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群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豆状核
  • 6篇豆状核变性
  • 6篇肝豆状核
  • 6篇肝豆状核变性
  • 4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帕金森
  • 3篇周围神经病
  • 2篇动脉
  • 2篇运动症状
  • 2篇症状
  • 2篇神经病变
  • 2篇神经病学
  • 2篇神经系统疾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周围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机构

  • 20篇广东药科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省第二人...
  • 2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0篇刘爱群
  • 11篇洪铭范
  • 7篇黄叶青
  • 7篇刁胜朋
  • 6篇彭忠兴
  • 5篇余青云
  • 2篇危智盛
  • 1篇杨国帅
  • 1篇黄碧瑜
  • 1篇杨驱云
  • 1篇陈慈玉
  • 1篇吴红卫
  • 1篇潘秀玲
  • 1篇李翔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现代医院
  • 2篇医师在线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及其与相关症状的关系
2021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其与PD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3例PD患者和同期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患者均进行统一的PD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第三部分UPDRS-Ⅲ评定、改良Hoehn-Yahr(H-Y)分级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简易智力状态健康量表(mini mental state health scale,MMSE)和蒙特利尔认识评定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及便秘评分系统(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CS)评分和卧立位血压测定。根据BMI结果将PD组分为低BMI PD组和不伴低BMI PD组。结果PD组与对照组比较,PD组BMI[(21.4±2.3)kg/m^(2) vs.(23.7±1.2)kg/m^(2)]、MMSE(24.7±1.8 vs.25.9±1.7)、MoCA(23.6±2.4 vs.25.9±1.3)评分均更低(P<0.01),收缩压下降[(13.0±3.0)mmHg vs.(8.3±2.3)mmHg]及舒张压下降[(7.1±1.7)mmHg vs.(5.2±1.4)mmHg]更多、CCS评分(15.4±2.8 vs.12.2±2.9)、HAMA(8.3±3.0 vs.6.6±2.0)及HAMD(11.1±4.1 vs.6.9±1.8)评分更高(P<0.01)。低BMI组较不伴低BMI组MMSE(22.9±2.1 vs.25.1±1.6)、MoCA(21.2±1.8 vs.24.0±2.0)评分均更低(P<0.01),收缩压下降(16.5±2.0 mmHg vs.12.3±2.7 mmHg)及舒张压下降(8.2±2.0 mmHg vs.6.9±1.6 mmHg)更多,CCS评分(18.3±3.2 vs.14.8±2.4)、HAMD(18.4±2.6 vs.9.8±2.7)及HAMA(13.8±2.2 vs.7.3±1.7)评分更高(P<0.01)。结论PD患者BMI降低,伴低BMI的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更严重,临床需要重视对PD患者的BMI动态监测。
汪传歌周志华刘爱群黄叶青余青云彭忠兴洪铭范
关键词:帕金森病身体质量指数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
高压氧联合驱铜疗法治疗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用高压氧联合驱铜疗法治疗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脑型WD病例40例〔平均年龄(27.05±6.79)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例/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二巯基丙磺钠驱铜联合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二巯基丙磺钠驱铜治疗以8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高压氧治疗以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为对照组患者单用二巯基丙磺钠驱铜疗法进行治疗(方法同上)。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MDA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MDA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FM-M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FM-M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BFM-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型WD患者进行高压氧联合驱铜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症状,保护其神经功能。
刁胜朋杨驱云黄叶青刘爱群洪铭范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状高压氧驱铜
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应用MRI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方法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脑皮质结构变化,分析其脑灰质异常区域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海口医院及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4例DPN患者和88例2型糖尿病不伴有DPN(N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性别、年龄与患者组相匹配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全脑MRI检查,采集3D-T1WI数据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NDPN患者相比,DPN患者脑灰质体积异常减少的区域包括双侧中央后回及丘脑(P<0.05),且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PN患者脑灰质体积异常减少的区域包括双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上回和丘脑(P<0.05),且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N患者存在双侧脑灰质体积减小,提示中枢结构损伤可能是DPN发生机制之一。
杨敏慧杨国帅林红杨瑞宝林硕勤刘爱群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成像脑灰质
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侧支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侧支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及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3)和研究组(n=74),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72/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9%(6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CA、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M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10以及C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敏慧刘爱群向光红
关键词:丁苯酞脑心通胶囊脑梗死血流速度
