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2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四川山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四川山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微孔板法测定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药板法测定挥发油对黑曲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共分离出54个峰,鉴定了39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41.86%);四川山姜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g/m L。结论:四川山姜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四川山姜提供了科学基础。
- 刘丹陈新罗焱刘焱文
-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抑菌活性
- 基于UPLC-Q-TOF-MS/MS的疏肝和胃汤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指认疏肝和胃汤(Shugan Hewei Decoction,SHD)主要化学成分,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其质量,同时确定9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UPLC-Q-TOF-MS/MS对SHD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HPLC建立SHD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影响SHD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从SHD中共鉴定出88个成分,包括26个黄酮类成分、27个萜类成分、18个生物碱类成分、6个香豆素类成分、6个有机酸类成分、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3个其他类成分;建立了SHD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0.972~1.000。3种化学模式识别均将样品分为2类,造成主要差异的质量差异物来源于槲皮苷。建立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耐用性良好。结论UPLC-Q-TOFMS/MS定性鉴别结合HPLC指纹图谱,可以体现SHD组分的整体特征,为其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 袁传裕胡俊杰李娟刘焱文刘松林陈新
-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裂解规律黄藤素层次聚类分析
- 奥贝胆酸中间体的合成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以鹅去氧胆酸为原料,经选择性氧化、酯化,三甲基氯硅烷形成烯醇硅醚,与乙醛经向山羟醛缩合,再经氢化还原、水解,选择性还原反应制得奥贝胆酸中间体3α-羟基-6-亚甲基-7-酮基-5β-胆烷酸(M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合成的奥贝胆酸中间体M5,总收率为36%,HPLC纯度为96.5%。该合成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收率,有助于优化奥贝胆酸的合成路径。
- 张鹏陈新
- 关键词:肝硬化中间体化学合成
- U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 目的:建立同步测定中药材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UPLC-DAD法.
方法:采用Aglient1290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 陈春雪马元春刘焱文陈新
- 关键词:淫羊藿黄酮类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 基于UPLC-MS/MS分析胃溃疡模型大鼠口服加味小柴胡颗粒后血浆中8种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9
- 2018年
- 该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测定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浆中8个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甘草苷、甘草酸、盐酸小檗碱、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的方法,用于加味小柴胡颗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40℃,ESI离子源,MRM检测模式。结果各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6);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均<15%;各成分的提取回收率在81.92%~104.8%。8种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依次为(2.69±2.02),(5.17±2.04),(0.25±0),(0.83±0.26),(0.92±0.20),(0.92±0.20),(0.58±0.20),(0.083±0)h,半衰期(t1/2)依次为(7.85±0.34),(10.16±2.21),(6.79±0.21),(8.32±0.48),(11.05±1.78),(11.56±3.46),(15.30±1.84),(5.54±1.91)h,药峰浓度(Cmax)依次为(55.02±1.67),(213.66±4.62),(62.61±0.69),(68.43±1.42),(62.22±0.39),(30.17±1.89),(61.79±4.81),(38.02±1.75)μg·L-1。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为加味小柴胡颗粒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 杨梦玲尤朋涛何丽珊陈树和周爱军刘焱文陈新
- 关键词:胃溃疡药代动力学
- 整合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探讨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大鼠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方法,探讨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作抑郁模型;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疏肝和胃汤对抑郁大鼠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疏肝和胃汤对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影响;结合Spearman分析法对肠道差异菌群和海马组织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爱率、体重和旷场运动距离显著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汤可提高糖水偏爱率(P<0.01),增加体重和运动距离(P<0.05,P<0.01),缩短不动时间(P<0.01);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发现疏肝和胃汤可以改善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考克氏菌属、颤杆菌克属、大肠埃希菌、产丁酸肠杆菌、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属等菌属的丰度;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66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为甘油磷脂、鞘脂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Spearman分析发现部分肠道差异菌群与海马组织差异代谢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结论疏肝和胃汤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中多种菌属的丰度、调节海马组织中小分子代谢物的表达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 何地李娟胡俊杰刘焱文刘松林陈新
-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抑郁肠道菌群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质代谢
