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里 作品数:10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奥马哈系统在结直肠癌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价奥马哈系统在结直肠癌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实施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构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出院前后两组患者护理结局各领域认知、行为和状况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社交、精神健康、消化、异位排便、造口周围皮肤、感染、营养、自我照护能力和居住环境的认知、行为、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制订的结直肠癌患者延续性护理随访干预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 杨佳艺 全大祥 王万里 邹剑关键词:奥马哈系统 结直肠癌 延续性护理 一种多功能换药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换药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多功能换药床包括床体、调节机构和照射装置。所述床体包括床框、床板和支腿,所述支腿固定在所述床框的底部,所述床板固定在所述床框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对称固定在所述床... 杨佳艺 关碧 王万里文献传递 一种适用于截石位的手术器械台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适用于截石位的手术器械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设有用于放置手术物品且能够对手术医生手臂进行支撑的器械盘。器械盘可以用于放置器械,也可以对主刀医生的... 肖群莉 周艳 郑光惠 王万里 黄林文献传递 TST联合小切口外剥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联合小切口外剥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TST联合小切口外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术联合直肠黏膜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对比2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6h、术后1d及第一次排便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外剥内扎点位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在住院时间、术后7d疼痛评分、复发率、满意度、术后出血、尿潴留、肛缘皮赘残留、肛门坠胀及非计划再次手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查有4例吻合钉脱落不全,均于门诊肛门镜下以止血钳取出。均未发生肛门失禁、便秘、肛门直肠狭窄、直肠阴道漏及顽固性疼痛等。结论:TST联合小切口外剥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且无肛门及直肠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万里 邓台燕 曾国剑 刘强 武乃金 黄林关键词:混合痔 直肠黏膜内脱垂 TST 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对肛瘘患者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对肛瘘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高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7、15 d后创面面积、创面疼痛、创口愈合时间;评估临床疗效;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查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和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肠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创面面积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GF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 d后,血清EGF和VEG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及治疗前后AMCP和ALCT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RRP和ARP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RRP和A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RP和A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可促进肛瘘患者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 邓台燕 王万里 杜忠群关键词:肛瘘 龙胆泻肝汤 肠道动力学 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2型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肛周脓肿患者脓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肛周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呈阳性的40例T2DM患者(T2DM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率,以40例无T2DM肛周脓肿患者为对照(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脓肿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2组培养出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T2DM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67.50%)低于对照组(87.50%),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32.50%)高于对照组(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2DM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无T2DM肛周脓肿患者具有明显差异,在T2DM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如果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应尽量避免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尽量选用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 邓台燕 王万里 吴彬关键词:2型糖尿病 肛周脓肿 病原菌 耐药性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再思考 被引量:4 2021年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为痔的治疗提供了新理念,至今已在临床运用20余年。PPH既有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显著优势,也伴发一些并发症,诸多评论不一。笔者就PPH治疗脱垂性痔的病理生理学再认识,结合近期远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技术改进等,了解PPH产生的过程,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近远期效果,以及国内外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生做出的技术改进,并为以后继续服务于临床做依据。 王万里 邓台燕 樊文彬 杜忠群关键词:病理生理 肛周脓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附106例报告)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局部特征为肛门会阴部红、肿、热、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全大祥 王万里 邓台燕 曾国剑 武乃金文献传递 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临床应用20年疗效的再评价 被引量:8 2021年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开创了21世纪痔治疗理念的新篇章。自意大利学者Longo[1]1998年首先报道通过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治疗脱垂性痔以来,PPH技术已临床应用20年。PPH及在其基础上发展的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在痔手术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20年临床实践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也伴发诸多并发症。 王万里 王熙 樊文彬(综述) 杨向东(审校)关键词:环形切除 PPH 痔手术 肛周脓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2015年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由于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所致。本文就肛周脓肿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作一分析,探讨肛周脓肿的菌群分布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王万里 全大祥 邓台燕 曾国剑 武乃金关键词:肛周脓肿 细菌培养 药敏结果分析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直肠周围间隙 化脓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