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评价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进行综合比对了解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入院就诊并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组,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入院就诊并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5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转移率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研究组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赵金龙姚琳芳陈元操马超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手术
- CT检测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CT检测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同时采用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标本与癌组织旁正常组织标本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结果:肺癌患者的多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各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测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显著,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王海明李志彬齐学红马超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
- 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其对血清ST2蛋白水平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 探讨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裂解素(ST2)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某院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1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6例,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研究组患者给予调强放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放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的差异以及对血清ST2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2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隔转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V105%、V110%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I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ST2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T2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的下降水平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调强放疗,能够改善治疗效果,并且对血清ST2蛋白水平造成更为显著的影响.
- 韩鸿福于福壮郝建萍马超王淑芳郑云霞
-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疗
- CA125,CA153及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究CA125、CA153及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肺良性病变患者100例,视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及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的测定。结果:观察组CA125、CA153及CEA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值及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CA153及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不失为一种可行、有效、经济的诊断方法,能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 王海明李志彬齐学红马超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CT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CT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同时选取肺良性病变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CT检测,探讨诊断价值。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测定值及阳性率均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三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比为96.1%与86.6%。结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海明李志彬齐学红马超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 信迪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3.93%(47/56)]高于对照组[53.57%(30/56)](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86%(10/56)]与对照组[23.21%(13/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治疗效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免疫失衡,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赵金龙姚琳芳连源陈元操褚孟楼马超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新辅助化疗
- 单孔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及肿瘤标志物和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SILS)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应激反应及肿瘤标志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CRC患者100例,根据腹腔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组48例、多孔组5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术前及术后72 h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随访截至2023年12月1日,统计两组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病生存率。结果单孔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多孔组(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24、72 h,两组血清E、Cor、NE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而单孔组术后24、72 h血清E、Cor、NE水平均低于多孔组同期(P均<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CEA、TK1、CYFRA21-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两组术后72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累积生存曲线和累积无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ILS在降低CRC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改善预后方面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类似,但SILS能够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水平从而加快术后康复。
- 姚琳芳赵金龙马超
- 关键词:结直肠癌单孔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肿瘤标志物预后
- 淋巴状态与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放化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状态与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放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给予D2根治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病理情况给予放化疗治疗,其中30例给予单纯放疗或化疗,70例给予放化疗联合治疗。检测患者胃癌组织淋巴结阳性率和分期,并观察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复发及转移程度,分析淋巴状态与放化疗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胃癌组织淋巴结阳性率和分期与患者2年生存率成显著负相关(r=-0.853,-0.918;P均<0.05),与复发率和转移率成显著正相关(r_(复发)=0.675,0.856;r_(转移)=0.897,0.910;P均<0.05)。结论淋巴状态与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放化疗治疗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率和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马超郝韵然
-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放化疗预后
- Ⅱ、Ⅲ期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序贯中药联合调强放疗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Ⅱ、Ⅲ期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序贯中药十一味参芪片联合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Ⅱ、Ⅲ期左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十一味参芪片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调强放疗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水平、血清ST2蛋白水平、心肌损伤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T2蛋白水平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钙蛋白Ⅰ与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但研究组患者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Ⅱ、Ⅲ期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行中药十一味参芪片联合调强放疗能够明显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血清ST2蛋白水平,减少放射治疗对心肌的损伤并减轻相关放化疗毒副反应。
- 于福壮韩鸿福郝建萍马超王淑芳郑云霞
-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毒副反应
- CT联合血清CEA、CA125、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究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邢台冶金医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另选取肺部良性病组82例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测,采用ELISA法对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患者CT、血清CEA、CA125、CYFRA21-1单项检测以及四者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 CT检测显示NSCLC组患者增强扫描后30、75、180sCT强化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定NSCLC的准确度为87.78%,灵敏度为82.65%,特异度为93.90%。NSCLC组、腺癌组、鳞癌组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腺癌组CEA、CA125水平均高于鳞癌组,CYFRA21-1水平低于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在诊断腺癌患者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鳞癌,CYFRA21-1在诊断鳞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鳞癌、腺癌中,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NSCLC检测中诊断效能较好,联合血清CEA、CA125、CYFRA21-1后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为临床NSCLC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海明李志彬齐学红马超
- 关键词:CT糖类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