- 加味四逆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1.58 mg·kg-1·d-1)组,和加味四逆散低、中、高剂量(3.67,7.34,14.68 g·kg-1·d-1)组,每组8只。造模给药结束后,采用生化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加味四逆散对肝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生化试剂盒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低、中剂量组可降低血清中ALT,AST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肝细胞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低、中剂量组可以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慢性应激反应所致抑郁模型可造成肝损伤,加味四逆散能够通过调节多种生理生化和炎症因子指标的水平,抑制肝脏细胞凋亡来达到保肝作用。
- 陈新牟雄军刘昊刘焱文刘松林
- 关键词:加味四逆散抑郁模型肝损伤肝功能炎症因子
- 疏肝和胃汤及其物质部位组方对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和脑区神经递质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汤及其物质部位组方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58 mg·kg^(-1)),疏肝和胃汤低、中、高剂量组(3.67,7.34,14.68 g·kg^(-1)),有效物质部位组方低、中、高剂量组(0.505,1.01,2.02 g·kg^(-1)),其他物质部位组方低、中、高剂量组(0.295,0.59,1.18 g·kg^(-1)),每组10只。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法制备抑郁模型,造模3周,灌胃给药2周,期间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态;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液质联用法(LC-MS/MS)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和下丘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DMAR1),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考察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全方和有效物质部位组方均能通过增加体质量,提高糖水偏爱率,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运动距离、穿越中央区域次数,减少静止时间(P<0.05或P<0.01)来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ELISA试剂盒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全方和有效物质部位组方均能下调模型大鼠血清中的CRH、ACTH、CORT的表达(P<0.05或P<0.01);LC-MS/MS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全方和有效物质部位组方均能通过调节海马和下丘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水平(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全方和有效物质部位组方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NDMAR1蛋白表达升高(P<0.05),PTE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及其有效物质部位组方能够通过提高抑郁模型大鼠的食欲,来改善其抑郁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方能调控HPA轴功�
- 陈新牟雄军刘昊何地李琦刘焱文刘松林
-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神经递质
-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及氟西汀组。采用慢性心理应激结合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周。在第3周,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分别予以20g/(kg·d)、10g/(kg·d)、0.36mg/(kg·d)体重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共计14天。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c-F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与氟西汀组延髓、脊髓及胃黏膜中c-F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疏肝和胃汤大剂量组与氟西汀组延髓、脊髓中c-Fos蛋白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疏肝和胃汤大剂量组胃黏膜中c-Fos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明显,较氟西汀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降低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中c-Fos蛋白的表达,调节"脑(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c-Fos蛋白的含量,达到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
- 岳滢滢刘松林陈雨陈新许乐思明浩赵映前
-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脊髓胃黏膜C-FOS蛋白
- 整合网络药理学与非靶向血清代谢组学探讨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复方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MS对四逆散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鉴定;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PubChem数据库筛选出四逆散抗抑郁的成分作用靶点,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症疾病靶点,并结合Venny工具软件筛选出四逆散抗抑郁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平台构建靶点基因间PPI网络,利用Cytoscape筛选出四逆散抗抑郁的核心基因,Metascape平台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四逆散抗抑郁所涉及的潜在信号通路;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制备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大小随机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四逆散组(3.17 g·kg^(–1))和氟西汀组(1.58 mg·kg^(–1)),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进行CUMS造模。造模6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免疫荧光对大鼠海马区进行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 1)、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 1)检测;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对各组大鼠血清进行分析。结果:液质联用分析共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535个成分靶点、1479个疾病靶点和205个交集靶点,其中包括AKT1、TP53、TNF、IL6等21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Ras、PI3K-Akt等信号通路;行为学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蔗糖偏好降低、旷场箱中静止时间增加、活动总次数减少以及运动总路程减少(均为P<0.05),四逆散给药后能显著改善抑郁样行为(均为P<0.05);免疫荧光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IDO 1与IBA 1的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经过四逆散给药后均明显回转(P<0.05);血清代谢组学筛选出19个差异代谢物,包括L-酪氨酸、花生四烯酸等,主要富集到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
- 朱靓婷桂西李琦李娟胡俊杰干国平周密思陈新
- 关键词:四逆散抑郁症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