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顺
- 作品数:31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效应。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35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250~500 mg口服,每天1次。对于疾病控制有效的患者(包括CR、PR和SD)继续给药直至PD或无法耐受或死亡。主要终点为PFS和OS,次要终点为DCR、ORR,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CR 1例,PR 17例,SD 11例,ORR 51.43%,DCR 82.86%,中位PFS 9.7月,中位OS 11.1月。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3~5级不良反应均可逆,安全性好。结论阿帕替尼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临床获益、安全有效,是晚期肝癌可选择的一线方案。
- 柯少波汪晶邱虎蔡高科龚毅陈永顺
- 关键词:肝癌一线治疗
- 肝癌组织中SMARCC1 mRNA表达变化及其对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中SMARCC1 mRNA的表达,探讨下调SMARCC1 mRNA表达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SMARCC1mRNA表达,比较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MARCC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取肝癌HepG2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iRNA法下调SMARCC1 mRNA表达,对照组加入siRNA阴性对照物。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两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观察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中SMARC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 01)。观察组细胞迁移率低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少于对照组,细胞中MMP-2、MMP-9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肝癌组织中SMARCC1 mRNA表达升高;下调SMARCC1 mRNA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表达有关。
- 柯少波邱虎石薇陈佳梅陈永顺
- 关键词:肝癌HEPG2细胞细胞迁移细胞侵袭基质金属蛋白酶
- 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十年来,原发性肝癌无论是在局部治疗还是在全身治疗上都取得了快速的突破进展。单一的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对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并不理想,联合治疗模式已成为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选择。以放射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模式在临床研究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何种联合治疗模式是最佳的治疗模式仍需要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本文综述了在原发性肝癌中以放射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模式的研究进展,期待更多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原发性肝癌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 张蔡羽天邱虎蔡高科黄镇夏玲玲陈永顺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体能状态评分≥3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7岁(46~74岁)。确诊时均为肺腺癌Ⅳ期;3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21号外显子突变,2例第19号外显子突变;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突变。肺腺癌治疗后进展出现脑膜转移的时间窗:3例>12个月,3例<12个月,平均为20.3个月。出现脑膜转移时,体能状态评分均≥3分,6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软脑膜线性强化。1例脑脊液中发现癌细胞。4例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1例口服EGFR-TKI治疗,1例口服EGFR-TKI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9个月(2~1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个月(2~11个月)。结论肺腺癌可能易出现脑膜转移;体能状态评分≥3分的NSCLC脑膜转移患者口服靶向药物联合贝伐珠单抗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疗效较好。
- 高熠石薇柯少波陈佳梅邱虎韩琛龚毅赵文思汪晨宇蔡高科陈永顺
- 关键词:腺癌脑膜肿瘤肿瘤转移蛋白激酶抑制剂
- 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食管鳞癌的胶原表达及挽救治疗选择
- 2024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病例的胶原纤维变化,以及不同挽救方式的不良反应和生存率差异,为挽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2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并出现局部复发的137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用Masson染色法测定不同复发时间病例的石蜡样本中胶原纤维表达,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胶原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依据复发之后的挽救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挽救性手术组、二程放化疗组和免疫化疗组,分析三组患者生存率以及食管气管瘘、出血、心包积液、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复发食管鳞癌中的胶原纤维表达量较原发食管鳞癌明显增高;胶原纤维表达随着复发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7年后复发病例中的胶原纤维表达量和原发食管鳞癌类似。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在挽救性手术组为47%、30%、20%,二程放化疗组为50%、27%、15%,免疫化疗组为72.5%、50%、50%,免疫化疗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具有优于挽救性手术组和二程放化疗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的食管鳞癌中富含胶原纤维,随着复发间隔时间延长,胶原纤维表达量减少;采用挽救性手术、二程放化疗和免疫化疗的挽救治疗方式效果相当。
- 卢宁朱航加黄镇汪晶石薇龚毅邱虎柯少波陈永顺
- 关键词:食管鳞癌局部复发挽救疗法
- 食管癌患者抑郁状态与血清瘦素、胃促生长素水平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抑郁状态与血清瘦素、胃促生长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5例成年男性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抑郁症分为抑郁症组(n=20)和非抑郁症组(n=25);食管癌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合并抑郁症患者同时进行抗抑郁治疗。另选择20例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瘦素、胃促生长素水平,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食管癌患者精神状态。比较2组受试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激素水平等,并分析食管癌患者抑郁状态与血清瘦素和胃促生长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非抑郁症组和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前体质量、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BMI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抑郁症组患者的体质量、BMI显著低于非抑郁症组(P <0. 05)。非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非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抑郁症组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非抑郁症组(P <0. 05);治疗后,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食管癌患者精神状态与血清胃促生长素水平呈正相关(r=0. 360,P <0. 05),与血清瘦素水平呈负相关(r=-0. 412,P <0. 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抑郁状态与血清瘦素水平呈负相关,与胃促�
- 罗凤陈永顺李雪方方刘辉王旭颖
- 关键词:食管癌抑郁瘦素胃促生长素
- ^(18)F-FDG PET/CT评估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近期疗效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新辅助放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常用于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但部分患者无法从新辅助放化疗中获益。因此,早期准确、无创评估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有重要意义。目前,评估新辅助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方法尚未达成共识。^(18)F-FDG PET/CT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残余和远处转移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就^(18)F-FDG PET/CT评估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近期疗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彬时振国高丽娟陈永顺
- 关键词: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近期疗效
- 晚期原发性肝癌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23年
-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由于HCC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治疗效果有限,5年生存率较低。随着肿瘤分子信号通路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成为晚期HCC临床研究的热点,相继研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如一线治疗的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多纳非尼以及二线治疗的瑞戈非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除了靶向治疗外,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研发出了一系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这些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继被批准用于晚期HCC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临床获益。
- 罗茜茜陈佳梅石薇陈永顺
- 关键词:晚期原发性肝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炎症标志物评估免疫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估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预后价值,并建立预后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炎症标志物的最佳截断值,Wilcoxon检验评估肿瘤最佳疗效和炎症标志物变化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251.61、849.23。在部分缓解(PR)组,免疫治疗两周期后患者的NLR(P=0.013)和SII(P=0.022)与基线水平相比呈下降趋势。低NLR患者和高NLR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4.9个月和4.6个月(P<0.001),低NLR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未达到,高NLR患者中位OS为11.8个月(P<0.001);低PLR患者和高PLR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1.7个月和5.8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和14.1个月(P=0.003);低SII患者和高SII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2.4个月和5.9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和12.9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线和NLR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线、肝转移和NLR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768(95%CI:0.728~0.808),校准预测曲线和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NLR和SII水平的下降与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相关;治疗线、肝转移以及NLR是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
- 黄镇石薇赵文思陈永顺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炎症标志物免疫治疗预后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筛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确诊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并纳入体弱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总结该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的33例患者中,胆囊癌13例、肝内胆管癌17例、肝外胆管癌3例;接受一线治疗18例、二线治疗15例。经联合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9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1个月和13.7个月。7例(21.2%)观察到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未观察到4级或5级TRAEs。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为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 吴思鹏邱虎张蔡羽天黄镇柯少波周子仪陈永顺
- 关键词:胆道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