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重症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位点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血脂异常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营养支持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脓毒症患者

机构

  • 3篇如皋市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周慧
  • 1篇刘足云
  • 1篇王正栋
  • 1篇金力
  • 1篇朱银圣
  • 1篇王笑峰
  • 1篇李林子
  • 1篇石建明
  • 1篇张娟
  • 1篇黄智勇
  • 1篇解雪娟

传媒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ACTN3基因R577X多态性与如皋地区汉族老年人群血脂水平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老年人群中ACTN3基因R577X多态性位点与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基于如皋长寿及衰老队列研究(Rugao Longevity and Ageing Study,RuLAS)的衰老子队列人群。基因分型采用Taqman MGB方法。血脂检测指标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其切点依据NCEP ATPIII标准。通过协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577X多态性位点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618例样本(男性741例,女性877例)。协方差分析发现:在女性中RR、RX、XX基因型间TC和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5.13、5.29、5.43 mmol/L,P=0.004;LDL-C:2.76、2.88、3.00mmol/L,P=0.004);在总人群中RR、RX、XX基因型间TG水平(1.34、1.43、1.3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总人群和女性中X等位基因的拷贝数增加与TC水平和LDL-C水平异常升高具有显著关联,总人群TC:OR=1.184,95%CI为1.030~1.361,P=0.018;总人群LDL-C:OR=1.332,95%CI为1.101~1.588,P=0.003;女性TC:OR=1.334,95%CI为1.102~1.616,P=0.003;女性LDL-C:OR=1.549,95%CI为1.208~1.986,P=0.001。调整其他协变量之后,以上关联仍然显著。结论在如皋地区汉族女性老年人群中,ACTN3基因R577X多态性与血浆TC、LDL-C水平相关。
石建明李林子周慧王正栋褚雪峰朱银圣解雪娟刘足云金力王笑峰
关键词:血脂异常单核苷酸多态性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对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室收住的95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经典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IU+20 m 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每8 h注射1次,连续用药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以及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指标(Cr、BUN)、心功能指标(LDH、CK)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7 d后TNF-α、IL-6、hs-CRP、ALT、AST、Cr、BUN、LDH、CK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缓解脓毒症对重要脏器的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慧
关键词:脓毒症乌司他丁炎症反应器官功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中65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EEN组(35例)和肠外营养(PN)组(30例),并将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EEN支持后血清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经PN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EEN组病人ALB高于PN组(P<0.05)。EEN组在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和上臂肌围(AMC)与P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及氮平衡方面则明显优于PN组(P<0.05)。结论:对于危重症病人,EEN较PN有更好的营养效果和代谢效应。
吴迪春黄智勇张娟周慧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危重症病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