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强
- 作品数:59 被引量:4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伤寒论》三阳阳明钩沉被引量:2
- 2019年
- 《伤寒论》三阳阳明指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是阳明病三种津液异常状态的阳明腑实证。太阳阳明即邪热约束脾家,不能为胃家布散津液;正阳阳明即里实蹙迫津液外泄,未见脏腑津液生化机制受损;少阳阳明即燥实灼耗阴津,并见脏腑津液生化受损。三阳阳明共同点在于均是胃中津液亡失,导致胃中邪实,疾病转归阳明。临床中,可以根据津液状态的不同,以胃家燥实为本,辨析三阳阳明之归属。太阳阳明治以麻子仁丸;正阳阳明治以承气辈;少阳阳明治以蜜煎导方。
- 关庆亚王阶何浩强李洪峥何俊明何庆勇张云
- 关键词:阳明腑实证五运六气津液胃实《伤寒论》
- 环状RNA:人类疾病研究的新领域被引量:15
- 2018年
-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所具有的高稳定性、物种间的高保守性以及组织特异性等特点,已被研究者视为有望成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及靶向治疗靶点的潜能。对于中医证候研究,其不仅包括传统四诊所能收集到的宏观指标,同时也包含传统四诊所无法掌握的微观信息。在证候微观研究中,如何把握中医整体观与微观研究的关系,如何解决证候描述的模糊性与微观研究的精准性之间的矛盾等,是开展证候微观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circRNA作为认识人类疾病的新领域,其具备的特性或可以为证候研究提供思路,发挥circRNA在诊断及治疗中存在的价值,重视对异病同证的分子水平探索,为揭示证候存在的内涵与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 高嘉良陈光何浩强王阶
- 关键词:疾病证候
- 基于文献的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谱,以探索气滞血瘀证可能的生物学基础与发生机制。方法:①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气滞血瘀证组学层面研究的相关文献331篇,提取并总结基本资料与RNA差异表达谱;②应用GeneCards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③借助DAVID平台对差异表达RNA进行生物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④利用starBase v2.0平台中的miRNA-target interactions模块、miRNA-lncRNA interactions模块、miRNA-circRNA interactions模块与STRING Version 10.5平台中的Multiple proteins模块建立气滞血瘀证ceRNA-mRNA-protein相互作用网络。结果:①文献分析显示,共有41篇文献报道了气滞血瘀证组学层面研究的结果,其中蛋白表达研究数量最多,其次为mRNA、SNP、miRNA、DNA甲基化、lncRNA、circRNA;②差异表达谱GO功能富集显示,在生物过程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细胞对环状化合物的反应、对转录、神经元凋亡基因表达的负性调控以及炎症反应相关;在细胞组成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蛋白复合物、核质、细胞表面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可识别蛋白结合、酶结合、转录调控区域的基因结合相关,其中炎症反应与目前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联系最为密切。③差异表达谱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与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可能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肿瘤相关蛋白多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其中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与目前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联系较为密切。结论: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功能、多条信号通路,其中与炎症反应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联系最为密切。
- 何浩强陈光陈光胡坤高嘉良王阶
- 关键词: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基因组转录组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虚血瘀证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我国乃至全球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的医学研究发现,CHD与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慢性肾脏疾病的许多常见指标是CH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肾脏疾病的进展或成为防治CHD的新思路。中西医结合防治CHD具有确切疗效。中医认为心肾生理相关、病理相通,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CHD的中医证候不仅呈现出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的组合形式逐渐增多,成为CHD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证候组合。本研究旨在梳理和探讨CHD肾虚血瘀证的理论源流与临床应用,以期为提高CHD的中医药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 刘兰椿刘超胡骏何浩强惠小珊杨光李洪峥段练董艳刘咏梅王阶
- 关键词:胸痹肾虚血瘀补肾
-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17年
-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终末阶段的一组症候群,国内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9%,其5年死亡率与肿瘤相似,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历史悠久,方法独特,具有临床疗效。五苓散加减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经典方剂,其疗效得到多数医家的肯定。文章从利水消肿、温阳化痰、活血化瘀三个方面,综述近30年五苓散加减方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何浩强王阶
- 关键词:五苓散慢性心力衰竭
- “形神并调”论治脑鸣被引量:6
- 2022年
- 脑鸣是患者自觉头内轰响的一种病证,常持续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辨治脑鸣历史悠久,古代医家偏重于从“形”角度进行调治,多从脏腑及气血理论出发,以调节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为主,近现代医家则逐渐认识到调“神”论治脑鸣的重要性。“形与神俱”是中医学养生瘳病的准则,脑鸣病位在脑,故笔者结合脑之功能与特性探讨脑髓与脑神的体用关系及其在脑鸣发病中的作用,分析“形神并调”论治脑鸣的理论与临床依据,提出脑鸣证治重在“形神并调”的观点,即虚者宜补髓养神止鸣,实者宜祛邪安神止鸣,或可为脑鸣治疗带来新的启发。
