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娣
-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如何开展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 2024年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综合与实践”领域要重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那么,教师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资源?怎样选择恰当的学习主题?怎样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笔者基于以上思考开展了系列探索。
- 赵娣
-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主题学习学习主题教学设备课程标准跨学科
- 小学数学真实情境创设:核心价值、认识误区与实施建议
- 2024年
- 创设真实情境具有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爱国情怀的核心价值。当前,部分教师在真实情境创设上存在认识误区。笔者在厘清误区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建议:真实情境创设要以准确把握学习目标为前提,要能够引发学生的真实行为,要具有建构性和交互性。
- 刘琳娜赵娣
- 关键词:真实情境
- 把握度量的核心要素,设计有价值学习活动——“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
- 2013年
- “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再次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对这一内容教师一般不愿意研究,究其原因:第一.通过课前调研可以发现,不少孩子都知道毫米.有的孩子还能够说出1厘米等于10毫米.甚至有的孩子能够根据以前的测量经验,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物体的长度.那么教学目标的定位就止步于此吗?
- 赵娣
- 关键词:教学实录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实践模式探究——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为例
- 2024年
- 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慢慢地积累和沉淀。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周期的、反复体验的、不断矫正的过程。学生起始阶段对量的感性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不稳定的,需要通过反复体验来积累具身经验。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度量结果估测,拓宽量感边界。学生通过思考图形特征、感悟度量本质、发展量感后,就能够真正学会在新的复杂情境中解决新问题。
- 赵娣
- 用坚韧书写卓越
- 2019年
- 我来到人大附小已经14个年头了,在小学数学领域从教28载,跻身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之列。我是学生心目中和蔼又严厉的数学老师,也是同事们工作中的引路人。回首流年,我特别庆幸自己在人大附小这片沃土中成长,感谢校长郑瑞芳让我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始终坚守着。犹记得,2006年我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名数学教师代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全国数学年会做学术交流。
- 赵娣
- 关键词: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