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胎龄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儿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死亡
  • 1篇性疾病
  • 1篇血功能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窒息
  • 1篇肾炎
  • 1篇输注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紫癜
  • 1篇紫癜性
  • 1篇紫癜性肾炎
  • 1篇细菌性
  • 1篇细菌性脑膜炎
  • 1篇先天

机构

  • 4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4篇李有国
  • 2篇麦水强
  • 1篇李观强
  • 1篇庞国象
  • 1篇张福文
  • 1篇韦深
  • 1篇唐万兵
  • 1篇邵予
  • 1篇黄梅英
  • 1篇许耘箔
  • 1篇高洪丽
  • 1篇陈辉雄
  • 1篇丁刚
  • 1篇祝万君
  • 1篇闫玉欣
  • 1篇蔡洁丹
  • 1篇洪雄新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霉酚酸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紫癜性肾炎(HSP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例HSP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泼尼松治疗。结果:MMF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减轻血尿,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MMF是治疗HSPN的有效药物,其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麦水强庞国象李有国
关键词:紫癜
早产儿凝血功能状态分析及输注冷沉淀后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状态及低纤维蛋白原输注冷沉淀后的疗效分析。方法:①选择126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32孕周组、≥32~<35孕周组、≥35~37孕周组,设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在出生后的24h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状态。②对其中55例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0.8g/L的早产儿进行冷沉淀输注,输注完2h内测定FIB、PT、APTT、TT、D-D及PLT,并与输注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早产儿PT、APTT、TT明显增高(P<0.01),FIB明显降低(P<0.01),D-D增高(P<0.05),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2孕周组与≥35~37孕周组比较PT、APTT、TT、D-D增高(P<0.05),FIB降低(P<0.05),PLT无明显差异(P>0.05)。③55例早产儿输注冷沉淀后FIB明显增高(P<0.01),PT、APTT降低(P<0.05),T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凝血功能比正常足月新生儿低下,胎龄越低凝血功能障碍越严重,临床应尽早重视其凝血功能状态;对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0.8g/L的早产儿应尽早输注冷沉淀,在改善早产儿预后及提高成活率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唐万兵李观强陈辉雄洪雄新张福文蔡洁丹韦深高洪丽许耘箔李有国
关键词:早产儿胎龄凝血功能冷沉淀输注成活率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死亡的129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筛选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体重<1.5 kg新生儿年均病死率9.2%;胎龄≤32周早产儿年均病死率为9.4%;死亡新生儿中出生48 h内病死率达34.9%.2004年—2009年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及母亲高龄始终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死亡高危时段在出生后48 h内。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最主要的直接死因,先天性畸形致死率增高,疾病谱有扩大趋势。
邵予祝万君李有国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胎龄低体重儿感染性疾病窒息先天性畸形
黄芩甙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索黄芩甙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63例细菌性脑膜炎病儿随机分为2组,疾病对照组31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抗生素+黄芩甙治疗。采用E lisa法、G riess法检测两组病儿治疗前后的血浆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一氧化氮(NO)的水平,比较两组病儿的临床疗效、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病儿血浆及脑脊液TNF-α、IL-1及NO水平均低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治疗组的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低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芩甙对细菌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体内TNF-α、IL-1、NO等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
麦水强闫玉欣丁刚廖长征李有国黄梅英
关键词:黄芩甙细菌性脑膜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