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新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薯蓣皂苷元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组和Dio组,每组10只。MCT组和Dio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组每天给予Dio 80mg/kg灌胃,对照组和MCT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MCT组的m PAP、RVHI、WT%、WA%及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 PAP、RVHI、WT%、WA%及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 :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 颜涛徐勇刚姚永新杨德辉
- 关键词:薯蓣皂苷元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核因子-ΚB
- 低频强声对大鼠海马回细胞构筑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低频强声作用后大鼠海马回细胞形态、分布及凋亡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100Hz,140d B低频强声,1h/d,连续作用20d,在1d、10d、20d及停止作用后10d、20d处理大鼠,每次8只。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回细胞形态和分布,TUNEL法检测海马回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回NSE和GFAP的表达。结果 1作用10d可见海马回细胞排列稍疏松紊乱,作用20d细胞排列疏松紊乱明显,而停止作用后10d细胞疏松紊乱现象较作用20d有所改善,停止作用后20d未进一步改善。2随着低频强声作用时间延长,海马回TUNEL阳性细胞率呈升高趋势,停止低频强声作用后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3海马回NSE阳性细胞数量随着低频强声作用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停止低频强声作用后有所增加,但仍少于对照组,而GFAP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时间低频强声作用可导致海马回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停止作用后神经元数量部分恢复。
- 姚永新刘庚勋段答刘波龚昌超田章福曾新吾滕晓华
- 关键词:海马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低频强声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细胞构筑的影响
- 目的:观察低频强声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细胞构筑的影响,为阐明低频强声致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A组(不接触低频强声)、B组(低频强声暴露1d)、C组(连续低频强声暴露10d)、D组...
- 姚永新
- 关键词:海马组织空间学习记忆致病机制细胞构筑
- 文献传递
- 低频强噪声对人体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长时间低频强噪声暴露对人体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致伤机制。方法 2012-1-1/2014-8-31对20名长时间暴露于低频强噪声环境的工作人员进行追踪观察,对接触噪声过程中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进行间断监测,调查强噪声接触后的主要症状,并比较接触噪声前后血液常规、尿液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血液生化学、血皮质醇、心电图、胸部X线、腹部B超、脑电图、听阈、视力视野、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 1低频强噪声暴露后,容易出现恶心、食欲下降、视物模糊、耳鸣、入睡困难等症状,其中耳鸣在低于6年接触者中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在高于6年接触者中出现频率高。26年以上接触者在4000~8000 Hz听阈明显增高,同时听觉诱发电位显示Ⅴ波潜伏期延长,Ⅲ~Ⅴ、Ⅰ~Ⅴ峰间期明显延长。结论长时间接触低频强噪声可造成听力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滕晓华姚永新段答罗嫩苗刘波彭立辉卢明
- 关键词:低频噪声听阈听觉诱发电位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