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宁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沉积温度对取向纳米ZnO阵列形貌结构的影响
- 2007年
-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ZnO及无定形碳粉末为原料,高纯Ar气为载气,在单晶硅和Al2O3基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750-1 050℃范围内制备了取向的纳米ZnO晶体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ZnO薄膜阵列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沉积温度对取向ZnO纳米阵列的生长结构和光致发光特性有重要影响,并就生长条件对纳米ZnO晶体阵列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
- 张广宁李梦轲
-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荧光光谱
- 三种Er(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物理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分别以均苯四甲酸,对硝基苯甲酸,肉桂酸为配体,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3种Er(Ⅲ)配位聚合物:{[Er2(btec)1.5(H2O)4].2H2O}n(1),[Er4(NO2-C6H4COO)12(H2O)10].2H2O(2),[Er(C9H7O2)3]n(3)。通过X-光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1个具有三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其构筑单元为{[Er2(btec)1.5(H2O)4].2H2O},每个结构单元中含有4个Er3+离子,它们属于2种晶体学类型,以及3个配位方式不同的均苯四甲酸根。配合物2是1个四核配合物,在同1个分子中,含有4个Er3+离子,它们也属于2种晶体学类型,在2的晶体中存在大量的氢键。配合物3是1个一维配位聚合物。实验测定了各配合物晶体粉末的FP,IR,UV-Vis-NIR等光谱,对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对比了3个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
- 李淑梅牛淑云金晶迟玉贤吕春欣朱文婷李野张广宁
- 关键词:晶体结构近红外发光
- 槐花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溶剂-超声波法提取槐花脂肪酸,经过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共检出13种脂肪酸成分,并对其成分进行了鉴定,分别为亚油酸(4.751%),α-亚麻酸(3.840%),二十三酸(3.441%),二十五酸(3.378%),棕榈酸(3.015%),木焦油(2.803%),二十二酸(2.094%),花生酸(1.308%),硬脂酸(0.936%),二十一酸(0.930%),二十碳烯酸(0.204%),十四酸(0.057%),十五酸(0.0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
- 李继平王丽艳张广宁周颖马晓丽王立娇
- 关键词:槐花脂肪酸
- 系列Co-aip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以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为桥连配体的Co(Ⅱ)配聚物:[Co2(aip)2(bipy)]n.2nH2O(1),[Co(aip)(imH)]n(2)和[Co(aip)(phen)]n(3)(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bipy=2,2'-联吡啶,imH=咪唑,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元素分析、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等方法对配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配聚物1具有3D无限结构,配聚物2和3具有2D无限结构,但它们又分别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形成3D无限结构.在配聚物中,aip基团采取了μ3-ηo1ηo1ηo1ηo2,μ5-ηn1ηo1ηo1ηo1ηo1,μ3-ηn1ηo1ηo1和μ3-ηn1ηo1ηo1ηo1 4种配位模式.SPS和FISPS结果显示,配聚物1~3在300~800 nm范围内均呈现正的表面光伏响应(SPV),表明3个配聚物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讨论了配位环境和空间维度对配聚物表面光电响应的影响以及SPS与UV-Vis吸收光谱的对应关系.
- 丛盛美刘东伟李雷金晶牛淑云张广宁
-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表面光电压
- 纳米ZnO阵列的制备及荧光特性
- 2007年
- 使用结构简单的恒温管式炉设备,以ZnO及无定形碳粉末为原料,高纯Ar气为载气,在单晶硅和Al2O3基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600~1100℃范围内翻备了择优取向的纳米ZnO晶体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ZnO薄膜阵列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生长条件对纳米ZnO晶体阵列性能的影响.
- 张广宁李梦轲
-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荧光光谱
- 系列Cu(Ⅱ/Ⅰ)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电性能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3种Cu(Ⅱ/Ⅰ)配聚物及超分子,(1)[K2Cu2(ox)(btec)(MeOH)2]n,(2){[Cu(pdc)(H2O)2].H2O}n,(3)[Cu(cyan)(phen)].H2O(H2ox:草酸,H4btec:均苯四甲酸,MeOH:甲醇,H2pdc:2,5-吡啶二羧酸,phen:邻菲啰啉,Hcyan:氰尿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固体紫外-可见(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FTⅠR)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三维(3D)无限结构的配聚物;(2)是具有二维(2D)无限结构的配聚物,但又通过氢键进一步连成了三维(3D)网络,(1)与(2)的中心金属均为Cu(Ⅱ)离子;(3)为含Cu(Ⅰ)的单核配合物,但又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它成为2D超分子化合物.配合物SPS结果显示,配合物(1)-(3)在300-800nm范围内都呈现光伏响应,表明三者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讨论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维数、配体种类、中心金属离子价态及配位微环境对SPS的影响,并将SPS与UV-Vis光谱进行了关联.
- 金晶徐晓婷丛盛美李雷张广宁牛淑云
- 关键词:光电性能
- 系列Ni(Ⅱ)配位超分子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被引量:1
- 2011年
- 以不同的刚性有机羧酸衍生物为配体,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4个Ni(Ⅱ)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Ni(bipy)(H2O)4](bdc)}(1),[Ni(PhCOO)(phen)(H2O)3](PhCOO)(2),[Ni(dcpz)(H2O)4](3),[Ni(pic)2(H2O)2](4)(H2bdc=间苯二甲酸,PhCOO=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咯啉,H2dcpz=吡唑-3,5-二羧酸,Hpic=吡嗪-2-甲酸,bipy=2,2'-联吡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RD、表面光电压光谱(SPS)、IR和UV-Vis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4)均为单核配合物,再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成具有1D,2D或3D氢键网络结构.重点是对比研究了配合物的SPS.4个配合物的SPS在300~800 nm范围内都呈现正的光伏响应,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讨论了配合物的结构、有机配体种类、氢键及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微环境对其表面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将SPS与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关联.
- 金晶李丹李雷史忠丰刘东伟牛淑云张广宁
- 关键词:氢键光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