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 作品数:6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所有患者术前行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检查。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术后对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分析,并记录其病理学资料。结果:32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46:1;年龄4~58岁,平均年龄(16.4±3.4)岁。<10岁高发(56.25%);病程3d~8个月,平均(3.1±0.4)个月。本组32例患者中,7例表现为单纯头痛(21.88%);头痛合并颅内压升高、呕吐患者共20例(62.50%);9例伴有肢体无力症状(28.13%)。22例患者MRIT2像肿瘤呈中等信号(68.75%),7例患者则呈稍高信号,另有3例患者表现为高信号;MRIT1像中:26例呈稍低信号或低信号(81.25%),其余6例患者均为中等信号。MRI增强扫描:18例不同程度强化(56.25%),13例患者肿瘤周围无水肿或无明显水肿(40.63%),另外19例患者肿瘤周围可见轻度水肿(59.38%)。大体病理:肿瘤多呈鱼肉状外形,呈圆形或类圆形,瘤体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以单发肿瘤为主。光镜检查:肿瘤细胞胞浆较少,形态基本一致,呈分叶状紧密排列,可见清晰核分裂象。Syn阳性(62.50%),25例CD99阳性(78.13%)。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多发于<10岁儿童,男性患者发病率偏高,MRI征象典型,应加强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李治黔 李其 成元河 覃云 任茂松 李刚 何江关键词:MRI 免疫组化分析 医学影像学实习小课教学最优化中多种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小课教学最优化多种教学模式的结果 ,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16年1—7月,针对1班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教学模式进行实习小课教学,作为对照组,针对2班采用主动探讨型学习和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教学模式结合进行实习小课教学,作为观察组,针对3班采用传统教学和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教学模式结合进行实习小课教学,作为观察2组;比较其教学的结果。结果比较组间对于教学方法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考核成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探讨型学习以及传统教学和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教学模式结合进行实习小课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改善,提高其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满意度和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李其关键词:本科 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模式 肝脏脂肪含量对肝脏扩散加权成像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脏脂肪含量对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响,及其与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 方法: 根据肝脾CT比值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非脂肪肝组、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重度脂肪肝组,每组20人... 李其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6 2017年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重建技术在临床中有很多使用,对于急腹症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受到更多的认同和关注。一般在对妇科急腹症进行诊断时都是采用超声来检测,不过有些患者在临床表现上表现复杂,也没有特异性,大多是非妇科首诊,当作一般的腹痛来进行CT检查。妇科急腹症病情大多十分严重,对其CT影像特征进行快速认知,能在临床上加快确诊速度,为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本文收集我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收诊的38名妇科急腹症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多层螺旋CT对于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陈涛 李其关键词:多层螺旋CT检查 急腹症 妇科疾病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肝脾CT值比值与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的相关性,研究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影像科检查的患者80例,所有的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包括正常对照组(n=20)、轻度脂肪肝组(n=20)、中度脂肪肝组(n=20)及重度脂肪肝组(n=20)。通过分析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的相关性及比较四组样本的ADC值间的差异来评估ADC值对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肝脾的CT值比值与AD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54,P<0.05);肝实质的平均A D C值:正常肝实质(1.451±0.123)×10^(-3)mm^2/sec,轻度脂肪肝(1.341±0.014)×10^(-3)mm^2/sec,中度脂肪肝(1.206±0.007)×10^(-3)mm^2/sec,重度脂肪肝(1.040±0.017)×10^(-3)mm^2/sec,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具有显著正相关性,ADC值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分级诊断是可行的。 李其 沈金丹 雷平贵 陈涛 阮志兵 成元河 任茂松 覃云 范光明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 脂肪肝 表观扩散系数 CT值 月经周期对正常乳腺不同部位扩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及解剖部位对正常乳腺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指数(FA)值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月经周期正常,行乳腺体检、超声或MRI平扫未发现乳腺疾病的志愿者96名,根据月经周期将受试者为月经期(月经来潮第1~6天)、增殖期(月经来潮第7~14天)和分泌期(月经来潮第15天至下次月经期前)组,其中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各32名。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乳腺横断面T1WI、T2WI、DWI和DTI检查。在乳头层面FA图上,将乳腺分为前、中、后部3个部位,测量不同月经周期和不同部位乳腺的FA值。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比较不同部位间及不同月经周期间乳腺FA值的差异。结果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女性前部乳腺的FA值分别为0.21±0.07、0.24±0.09和0.1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部FA值分别为0.15±0.08、0.18±0.09和0.15±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后部FA值分别为0.21±0.11、0.24±0.13和0.1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同部位间比较,月经期和增殖期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8和0.045)。同一区域的FA值在分泌期最低,增殖期略高于月经期。结论乳腺FA值受月经周期及解剖部位的影响。 宋乐乐 范光明 陈顺军 沈金丹 李其关键词:乳腺 磁共振成像 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