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肩袖修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治疗伴或不伴肩胛下肌损伤的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上肢科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治疗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73例,男35例、女38例,年龄(58.8±7.6)岁(范围46~73岁)。左侧11例、右侧6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摔伤13例、无明显诱因54例。根据是否合并肩胛下肌损伤分为肩胛下肌损伤组(37例)和无肩胛下肌损伤组(36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摄肩关节MRI,采用Sugaya分级评估肩袖是否存在再撕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肩胛下肌损伤组术后1年VAS评分为(0.58±0.87)分,小于肩胛下肌损伤组的(1.16±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P=0.018)。无肩胛下肌损伤组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分别为(94.03±6.19)分和(32.94±2.59)分,均大于肩胛下肌损伤组的(86.51±11.96)分和(30.38±3.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肩胛下肌损伤组前屈和体侧外旋分别为137.22°±26.79°和54.72°±13.20°,大于肩胛下肌损伤组的121.08°±22.83°和38.65°±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侧内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肩胛下肌损伤组术后1年肩峰下间距为(9.4±1.3)mm,肩胛下肌损伤组为(9.0±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8,P=0.192)。无肩胛下肌损伤组术后1年肩袖再撕裂2例,肩胛下肌损伤组5例。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治疗伴或不伴肩胛下肌损伤的巨大肩袖撕裂临床疗效满意,对无肩胛下肌损伤的患者疼痛及功能改善更明显。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138例(139肘)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45.32±15.02)岁(18~69岁);男56例,平均年龄(39.43±14.46)岁(18~69岁);女82例,平均年龄(49.07±14.07)岁(18~69岁)。采用AO/OTA分型:B1型5肘;B2型6肘,鹰嘴截骨1肘;B3型48肘,鹰嘴截骨28肘;C1型12肘;C2型37肘,鹰嘴截骨21肘;C3型31肘,鹰嘴截骨31肘。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上肢功能评分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估肘关节功能。对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入院时空腹血糖、体重指数、骨折AO/OTA分型、手术中是否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及术后是否口服吲哚美辛等可能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获随访平均(14.26±3.83)个月(12~2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愈合不良。肱骨远端骨折及尺骨鹰嘴截骨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固定物松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99.35°±28.72°(135°~0°),MEPS评分(91.71±9.36)分(60~100分),DASH评分(6.71±8.25)分(2.88~41.66分)。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前臂旋转轻度受限,旋前50°,旋后30°,其余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均正常。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09)、空腹血糖(P=0.005)、尺骨鹰嘴截骨(P=0.016)、手术时间(P=0.016)、骨折分型(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3型骨折较其他类型的异位骨化发生率更高(P=0.049)。受伤至手术时间≤6 d与>6 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是否口服吲哚美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16)。结论影响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评估肩峰指数(acromion index,AI)与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采用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8~67岁,平均61.4岁;AI 为0.69~0.94,平均0.78,其中男0.66,女0.75。根据 Neer 分型,二部分骨折8例(47%),三部分骨折7例(41%),四部分骨折2例(12%),其中合并有鹰嘴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肩袖损伤及腋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4、6、8、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X 线检查复位效果及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 评分等指标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ASES 评分中:总分 P =0.670,疼痛 P =0.078,生活功能 P =0.010;Constant 评分中:总分 P =0.019,疼痛 P =0.083,功能活动 P =0.453,肩关节活动度 P =0.007,力量 P =0.869;出血量 P <0.001;骨折愈合时间 P =0.001;手术时间 P =0.866。日常活动中:前屈上举 P =0.012,外展 P =0.010,外旋 P =0.038。6例男性平均 AI 为0.66±0.54,11例女性平均 AI 为0.75±0.40,两者 AI 相比 P =0.218。提示 AI 与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活动(特别是前屈上举、外展、外旋)有相关性。结论肱骨近端骨折运用髓内钉治疗时,AI 大小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无明显相关性。AI 越小,术中出血量越少,骨折愈合时间越短;AI 越大,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骨折愈合时间稍长。AI 较大的患者,术后 ASES 评分及 Constant 评分较高,术后功能活动(前屈上举、外展及外旋)较好;相反,AI 较小的患者,术后 ASES 评分及Constant 评分相对较低,术后功能活动(前屈上举、外展及外旋)相对较差。在运用 Multil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