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兴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1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一组疾病。目前PT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其较高的发病率及危害性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可能导致PTS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肥胖、遗传因素、急性期DVT的治疗方案、抗凝药物选择、DVT复发、静脉曲张、是否穿戴弹力袜和下肢功能锻炼等进行综述,探讨降低PTS发生率的可能方案及干预措施。
- 杜鑫贾文斌刘唯棕郝兴师柳明张玮马宏刚杨钰栋杨高潮王贵明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后综合征
- 合并T2DM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CHI3L1、HSP60与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被引量:4
- 2022年
-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热休克蛋白60(HSP60)与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13例T2DM合并LASO患者血清CHI3L1、HSP60水平, 研究发现高水平CHI3L1、高水平HSP60均是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之一(P<0.05)。T2DM合并LASO患者血清CHI3L1、HSP60升高与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再狭窄有关, 二者能够作为预测术后再狭窄的实验室指标。
- 贾文斌王贵明杜鑫郝兴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热休克蛋白60再狭窄
- 塞来昔布通过ERK/JNK/P38通路诱导胆囊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
- 目的: 胆囊癌是一种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胆囊癌恶性程度高且预后差。近年来研究发现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塞来昔布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表现出了抗肿瘤特性。然而,极少有研究报道塞来昔布对胆囊癌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在本项实验中,...
- 郝兴
- 关键词:塞来昔布胆囊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抗肿瘤效应
- 文献传递
- 泛大西洋协作组织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复杂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AIO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9例TASCⅡD型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9条患肢。术前根据Fontaine分期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拟定治疗方案。要求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及每年门诊复查,分析其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并发症和通畅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腔内治疗总体成功率为94.2%(65/69),术后共有4例(5.8%)患者发生并发症。65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4例患者12个月后失访,20例患者24个月后失访。术后3个月的ABI显著高于术前[(0.81±0.15)和(0.38±0.12),P<0.05]。术后1年通畅率96.7%(59/61),2年通畅率88.9%(40/45)。结论腔内治疗TASCⅡD型AIO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及近中期通畅率。
- 王贵明杨钰栋马宏刚贾文斌师柳明郝兴
- 关键词: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支架疗效
- 长链非编码RNA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意义
- 2016年
- 胰腺癌作为一个侵袭性强、预后不佳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上升.尽管手术技术和辅助药物治疗都在不断改进,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依旧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大于200个核苷的RNA分子,最近的研究表明,LncRNA与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转移及耐药等密切相关,对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LncRNA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进行综述.
- 陈博艺刘建生郝兴张宝明
-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长链非编码RNA侵袭性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在许多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等中高表达,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密切联系。抑制肿瘤COX-2的表达具有抗肿瘤作用。塞来昔布(Celecoxib)是一种选择性COX-2的抑制剂,目前发现其对多种肿瘤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其抗肿瘤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塞来昔布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 郝兴刘建生陈博艺张宝明
- 关键词:COX-2塞来昔布凋亡
- 动脉粥样硬化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AS的发病机理。目前AS已知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遗传因素等,另外,环境因素在A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和机体代谢的一系列过程参与AS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简要总结目前肠道菌群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AS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思路。
- 师柳明张玮郝兴李荣荣任素怡王贵明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肠道菌群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