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博雅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检查
  • 2篇神经梅毒
  • 2篇梅毒
  • 2篇脑脊液
  • 2篇脑脊液检查
  • 2篇回顾性分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脑电
  • 1篇动态脑电监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检查
  • 1篇羊种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检查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机构

  • 5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马博雅
  • 3篇王振海
  • 3篇王钊
  • 3篇高菲
  • 3篇安静
  • 1篇王妍柏
  • 1篇杜彦辉
  • 1篇徐婷
  • 1篇林涛
  • 1篇张吉
  • 1篇邵娜

传媒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5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1例神经梅毒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2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血清学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对2003-2016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血管病医院并诊断为神经梅毒的21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完成梅毒血清学检查,其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TP-CLI)结果均为阳性,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检测(TRUST)20例患者为阳性,1例为阴性;19例患者行脑脊液梅毒检查,TP-CLI发现18例患者呈阳性,1例患者呈阴性,TRUST发现了13例阳性,6例阴性。临床表现以脑膜神经梅毒、脑脊髓膜血管梅毒居多,其余依次为麻痹性痴呆、先天性神经梅毒和脊髓痨。头颅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结论神经梅毒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将临床表现、血清学、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早期、足剂量、足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马博雅邵娜高菲王钊安静王振海
关键词:神经梅毒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脑脊液检查
22例神经梅毒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并分析宁夏地区神经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漏诊、误诊。  方法:对2003年至2016年期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
马博雅
关键词:神经梅毒血清学检查脑脊液检查
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2017年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是相对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外报道约占脑血管病的0.5%[1-2],国内报道约1%[3],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则更为罕见。通过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
安静杜彦辉高菲马博雅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癫痫脑血管造影检查丙戊酸钠缓释片神经系统查体动态脑电监测
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1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连续收集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0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者TOAST分型的结果是:不明原因型53例(40.8%),小动脉闭塞型39例(30.0%),心源性栓塞型28例(21.5%)、其他明确病因型10例(7.7%)。心源性栓塞型平均年龄最大,其他明确病因型最小(χ~2=16.211,P<0.05)。小动脉闭塞型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最轻,其他明确病因型病情最重(χ~2=4.347,P<0.05)。结论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复杂,各亚型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需要根据不同病因予以个体化医疗支持及评估预后。
高菲马博雅王钊安静王振海
关键词:TOAST分型
羊种布鲁杆菌外膜蛋白31诱导BV-2小胶质细胞自噬体形成
2017年
目的确定羊种布鲁杆菌外膜蛋白31(Omp31)对BV-2小胶质细胞自噬形成的影响。方法 (0.17、0.50、1.50、4.50、13.50)μg/m L Omp31分别处理BV-2细胞6 h,实时定量PCR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Ⅱ蛋白、LC3B蛋白的表达;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各组细胞自噬体,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水平。结果 Omp31处理增加BV-2小胶质细胞LC3BⅡ蛋白水平,且0.5μg/m L Omp31处理LC3BⅡ蛋白增加最明显;0.5μg/m L以下的Omp31对LC3B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大于0.5μg/m L Omp31则抑制LC3B mRNA的表达;0.5μg/m L Omp31能诱导BV-2细胞形成较多自噬体;Omp31能诱导BV-2细胞表达TNF-α、IL-6,但抑制IL-10的表达。结论 0.5μg/m L剂量的Omp31能诱导BV-2细胞发生明显自噬。
王钊王妍柏张吉徐婷林涛马博雅王振海
关键词:外膜蛋白小胶质细胞自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