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磊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狭窄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多烯磷脂酰胆...
  • 1篇元件
  • 1篇诊治
  • 1篇诊治进展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炎
  • 1篇神经发育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球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疾病
  • 1篇生物学

机构

  • 8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周磊
  • 3篇邹浩
  • 3篇张小文
  • 2篇王飞
  • 2篇杨智勇
  • 2篇康强
  • 1篇杨力
  • 1篇王滔
  • 1篇邓兴力
  • 1篇吴嘉
  • 1篇王向鹏
  • 1篇王连敏
  • 1篇宋晓斌
  • 1篇刘立鑫
  • 1篇龚益
  • 1篇陈孝祥
  • 1篇林海
  • 1篇吴怡
  • 1篇谢振荣

传媒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CUA201...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良性胆管狭窄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良性胆管狭窄(BBS)多由医源性胆管损伤、肝内外胆管结石和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所致。在BBS患者中,约有30%患者会出现长期、复杂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在评价胆管梗阻、描述其范围和提供BBS确诊依据方面起重要作用。BBS的治疗包括内镜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但以上治疗方案和疗效目前仍存有争议,BBS需多学科、多因素的综合治疗。
胡晟王滔邹浩周磊康强邱岚茜张小文
关键词:良性胆管狭窄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4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对大鼠脑动脉肌源性紧张度的作用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M4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M4)对大鼠脑动脉肌源性紧张度的作用。方法 60只清洁级健康SD大鼠,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H组(30只)和假手术组(3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向大鼠鞍上池注射自体鼠尾动脉血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向SAH组注射0.2 ml自体动脉血,向假手术组注射0.2 ml等渗盐水。SAH模型建立5 d后,分离大鼠脑动脉,采用加压肌动扫描技术观察脑动脉管径并计算肌源性紧张度。对每个实验组脑动脉均采用时间贯序法观察其位于人工脑脊液(a CSF)、含0.03 mmol/L TRPM4特异性阻滞剂9-菲酚(9-phenanthrol,9-Phe)的a CSF和含0.1 mmol/L地尔硫卓的无钙a CSF中的动脉管径,并依此计算肌源性紧张度。结果 SAH后,脑动脉位于a CSF中时,SAH组脑动脉管径较假手术组显著缩小[(45.9±6.6)μm比(74.9±5.1)μm,t=5.08,P <0.05],脑动脉肌源性紧张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8.7±2.4)%比(41.2±3.4)%; t=2.77,P <0.05]。a CSF中加入9-Phe后,SAH组及假手术组脑动脉管径较加入前舒张明显[分别为(98.4±6.1)、(95.1±5.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SAH组肌源性紧张度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2.4±4.4)%比(15.3±3.2)%;t=2.83,P <0.05]。结论 SAH后,TRPM4介导大鼠脑动脉肌源性紧张度增加。
龚益杜明月李洋洋周磊杨力杨智勇王飞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建库到2017年10月前发表的有关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者独立,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采用Rev Man 5. 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项试验纳入研究,共计649例NASH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相比,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AST(MD=-17. 04,95%CI:-26. 24~-7. 83,P=0. 000)、ALT(MD=-15. 47,95%CI:-23. 34~-7. 59,P=0. 000)、TG(MD=-0. 76,95%CI:-1. 03~-0. 49,P=0. 000)、TC(MD=-0. 68,95%CI:-1. 04~-0. 33,P=0. 000)、TBi L (MD=-6. 58,95%CI:-12. 95~-0. 21,P=0. 040);降低患者BMI(MD=-1. 67,95%CI:-2. 40~-0. 95,P=0. 000)和肝脏B超评分(MD=-0. 35,95%CI:-0. 47~-0. 23,P=0. 000);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 27,95%CI:1. 17~1. 37,P=0. 000),但并不能降低LDL水平(MD=-0. 06,95%CI:-0. 32~0. 19,P=0. 620),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明显改善NASH患者的肝脏生化指标,如AST、ALT、TG、TC、TBi L以及降低BMI和肝脏B超评分,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个别报道存在不良反应,但发生率相对较低。故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NASH疗效好,安全性高。
石万红邹浩周磊康强刘立鑫王连敏冯婧星张小文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META分析
大鼠胚胎中脑腹侧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胚胎中脑腹侧来源神经干细胞(NSCs),观察其生长及诱导分化培养特点。方法:取孕12.5~14.5 d的SD大鼠,采用机械分离法获取中脑腹侧组织,剪碎并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后,以2×10~5个细胞/ml的密度接种到无血清NSCs培养基中以神经球法培养。培养神经球5~7 d后,按原密度进行传代培养,并取第三代培养的神经球用含10%胎牛血清(FBS)分化培养液分化培养,分化培养7 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神经球呈巢蛋白(nestin)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作分别呈微管蛋白(βIII-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结论:经神经球法培养得到的大鼠胚胎中脑腹侧来源神经干细胞可自我增值,并可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陈孝祥宋晓斌王向鹏周磊徐蛟天林海杨智勇邓兴力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神经球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周磊
非编码RNA在胆管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胆管恶性肿瘤是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和肝胆管癌,预后极差,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即使在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许多患者复发。微RNA(micro RNA,miRNA)是一种长度为19~23个核苷酸大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胆管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综述主要介绍miRNA在胆管肿恶性瘤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胡晟邹浩周磊邱岚茜张小文
关键词:MIRNA癌基因
一种受干扰素刺激响应元件调控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干扰素刺激响应元件调控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载体包括ISRE调控序列、FLuc报告基因序列、SV40病毒基因启动子/增强子序列和RLuc内参基因序列。所述载体是在商业化载体pm...
段永忠吴嘉程继帅钱雯周磊谢振荣孙乐吴怡
泛连接蛋白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缝隙连接蛋白家族成员泛连接蛋白⁃1(Panx1)是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膜通道,具有独特的门控特性。在神经系统中,Panx1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均表达,并介导这些细胞之间的联系。Panx1的活性在调节神经元发育和突触可塑性方面的生理功能,可能与学习和记忆有关。最近其活性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也受到关注,如缺血性卒中、癫痫及慢性疼痛。然而Panx1在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意义仍然未知全貌。鉴于此,大量研究集中在调节Panx1通道表达和激活的机制如何促进各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本综述目的是总结当前Panx1在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贵博周磊王飞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神经系统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