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芳芳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柱浸
  • 3篇CT技术
  • 2篇优先流
  • 2篇浸出
  • 2篇矿岩
  • 2篇矿岩散体
  • 1篇氧化亚铁硫杆...
  • 1篇摇瓶
  • 1篇入渗
  • 1篇渗流
  • 1篇嗜酸氧化亚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铜矿
  • 1篇偏析
  • 1篇筑堆
  • 1篇微生物
  • 1篇细粒
  • 1篇离子型稀土
  • 1篇硫杆菌
  • 1篇流动特性

机构

  • 7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北京金诚信矿...

作者

  • 7篇尹升华
  • 7篇谢芳芳
  • 6篇陈勋
  • 4篇王雷鸣
  • 1篇艾纯明

传媒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工程科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Green-Ampt模型离子型稀土柱浸试验入渗水头的确定被引量:9
2016年
在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中,溶浸液入渗水头的合理确定有利于减少入渗时间和提高浸出率。基于Green-Ampt土壤入渗模型,通过离子型稀土变水头入渗试验,建立入渗率与入渗水头和湿润峰深度以及渗流时间与累积入渗量和入渗水头之间的关系,并对两关系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出注液井积水入渗时,入渗水头并非越高越好,随着入渗水头的增加,入渗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最优入渗水头;对赣南某离子型稀土进行柱浸试验,得到的最优入渗水头为26.69 cm;入渗界面的入渗率一定程度上决定溶液在矿体内的渗透效果。
尹升华谢芳芳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柱浸GREEN-AMPT模型入渗
不同堆体结构下矿岩散体内溶液渗流规律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设置分层筑堆方式,再现真实堆内复杂的分层结构,并结合CT技术与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软件实现对堆内溶液流动轨迹、渗流速度场等细观研究。探究粗-细颗粒层或细-粗颗粒层交界面处流线的近水平方向的滑移现象,证实并讨论堆内层间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矿石粒径、相邻矿石的位置关系等因素影响,堆内不同位置的溶液流动轨迹、渗流速度场各不相同,溶液流经孔喉处时流速出现骤增,孔喉中心处取得最大值;偏析矿堆内溶液优先流的存在形式主要有2种:大孔道流与层间流,二者是导致堆内溶液不均匀分布的重要诱因。
尹升华王雷鸣王雷鸣陈勋谢芳芳
关键词:渗流优先流CT技术数值模拟
不同孔隙结构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的渗透特性被引量:14
2018年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开采过程中,颗粒级配一直是影响矿体渗透性和浸矿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渗透特性规律,选取6组不同配比的稀土矿样,通过自制的变水头渗透装置开展室内实验,有效模拟整个浸矿过程中矿体的孔隙结构,分析不同粒径配比下矿样的渗透特性与浸矿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稀土矿对应着不同的渗透效果,基于试验数据得到孔隙率与渗透系数呈"类指数"的变化,参照拟合结果得到修订的渗透系数模型,并将修订模型进行了推广。机制分析认为:孔隙比较小时稀土矿颗粒的结合水膜占据了有效孔隙,对溶浸液流动具有极大的黏滞性。随着孔隙比的增大,结合水膜效应逐渐弱化,渗流效果显著增强。
尹升华齐炎谢芳芳陈勋王雷鸣
关键词:孔隙结构
次生硫化铜矿微生物浸出实验被引量:6
2017年
微生物浸矿是提取低品位,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中有价元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浸取福建某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依次开展浸矿菌富集培养实验、驯化转代实验和不同粒径配比下柱浸试验,获得了不同阶段的细菌浓度、pH值、铜浸出率等演变规律;并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实现了柱内矿堆塌落、截面孔隙演化和浸矿机理研究.研究表明:细菌浓度和pH值均呈现缓慢增加后趋降低的趋势,浸柱中细菌增殖较慢,浸矿480 h后,细菌浓度仅为每毫升5×107个.浸矿过程中,细颗粒趋于向柱底迁移,矿堆出现塌落;柱顶孔隙率变大,增幅为6.65%,柱底孔隙率变小,降幅为8.29%;塌落程度与细粒含量成正比,最小塌落为1.7 mm,最大塌落为6.15 mm.入堆矿石粒径极大影响着柱浸体系的浸出效果.实验中柱浸B组(粒径r<1 mm占28.41%)浸矿效果最佳,浸矿480 h后铜浸出率达47.23%.
尹升华王雷鸣潘晨阳王雷鸣谢芳芳陈勋
关键词: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摇瓶柱浸
碱性氧化铜矿产氨菌浸出特性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碱性氧化铜矿产氨菌浸出特性,分析了产氨菌浸矿过程对矿石的作用.将云南某矿的碱性氧化铜矿置于含菌培养液、去菌培养液和氨水等5种浸矿溶液中,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摇瓶浸矿实验,剖析溶液中各可能的浸矿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产氨菌产氨能力较强,尿素培养液中氨质量浓度最大达8.93 g·L-1;产氨量与细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细菌含量越高,产氨量越大;产氨菌主要通过产氨间接浸矿,此外产氨菌和其代谢产物都能直接作用于矿石,浸矿能力细菌产氨>细菌>细菌代谢产物,三者比值约为12∶5∶4.
尹升华谢芳芳陈勋
关键词:浸出动力学碱性
细粒层存在条件下矿岩散体内的溶液流动特性被引量:4
2017年
柱浸过程中矿岩散体的不均匀分布影响着溶液的渗流规律。为考察细粒层的存在下溶液流动特性,利用CT技术与COMSOL Multiphysics多相耦合模拟软件,开展矿岩散体内溶液渗流模拟研究,获得细粒层存在条件下的流体流动轨迹、渗流速度场及压力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细粒层影响着溶液的流动轨迹和优先流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大部分溶液绕过细粒层形成优先流,细小支流横穿细粒层,在细粒层内部溶液难以到达的位置,溶液流速较低,形成溶液流动的停滞区。细粒层内溶液速度降与压力降较小,在相邻细粒层的孔喉位置处,溶液流速及该处压力明显增高。
尹升华王雷鸣潘晨阳陈勋谢芳芳
关键词:偏析优先流CT技术
堆体结构对次生硫化铜矿柱浸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堆体结构是影响堆内溶浸液分布均匀性和浸矿效果的关键。为探究不同堆体结构条件下次生硫化铜矿生物浸出规律,选取粗、细粒径两种矿石颗粒,开展多种筑堆方式的室内柱浸实验,为期60 d,有效模拟实际堆体的多种结构,并引入CT无损探测技术,分析不同堆体结构下孔隙特征,获取了细菌浓度、p H值、铜浸出率等变化规律,以及浸矿时间与铜浸出率的关系方程等。结果表明:不同堆体结构对于矿石浸出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采用均一大粒径矿石筑堆时,矿石浸出效果最优;浸矿60 d后,铜浸出率达75.9%;当堆内含细颗粒层且其位于堆下部时,溶液下渗困难,矿石浸出效果较差,铜浸出率仅为59.5%;反之,细粒层位于上部时具有良好的分流作用,浸矿效果较优。浸矿后期,在泥质、石英等不反应物的物理沉积,硫、黄钾铁矾、硫化钙等反应产物化学胶结,胞外多聚物等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铜浸出率逐渐达到峰值。
尹升华王雷鸣谢芳芳谢芳芳陈勋艾纯明
关键词:柱浸CT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