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程方平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页岩
  • 4篇页岩气
  • 4篇废水
  • 3篇钻井废水
  • 2篇生态
  • 2篇水解酸化
  • 2篇酸化
  • 2篇臭氧
  • 1篇地表沉陷
  • 1篇动力学
  • 1篇需氧量
  • 1篇压裂
  • 1篇氧量
  • 1篇预处理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产废水
  • 1篇生态补偿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物接触

机构

  • 5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外生成矿与矿...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重庆市国土资...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1篇程方平
  • 8篇夏宏
  • 7篇杨德敏
  • 3篇朱先亮
  • 2篇袁建梅
  • 1篇彭明春
  • 1篇梁国军
  • 1篇何芳
  • 1篇杨林
  • 1篇伍溢春
  • 1篇张祥春
  • 1篇郑群敦
  • 1篇朱先亮
  • 1篇陈坤

传媒

  • 2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现代化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煤质技术
  • 1篇石油化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怒江流域植被光谱特征季节变化研究
2011年
[目的]分析云南怒江流域植被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影像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云南植被》将云南怒江流域植被划分为19种自然植被和1种人工林。以2009年TM影像为数据源对保护区植被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利用MODIS NDVI数据提取各类型的MODIS NDVI季节变化信息,构建5个光谱特征季节变化指标来对研究区植被进行了全年分析。[结果]NDVIjmax:常绿类型大于落叶,森林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NDVIjmin:森林类型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NDVIjm:常绿阔叶林类型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针叶林类型以及落叶阔叶林、人工林和竹林,灌草丛及草甸类型相对较低,2种草甸类型最小。NDVIjr:一般是落叶大于常绿,灌丛及灌草丛类型大于其他类型,水热好的大于其他区域类型。NDVIja:基本上是森林类型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结论]构建的5个光谱特征季节变化指标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植被的季节变化规律。
梁国军彭明春程方平朱先亮
关键词:光谱特征怒江流域
Fe/C微电解耦合H_2O_2氧化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Fe/C微电解耦合H_2O_2工艺对经复合混凝处理后的某页岩气井钻井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Fe/C质量比、Fe/C投加量、溶液pH值、气水比、H_2O_2(30%)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工艺最佳实验条件为Fe/C质量比1∶1、Fe/C投加量500 g·L-1、溶液pH值2.5、气水比20∶1、H_2O_2(30%)投加量6 m L·L-1、反应时间120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页岩气钻井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质量浓度为89.54 mg·L^(-1),去除率达到81.60%。
杨德敏夏宏程方平袁建梅
关键词:FE/C微电解H2O2
重庆地区煤矸石放射性分析
2010年
依据重庆市2007年伴生放射性矿物调查,对重庆地区煤矸石表面γ照射量率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调查研究,初步分析了矸石与煤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评价了重庆市矸石放射性对建筑材料生产的影响。
程方平陈坤伍溢春朱先亮张祥春夏宏
关键词:煤矸石天然放射性建筑材料
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的混凝处理效能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对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研究了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不同混凝剂对压裂返排废水COD的去除效果,考察了p H、混凝剂投加量和助凝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配混凝剂为硫酸亚铁和聚合氯化铝(质量比为1∶1),混凝剂投加量为12 000 mg/L,p H为8.5,助凝剂投加量为10 mg/L的最佳混凝处理条件下,压裂返排废水的COD去除率为62.49%,出水COD由1 984.32 mg/L降至744.32 mg/L。
杨德敏夏宏程方平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
汽车发动机车间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践被引量:6
2014年
介绍了某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车间生产废水处理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调试和运行结果。该工程采用隔油/Fenton氧化/混凝/气浮/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工程实践表明:该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杨德敏夏宏程方平朱先亮
关键词:隔油FENTON氧化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
臭氧法深度氧化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被引量:11
2016年
以重庆某页岩气井钻井废水经混凝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法对钻井废水进行深度氧化处理。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对钻井废水的臭氧氧化过程具有很大影响,与酸性环境相比,碱性环境更能促进O_3分解产生更多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水中大量存在的Cl^-、SO_4^(2-)、Ca^(2+)和Mg^(2+)等无机离子对钻井废水的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在pH=11.2、臭氧投加量8 mg/min和反应时间6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48.35%和50.28%。
杨德敏夏宏程方平
关键词:臭氧法页岩气钻井废水羟基自由基
预处理/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处理汽车生产废水被引量:10
2013年
根据某汽车公司车架车间生产废水处理工程的实际情况,将阳极电泳废水和面漆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200m3/d,3个多月的调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较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杨德敏夏宏程方平朱先亮郑群敦杨林
关键词:预处理气浮水解酸化
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及补偿标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山生态补偿标准与矿山开采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补偿指标中最主要的是生态破坏损失补偿,其次是环境污染损失补偿。
何芳程方平夏宏
关键词:生态补偿煤炭资源开发指标体系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邵新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按照概率积分法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预测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和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结果表明,邵新煤矿西北区多煤层重复开采后斜率i=1.273~26.498 mm/m,曲率k=0.006×10^(-3)~1.081×10~^(-3)m^(-1),水平变形ε=0.729~15.183mm/m;东南区多煤层重复开采后斜率i=1.273~22.473 mm/m,曲率k=0.006×10^(-3)~1,011×10^(-3)m^(-1),水平变形ε=0.729~12.878 mm/m;冒落带高度为3.118~3 274 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8.76~20.91 m。受深部煤层采动的影响,矿山开采后地面建筑物破坏等级为Ⅰ~Ⅳ级,结构处理为简单维修~大修;受近距离煤层采动的影响,K_(21)煤层露头线2侧附近居民建筑破坏等级可能达到Ⅳ级,结构处理为大修。导水裂隙带最高达到K_(21)煤层以上19.27 m,花石水库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_2x),矿井开采不会导致水库漏失,但会对须家河组第2段T-3xj^2、第4段T_3xj^4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产生疏降作用。煤矿开采会导致邵新煤矿采空区内煤层浅部坡耕地出现细小地裂缝,但不会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程方平陈坤张祥春伍溢春朱先亮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矿山开采地表沉陷生态环境
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与环境问题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14年
重点介绍了国外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同时指出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引发微地震、水资源消耗、水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最后结合我国页岩气开发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页岩气开发领域的研究重点。
杨德敏夏宏袁建梅程方平
关键词:页岩气水平钻井水力压裂环境问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