补阳还五汤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酌情给予美多芭、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分2次口服,共治疗6周。每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Hoehn-Yahr分级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结果治疗2、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逐渐降低;治疗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均较入组前显著降低(P<0.05)。各时点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末,治疗组患者UPDRSⅢ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抗PD作用,或能加速美多芭的抗PD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周志华汪传歌刘爱群刁胜朋洪铭范
关键词:帕金森病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丙烯酰胺中毒大鼠周围神经病的治疗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丙烯酰胺中毒大鼠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MSC组,模型组采用丙烯酰胺灌胃大鼠构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建模成功后,BMSC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BMSC 1×107个,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0、1、2、3、4和5周分析3组大鼠步态变化;第5周坐骨神经传导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染色分析坐骨神经病理程度,Western blot分析每组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水平;分析每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BMSC组大鼠治疗后各时间点步态评分明显降低(P<0.05),神经传导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BMSC组大鼠坐骨神经病变病理评分显著下降(P<0.05),坐骨神经组织NGF和GDNF等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外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BMSC可显著提高丙烯酰胺中毒大鼠的神经组织营养因子和抗氧化应激水平,进而改善了中毒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
杨敏慧刘爱群刘爱群李金海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丙烯酰胺周围神经病神经营养因子
微视频联合微信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微视频课堂播放联合课后微信平台共享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将《神经病学》教学任务中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诊疗录制成微小视频,将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22个班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模式教学和常规模式结合微视频课堂播放联合课后微信平台共享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考试、病案分析、文献检索能力及问卷调查方式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考试及典型病案分析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及平均分均提高(P<0.05)。试验组最终考试的及格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最终考试的优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分更高(P<0.05)。结论微视频课堂播放联合课后微信平台共享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爱群余青云彭忠兴吴伟烽刁胜朋张蓓洪铭范
关键词:共享教学模式神经病学教学效果
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对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WD)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WD吞咽困难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加口腔感觉运动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SSR方法对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进行相应训练治疗3周后,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2周和3周后,实验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2周和3周两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结论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WD吞咽功能障,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陈慈玉洪铭范黄勤兰徐祝丽潘秀玲李远添周志华刘爱群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
Ferenci评分协助诊断不典型肝豆状核变性
2019年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铜沉积在多个部位而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如肝硬化、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肾功能损害、角膜K-F环、溶血等,误诊率极高。肝豆状核变性是少数可治性遗传疾病之一,若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反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疑诊患者的早期确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通过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思路,以免临床误诊漏诊。
刘爱群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铜代谢障碍评分神经系统损害角膜K-F环
双侧脑桥延髓内侧“心”型孤立性脑梗死临床和影像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累及双侧脑桥延髓内侧特征性“心”型孤立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及2020年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累及双侧脑桥延髓内侧“心”型孤立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公开发表的脑桥延髓“心”型孤立性脑梗死患者的国内外文献数据,复习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病程均为进展性,临床上均表现为球麻痹、感觉障碍、进展性四肢瘫痪、呼吸受累。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桥延髓内侧典型的“心”型孤立性梗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病例1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病例2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闭塞。24篇文献共纳入29例患者,延髓“心”型梗死21例,脑桥“心”型梗死8例。本中心和文献报道共计31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32~87(60.3±12.1)岁。出现球麻痹症状29例(29/31,93.55%),感觉障碍23例(23/31,74.19%),四肢瘫痪31例(100%),进展性病程29例(29/31,93.55%),累及呼吸23例(23/31,74.19%),预后不良24例(24/29,82.76%),死亡6例(6/29,20.69%)。29例患者行MRA、CTA或DSA检查,椎基底动脉无明显异常或仅存在粥样硬化7例(7/29,24.14%),椎基底动脉狭窄或发育不良11例(11/29,37.93%),椎基底动脉存在闭塞11例(11/29,37.93%)。结论 双侧脑桥延髓内侧“心”型孤立性梗死病例临床罕见,其在脑MRI上形态学特殊。此类患者病因常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病程常呈进展性,四肢瘫痪,常累及呼吸,病情危重,容易误诊、漏诊;应尽快行脑MRI及DSA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刁胜朋吴伟烽刘爱群彭忠兴洪铭范
关键词:脑梗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