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博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p33^(ING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检测人胃癌组织中生长抑制因子p33^(ING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胃癌组织91例、正常胃黏膜30例和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35例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胃癌组织中,p33^(ING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和不典型增生胃黏膜(P<0.01)。胃癌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情况在不同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无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胃癌的预后均有一定相关性,而p33^(ING1)与胃癌的预后可能无相关性。结论:p33^(ING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展有关,有望为胃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朱博宋超王丹娜俞岚赵艳陶仪声
- 关键词:胃肿瘤生长抑制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法
- AXIN和MACC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轴蛋白(AXIN)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互间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和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切缘组织,距离胃癌肿块>5.0cm,确认无癌细胞)中AXIN和MACC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胃癌组织中AXIN和MA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和58.0%,对照组中AXIN和MACC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6.7%,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XIN和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不同Duke分期等有关(P<0.05),且AX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MACC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之间呈负相关(r=-0.355,P<0.00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AXIN和MACC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XIN的阴性表达和MACC1的阳性表达及Duke分期(Ⅲ~Ⅳ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XIN和MACC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参与了胃癌的侵袭及转移。
- 朱博朱博王丹娜龚晓萌俞岚武世伍
- 关键词:胃肿瘤AXINMACC1免疫组织化学
- 2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总体预后较好,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争议。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PTMC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在228例患者中,109例发生中央区淋巴结和(或)颈侧区淋巴结转移(4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及原发灶数目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4 mm及多中心病灶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PTMC虽然肿瘤较小但不等同于淋巴结转移风险小,特别对于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4 mm及多中心病灶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 马小开黄建康朱博彭德峰周锐王圣应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
- 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并文献复习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肺PNET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等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66岁,肿物位于右下肺;例2,女,12岁,肿物位于左肺尖。HE染色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未见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或假菊形团状排列。2例免疫组化结果示CD99、Vim均阳性,CK、EMA、Syn、CD34均阴性。例1就诊我科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遂自动出院,于出院后1周内死亡。例2先后行全身化疗8周期,肿瘤曾一度有所缩小,目前疾病进展,出现呼吸困难,行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存活,但一般情况较差。通过对相关文献检索显示,肺PNE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胸痛、胸闷为主,影像学多为较大的软组织块影,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化疗等;虽经治疗,但总体预后不佳。结论:肺PNE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测。预后不良,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 汪庚明张雷周燕孙谦汪朝歌陈丽丽朱博
-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AGGF1、FOXC2和ATG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AGGF1、FOXC2和ATG5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性,并在其浸润、转移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89例NSCLC患者的手术标本,将NSCLC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组,并取距肿块>5.0 cm处的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AGGF1、FOXC2和ATG5三种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并对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AGGF1、FOXC2和ATG5蛋白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118/188)和30.9%(51/165)、33.0%(62/188)和18.2%(30/165)及52.1%(98/188)和23.6%(39/165),有显著性差异(P<0.05);AGGF1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C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TG5蛋白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及血管侵犯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法显示AGGF1、FOXC2和ATG5三种蛋白之间均两两呈正相关关系。Kaplan-Meier法显示上述三种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术后生存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在NSCLC中AGGF1蛋白的表达、血管侵犯及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AGGF1、FOXC2和ATG5在NSCLC中均呈明显高表达水平,可能三者都参与了NSCLC的侵袭、转移,但是仅AGGF1可能对预测NSCLC进展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宋超朱博王丹娜唐震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FOXC2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