- 周思远何浩强郭玉娜惠小珊刘咏梅刘咏梅
- 关键词:脑鸣病机中医药
-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研究可视化分析
- 2022年
- 目的对证候类中药新药已有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总结其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前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 4个数据库检索证候类中药新药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7日,利用Excel、NoteExpress 3.2.0、citespace 5.5.R2软件对相关文献的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做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对纳入的223篇文献分析显示,该领域的关键研究者有王阶、吕爱平、高颖、程龙、梁茂新和胡镜清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焦于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研究、证候类药新药研发等。结论通过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基本了解了目前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致力于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思路。
- 何浩强惠小珊周思远潘菊华申琳
-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 2025年
- 目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MI-HF)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MI-HF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检索201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的SCI-expanded数据集中与MI-HF相关的出版物,运用VOSviewer,R-bibliometrix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包括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参考文献和关键词。结果过去10年间共发表了10929篇本领域文章,共有58357名作者参与研究,来自120个不同国家地区的10437个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1446种不同的期刊上。美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数量最多的作者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Kober Lars。Plos One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而被引次数最高的是Circulation。本领域近10年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死亡率、心脏重塑以及预后等,最近2年集中在孟德尔随机化、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COVID-19和机器学习等。结论本研究揭示了MI-HF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整体表现。患者的预后与心脏重塑等是近10年来的研究热点,患者的死亡率、再住院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围绕着MI-HF的心脏重塑、细胞凋亡和炎症等机制研究以及患者病死率等临床预后研究可能是本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此外,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技术逐渐成为评价药物疗效和阐述相关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 侯承志王阶何浩强刘超陈聪蒋之林程嘉雯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文献计量学
- 低血压病中医药辨治规律概述被引量:13
- 2019年
- 低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眩晕''心悸''虚劳'等病范畴。文章在综合分析古今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气血亏虚证为本病的核心证候,以病机命名的'虚劳'或可作为低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在低血压病的治疗上,可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法,兼顾原发病、诱发病因、体质等因素,适当施予养阴益气、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起到升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 李洪峥何浩强高嘉良姜文睿王阶
- 关键词:中医药低血压气血辨证
- 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气滞血瘀证评价量表研制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研制气滞血瘀证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方法:参照国际量表制定原则并结合中医理论形成理论框架;通过102篇气滞血瘀证相关文献分析与209例病例回顾,经14名专家讨论,形成量表条目池;通过小样本预调查和访谈,形成气滞血瘀证患者报告结局(PRO)初选量表;通过338例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调查,运用离散趋势法、因子分析法等7种统计学方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形成气滞血瘀证PRO终选量表;通过213例气滞血瘀证患者及100例非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调查,对量表可行性、信度、效度、区分度等进行临床验证。结果:形成气滞血瘀证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包涵37个条目,其中生理领域22个,心理领域9个,独立化领域1个,社会领域5个。该量表的信度分析发现克朗巴哈α系数0.716,分半信度0.666。效度分析发现64.70%的变量能被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公因子解释,Spearman相关系数除独立性领域外均〉0.2,区分度分析发现总量表和各领域独立样本t检验P均〈0.01。结论:气滞血瘀证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用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评价使用。
- 王阶安宇何庆勇何庆勇何浩强何浩强
- 关键词:气滞血瘀证证候疗效评价量表专家咨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