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卫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病
  • 3篇血液
  • 3篇肾病综合征
  • 3篇肾功能
  • 3篇综合征
  • 3篇慢性肾功能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测定
  • 2篇血压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肾功能不全
  • 2篇球蛋白
  • 2篇微球
  • 2篇微球蛋白
  • 2篇小管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肾功能不...
  • 2篇高血压
  • 2篇病例

机构

  • 9篇江西医学院第...
  • 3篇南昌市第二医...
  • 2篇江西医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0篇涂卫平
  • 2篇李宇丹
  • 2篇陈世件
  • 1篇吴效鹏
  • 1篇胡炜华
  • 1篇房向东
  • 1篇徐承云
  • 1篇李宇彤

传媒

  • 4篇江西医学院学...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病综合征并发近端小管功能早期损害临床观察
2001年
陈世件涂卫平李宇丹
关键词:肾病综合症NSΑ1-MGΒ2-MG
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1993年
本文观察了45例病程≤15年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表明血清β2-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就有变化,较血肌酐(Cr)敏感,且与血Cr呈正相关,对了解肾小球功能优于血Cr。血清β2-MG升高对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有重要价值。另对其中5例尿蛋白定性阴性,血Cr正常者进行了尿蛋白放免测定,结果均高正常。初步认为:血清β2-MG,尿白蛋白测定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涂卫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Β2微球蛋白白蛋白肌苷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认识,对11例重肾双输尿管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在临床上主要以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为突出表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对本病有确诊价值,提示对反复尿路感染者应警惕本病可能并及时行有关检查。
涂卫平胡炜华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病例报告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45例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变化。方法 :对 45例PNS患者进行了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 :PNS患者的血TC、TG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血清白蛋白≤ 2 0 g/L组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发生率高于血清白蛋白 >2 0 g/L组 (P <0 .0 1) ,而PNS伴血尿组的TC、TG值与无血尿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NS患者存在着脂质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
涂卫平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血脂过多血液流变学
血清β_(2)-微球蛋白测定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清 β2 -微球蛋白 (β2 -MG)测定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2例病程≤ 15年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清 β2 -MG的检测。结果 :血清 β2 -MG在病程≤ 5年组及全部 42例患者中 ,其升高的阳性率高于血肌酐 (Cr) (P <0 .0 5 ,P <0 .0 2 5 ) ,且与血Cr呈正相关 (P <0 .0 5 ) ,在血清 β2 -MG升高组 ,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高于血清 β2 -MG正常组 (P <0 .0 2 5 ) ,结论 :血清 β2 -MG在高血压早期就有变化 ,与血Cr相比 ,能更敏感地反映肾小球的功能 。
涂卫平陈世件
肾病综合征微量小分子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000年
陈世件涂卫平李宇丹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尿液
精氨酸治疗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2001年
目的 :观察精氨酸治疗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精氨酸 10 g静滴 ,每天一次 ,治疗有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患者 75例 ,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患者 2 1例。治疗前查血pH值 ,如 pH <7.35 ,予 5 %NaHCO312 5~ 2 5 0ml静滴或口服碳酸氢钠片直至 pH≥ 7.35方用。比较治疗前后尿α1 MG、β2 MG、简化毛氏试验和肾功能。结果 :尿α1 MG治疗前为 43.3± 10 .5mg/L ,治疗后为 16 .3± 6 .6mg/L(P <0 .0 1) ,差异显著 ,尿 β2 MG治疗前 2 2 .7± 9.1mg/L ,治疗后 4.3± 1.4mg/L(P <0 .0 1) ,差异显著。简化莫氏试验结果明显改善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Bun治疗前 13 .3± 5 .7mmol/L ,治疗后 8.6± 3 .2mg/L ,血Cr治疗前 2 76± 31μmol/L ,治疗后 177± 2 5 μmol/L ,并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精氨酸可显著改善小管重吸收功能和肾小球滤过功能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而言 ,亦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世件涂卫平李宇彤
关键词:精氨酸肾小管功能损害慢性肾功能不全
胰岛素葡萄糖静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报告被引量:2
1999年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治疗,对30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葡萄糖静滴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下降(P< 001、P< 001),总有效率为7333% ,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达有效的平均天数相比,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该疗法不失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项有效治疗措施。
涂卫平陈世件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药物疗法胰岛素疗效研究
慢性肾功能不全胰岛素拮抗及血液透析疗效的观察
1999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与胰岛素拮抗之间关系和血液透析的疗效。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131例 ,分高血压组 5 7例 ,无高血压组 74例 ,血液透析组病人 37例。正常人 2 7例为对照组 ,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试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糖负荷后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 ISI)、糖利用率 ( M)和胰岛素拮抗发生率 ( IRR) ,血液透析病人于透析前后一天分别进行上述检查。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糖较正常人高 ,而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 ,ISI、M显著低下 ,IRR显著增加。其中高血压组上述指标与无高血压组、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无高血压组与正常人组相比 ,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后 ,上述指数明显改善。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拮抗 ,伴有高血压者尤为显著 ,血液透析可改善尿毒症病人的胰岛素结抗。
陈世件叶任高涂卫平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胰岛素拮抗血液透析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经临床病理活检确诊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 13例 ,根据乙型肝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为两组 :Ⅰ组 (HBsAg阳性组 ) :7例 ;Ⅱ组 (HBsAg +HB cAb阳性组 ) :6例。并对两组的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及免疫荧光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临床诊断 :I组 :肾病综合征 4例 (占 5 7.14 % ) ,慢性肾炎 2例 (占 2 8.5 7% ) ,急性肾炎 1例 (占 14 .2 9% ) ;II组 :肾病综合征 (占 83.33% ) ,慢性肾炎 1例 (占 16 .6 7% ) ;②病理类型 :I组 :膜性肾病 2例 (占 2 8.5 7% ) ,系膜增生 2例 (占 2 8.5 7% ) ,弥漫硬化 1例 (占 14 .2 9% ) ,膜增殖 2例 (占 2 8.5 7% ) ;II组 :膜性肾病 3例 (占 5 0 % ) ,系膜增生 1例 (占 16 .6 7% ) ,弥漫硬化 2例 (占 33.33% ) ;③免疫荧光 :免疫球蛋白沉积以IgA +IgG +IgM为主 ,其中I组 5例 (占 71.4 3% ) ,II组 5例 (占83.33% ) ,补体C3沉积I组 6例 (占 85 .71% ) ,II组 6例 (占 10 0 %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临床表现多样化 ,病理轻重不一 ,易误诊 ,应肾活检。
徐承云吴效鹏房向东涂卫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病例报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