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永红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小儿
  • 2篇异丙酚
  • 2篇术后
  • 2篇麻醉
  • 2篇丙酚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儿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L-6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异物取出术
  • 1篇婴儿
  • 1篇婴儿期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持续输...

机构

  • 6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8篇谭永红
  • 5篇张国强
  • 4篇彭亮明
  • 3篇张志意
  • 3篇谢观土
  • 1篇林植民
  • 1篇孟凌新
  • 1篇沈宁
  • 1篇沈宁
  • 1篇潘丽雯
  • 1篇邓利琴
  • 1篇崔健君
  • 1篇张丽
  • 1篇刘大波
  • 1篇黎尚荣
  • 1篇徐颖怡
  • 1篇陶建平
  • 1篇王洪涛
  • 1篇裴霞
  • 1篇佘应军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2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生儿七氟烷吸入诱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45例新生儿患者,ASAⅠ~Ⅲ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的MAP和HR。结果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A组(P〈0.01)。在插管后1,3,5min3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0.01)。在插管后的1,3,5min时间点上,3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0.01);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七氟炕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佘应军张国强谭永红谢观土彭亮明徐颖怡
关键词:七氟烷新生儿吸入诱导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被诊断为喉乳头状瘤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各15例一观察组用异丙酚200 mg+芬太尼0.1 mg+维库溴胺2 mg复合液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置入支撑喉镜前、置入时刻、置入后15 min的HR,SBP,SpO2等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在心血管副作用方面静吸复合组置入喉镜时与之前没有明显差异,而全凭静脉麻醉组置入喉镜与之前相比(P<0.05),有明显差异,可见静吸复合组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但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苏醒较平稳,不良反应少。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喉乳头状瘤摘除术的应用在术后不良反应少,更适合需要多次手术的患儿,且是安全有效的。
谭永红刘大波张志意彭亮明沈宁
关键词:喉乳头状瘤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术后不良反应小儿
婴儿期腭裂手术治疗的初步观察被引量:7
1998年
婴儿期腭裂手术治疗的初步观察PrimativeObservationofinfantcleftpalatetreatedbyoperation王洪涛裴霞邓利琴张国强黄北星谭永红倪锦陶建平张丽潘丽雯伍劲松作者单位: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510120)广...
王洪涛裴霞邓利琴张国强黄北星谭永红倪锦陶建平张丽潘丽雯伍劲松
关键词:婴儿腭裂外科手术
一氧化氮在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1998年
一氧化氮在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张国强*林植民*黄兆星*谭永红*早在1987年就有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报道。NO是内皮细胞衍生的一种重要因子,由精氨酸转化而来。NO扩散到邻近血管平滑肌并与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结合而激活...
张国强林植民黄兆星谭永红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幼儿肺动脉高压
小儿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吗啡的镇痛效果观察
2000年
目的 :探索小儿硬膜外持续输注吗啡术后镇痛的有效剂量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ASAI~Ⅱ级择期腹部、尿道及下肢手术行硬膜外复合全麻患儿32例 ,随机分为3组。术毕前60min于硬膜外腔注入30μg/kg吗啡 ,术后镇痛维持量分别为 :组1为1μg·kg-1·h-1 ,组2为1.5μg·kg-1·h-1,组3为2μg·kg-1·h-1。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评分组2、3明显低于组1 ,组3恶心、呕吐、搔痒、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组1、2。结论 :负荷量30μg/kg,维持量1.5μg·kg-1·h
谭永红沈宁黎尚荣关键强马武华
关键词:吗啡硬膜外持续输注手术后镇痛儿童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性损伤后痛阈和血清IL-6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神经性疼痛模型的热敏变化及血清中IL-6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IL-6在神经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250~30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大腿中部暴露坐骨神经并作结扎,取对侧大腿坐骨神经暴露作为模拟对照(B组).术后1,3,5,7,9,11,13,15 d测定大鼠(n=12)两侧后爪对热敏阈值的变化.于术后第15 d处死大鼠,取血清,ELISA法测定IL-6浓度.结果:大鼠双侧后爪(CCI和B)的收缩潜伏期在术后第3,5,7,9,11,13,15 d有显著差异;CCI组血清IL-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IL-6与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性损伤后出现的神经源性疼痛过敏有关.
谭永红孟凌新崔健君
关键词:白介素-6神经源性疼痛
异丙酚在小儿无痛胃镜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小儿无痛胃镜诊治应用的最佳有效剂量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行胃镜诊治的门诊或住院患儿共60例,随机分A、B、C三组,异丙酚剂量相应为8、10、12mg/(kg·h),观察小儿胃镜诊治中不同的维持剂量下各组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副作用及术毕苏醒情况。结果:3组患儿在入镜时咬牙、体动和生命体征之间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组剂量为12mg/kg,维持剂量相对术前变化最少。各组药物的副作用和术毕苏醒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异丙酚用于小儿无痛胃镜诊治是安全可行的,但要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需应用较大的维持剂量。
谭永红张志意黄海谢观土彭亮明张国强
关键词:胃镜检查二异丙酚
异丙酚与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 观察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 0例拟诊为气管异物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异丙酚、芬太尼组 ;对照组 :异丙酚、rOH组。记录术中喉痉挛、呛咳、屏气、下颌松弛度及SpO2 ,RR ,SBP数据。结果 所有患儿都顺利进行异物取出术或支气管镜检术。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血压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应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且可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减少麻醉并发症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谭永红张志意谢观土彭亮明张国强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目的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