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袁宝龙

袁宝龙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凝固
  • 2篇单晶铜
  • 2篇定向凝固
  • 2篇连续定向凝固
  • 1篇大直径
  • 1篇电学性能
  • 1篇引法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凝固组织
  • 1篇稳定性
  • 1篇连铸
  • 1篇工艺参
  • 1篇工艺参数
  • 1篇固液
  • 1篇固液界面
  • 1篇棒材

机构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辽宁工学院

作者

  • 3篇袁宝龙
  • 2篇张鸿
  • 2篇王自东
  • 2篇吴春京
  • 1篇常国威
  • 1篇陈明文
  • 1篇李飞

传媒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铸造
  • 1篇辽宁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下引法连铸单晶铜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自制下引式真空熔炼、氩气保护连续定向凝固设备制备出Φ16 mm的单晶纯铜棒材,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连铸单晶铜凝固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影响,分析了铸锭凝固过程中的表面质量和凝固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拉坯速度、熔体温度、冷却水量等工艺参数对固液界面的形状和位置有显著影响,并通过影响固液界面位置和形状来作用于凝固过程。连铸单晶铜凝固过程中,铜在结晶器内熔点位置即为固液界面位置,理想的固液界面位置在距离结晶器出口30-40 mm处;铸锭凝固过程中逐渐淘汰的晶面为(311)、(220)和(111),最后单晶生长的晶面为(200),其晶体生长方向为[100]。
袁宝龙张鸿陈明文吴春京王自东
关键词:连铸单晶铜固液界面工艺参数凝固组织
影响一炉双流连续定向凝固过程稳定性因素与对策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自行研制的一炉双流连续定向凝固设备,以纯铝为原料,对导致连续定向凝固过程不能稳定进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给出了实验方法,并对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得出稳态下铸锭的表面状态及凝固组织。
李飞袁宝龙常国威
关键词:连续定向凝固稳定性影响因素
大直径单晶铜棒材的连续定向凝固制备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自制真空熔炼、氩气保护连续定向凝固设备成功制备出了大直径单晶纯铜棒材,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大直径连续定向凝固纯铜棒材凝固组织与表面质量的影响,分析测试了连续定向凝固大直径纯铜棒材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熔体温度1150~1180℃、结晶器出口温度750℃、冷却水量900L.h-1、冷却距离50mm以及拉坯速度9mm.min-1时,可连续稳定地制备直径为16mm的表面光亮的单晶纯铜棒材.其抗拉强度128.52MPa,延伸率76.7%,导电率105.2%IACS,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
袁宝龙王自东吴春京张鸿
关键词:定向凝固单晶铜棒材电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