的前交通宽颈动脉瘤15例的治疗效果。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根据改良mR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15例均成功实施了动脉瘤的栓塞,载瘤动脉血流无影响。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6.7%),根据Raymond分级提示,12例(80.0%)为I级栓塞,3例(20.0%)为II级栓塞。术后6个月完成造影复查,Ⅱ级栓塞3例中,2例改善,1例复发并接受二次栓塞。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6.1(3~10)个月,mRS评分3分,其余14例患者mRS评分0~2分。结论Lvis 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均可接受,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牟磊秦军雷军荣胡胜利魏德胜杨青平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显微外科技术
- 创伤性延迟性额窦脑膜脑膨出并脑脊液鼻漏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病例资料男,65岁,因突发鼻腔流液13 d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 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向外侧斜视,无眼震;低头时左侧鼻孔有清凉液体流出;颈软;左下肢截肢后残疾,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入院后考虑为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完善颅脑CT(图1A)、颅脑MRI(图1B)、颅骨CT三维重建(图1C)等检查,可见左侧额窦中有明显等密度占位,左侧筛板明显存在骨质破坏。
- 冯驰牟磊段波
-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显微手术
- 巨大颈眼段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巨大颈眼段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对26例巨大颈眼段动脉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6例巨大颈眼段动脉瘤术中均直接夹闭,术中采用荧光血管造影检测血流情况,术后早期死亡1例,新发动眼神经麻痹10例,视力、视野障碍1例,肢体偏瘫3例。随访6个月,1例视力、视野障碍明显改善,8例动眼神经麻痹恢复、2例好转,3例肢体偏瘫病人中,2例生活自理,1例重度护理依赖;4例病人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巨大颈眼段动脉瘤确实、可靠,术前策略制定、前床突磨除及动脉瘤塑型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牟磊秦军段波雷军荣罗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前床突显微外科手术
- 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堵管几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堵管几率的手术方式。方法 2010年6月~2015年6月间成人不同原因导致脑积水病人19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改进组,常规组137例,按照脑室腹腔分流术流程进行,改进组61例,进行个体化确定分流管脑室端放置深度和腹腔端固定的改进,对所有病人术后堵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137例,堵管21例,改进组61例,堵管3例,两组堵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管脑室端个体化放置深度和腹腔端固定能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堵管几率。
- 陈志明牟磊王洋陈亮秦军
-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堵管
- 经额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在丘脑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额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在丘脑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术治疗的21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通过额中回进入侧脑室体部, 术中4例通过脉络膜裂内侧进入第三脑室切除肿瘤, 17例通过脉络膜裂外侧切除丘脑肿瘤, 肿瘤切除过程在黄荧光染色技术辅助下进行。根据术后头颅MRI评估肿瘤切除率。患者出院后, 通过电话等追踪其后续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 肿瘤全切除11例(52.4%), 次全切除4例(19.0%), 大部切除5例(23.8%), 活组织检查1例(4.8%)。术前存在梗阻性脑积水的11例患者中, 8例术后脑积水明显缓解, 相关的头痛及记忆力障碍明显改善;3例术前一侧肢体轻偏瘫的患者中, 2例术后短期内症状较前改善。术后电解质紊乱3例;新发不同程度肢体瘫痪3例。2例患者在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钻孔+Ommaya囊置入术, 3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1例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M(范围)]为11个月(6周至73个月)。至末次随访, 患者死亡15例, 其生存期[M(范围)]为10个月(6周至24个月);6例存活。存活患者中,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 分别于术后6、10个月复发, 均再次行手术后规律放、化疗且肿瘤未复发;胶质母细胞瘤1例, 于术后7个月复发, 未行进一步治疗;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2例, 术后规律放、化疗, 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 随访7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经额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可切除侵犯整个丘脑、第三脑室、以及双侧丘脑的胶质瘤, 肿瘤切除率较高、并发症较少, 可有效缓解患者部分短期症状。
- 牟磊秦军雷军荣陈志明冯驰刘俊
- 关键词:丘脑神经胶质瘤脉络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