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 作品数:22 被引量:68 H指数:6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迁移学习算法对新生儿大脑3D T1WI的灰白质分割及其发育量化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实现新生儿脑T1WI图像分割,并量化评估早产与足月新生儿脑皮层结构的发育状态.材料与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RI未见异常的早产新生儿、校正至足月期的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共计50例.基于外部数据库中的相似数据集,对密集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割模型进行初步训练.然后随机从本地数据中抽取25例作为训练集对模型进行二次训练.同时,基于验证集(样本量:10)的分割效果调整模型参数.最终在15例测试集数据中采用Dice系数对模型分割效果进行评价.基于皮层重建提取双侧大脑半球皮层表面积、厚度以及容积等指标.运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各指标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图像分割模型可有效地实现新生儿脑灰质、白质、脑脊液的分割,Dice系数范围为0.93~0.99.双侧大脑半球皮层表面积、容积与校正胎龄呈正相关(P<0.05);皮层厚度随校正胎龄的变化在左右大脑半球间存在不对称性.除了皮层厚度未见组间差异外,早产新生儿双侧大脑半球皮层表面积、容积均低于足月新生儿(P<0.001).结论通过对密集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可有效地实现新生儿脑T1WI图像分割;基于图像分割与皮层重建可量化评估新生儿脑皮层的发育水平,早产儿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发育落后于足月儿. 李贤军 陈健 夏菁 王苗苗 李梦轩 王利 李刚 沈定刚 杨健关键词:新生儿 弥散峰度成像对新生儿轻度局灶性白质损伤的量化评估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在新生儿轻度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s)局部脑白质微结构变化量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9月-2018年6月经MR检查有轻度PWMLs的33例新生儿为PWMLs组,出生日龄3~28 d,男22例、女11例;同时,匹配同期接受MR检查颅脑未见异常的33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日龄3~24 d,男16例、女17例。观察指标:(1)通过DK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量图评估轻度PWMLs病例的检出率;(2)比较PWMLs组病灶局部区域、病灶镜像区域,以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各参量间的差异。结果(1)2组新生儿胎龄、矫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DKI参量图对轻度PWMLs的病例检出率为51.5%~78.8%,高于DTI参量图的病例检出率(39.4%~42.4%)。(3)与病灶镜像区域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相比,轻度PWMLs区域径向弥散峰度、垂直弥散峰度、平均弥散峰度和轴突水分数均升高,分别为0.3(0.2,0.4)、0.3(0.3,0.4)、0.3(0.2,0.4)、0.1(0.1,0.2),病灶镜像区域分别为0.2(0.2,0.3)、0.2(0.2,0.3)、0.2(0.2,0.2)、0.1(0.1,0.1),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分别为0.2(0.2,0.3)、0.2(0.2,0.3)、0.2(0.1,0.2)、0.1(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轴突内弥散率张量和轴突外垂直弥散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部分各向异性、径向弥散张量、垂直弥散张量、平均弥散张量及轴突外径向弥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KI对新生儿轻度PWMLs的量化评估明显优于DTI,可揭示轻度损伤所致的脑白质微结构变化。 王苗苗 刘聪聪 李贤军 李梦轩 杨健关键词:脑白质病 新生儿 脑瘫儿童深部灰质损伤mri分级系统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脑瘫(CP)儿童缺血缺氧型(HIE)深部灰质损伤(DGMI)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分级系统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14例HIE型DGMI的CP儿童,所有患儿均行常规头颅MRI平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手功能分级(MACS)。基于横断位、冠状位T2WI,2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三分级法和四分级法,分别独立评价CP患儿头颅MRI图像。采用Kappa检验,分别计算不同分级方法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将GMFCS/MACS分级与两种MRI分级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种方法的组内和组间Kappa值:三分级法组内一致性Kappa值0.873(P<0.001),组间一致性Kappa值0.873(P<0.001);四分级法组内一致性Kappa值0.901(P<0.001),组间一致性Kappa值0.611(P<0.001)。三分级法与GMFCS分级(r=0.053,P>0.05)、MACS分级(r=0.128,P>0.05)均无相关。四分级法与GMFCS分级(r=0.605,P<0.05)、MACS分级(r=0.779,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四分级法是一个可重复的评价CP儿童HIE型DGMI的方法,可用于初步判断粗大运动功能、手功能损伤程度。 刘衡 刘衡 王苗苗 赵慧芳 吴亮 吴亮 刘聪聪 李贤军 金超 李贤军 金超 孙亲利 杨健关键词:脑瘫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新生儿脑白质结构偏侧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应用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参量各向异性分数(FA)探讨新生儿脑白质结构偏侧性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颅MRI表现正常的88例新生儿,日龄1~14(7.7±0.3)d,胎龄31~42(37.5±0.3)周。根据出生胎龄,将新生儿分为早产儿组(37例)和足月儿组(51例)。对DTI图像进行处理,生成FA参量图,采用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TBSS)方法获得全脑脑白质偏侧性结果。在双侧对称性白质纤维束放置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包括双侧丘脑前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段(CST-IC)、双侧皮质脊髓束放射冠段、双侧扣带回海马部(CGH)、双侧下额枕束(IFOF)、双侧下纵束(ILF)、双侧上纵束(SLF)、双侧钩束、双侧上纵束颞部(SLF-temp),测量FA值并计算偏侧性系数(AI)。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间各纤维束AI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偏相关系数分析新生儿胎龄及出生指标与脑白质纤维束AI的相关性。结果TBSS结果显示,新生儿脑白质左侧偏侧性区域主要分布在皮质脊髓束、外囊、胼胝体膝部,右侧偏侧性区域主要分布在视辐射、胼胝体压部。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运动(CST-IC)及语言功能(ILF、SLF、SLF-temp)相关纤维束均呈左侧偏侧性。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CGH均呈右侧偏侧性,AI分别为-0.086±0.114和-0.140±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6),其余纤维束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与ILF(r=0.234,P=0.033)、SLF(r=0.259,P=0.018)、SLF-temp(r=0.252,P=0.022)、CST-IC(r=0.235,P=0.033)的AI存在相关性,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长与AI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出生2周内的新生儿脑白质已存在偏侧性,运动与语言功能相关的纤维束以左侧偏侧性为主。 葛瑶 张玉利 李贤军 李梦轩 刘聪聪 王苗苗 王小玗 杨健关键词:脑白质 扩散张量成像 应用T1与T2加权比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纤维髓鞘的改变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应用T1与T2加权比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白质纤维髓鞘的改变。材料和方法基于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通过外部校准计算得到T1与T2加权比值图,并提取20条白质纤维束的T1与T2加权比值,比较26名AD患者与34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者的脑白质纤维髓鞘差异,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受试者的智力及认知功能的受损程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AD组与HC组白质纤维束的T1与T2加权比值的差异;并将AD患者白质纤维束的T1与T2加权比值与MMSE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AD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双侧扣带束(扣带部)[cingulum(cingulate gyrus),CgC]、右侧下额枕束(inferior fronto-occipital fasciculus,IFOF)、右侧下纵束(inf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ILF)和双侧上纵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SLF)的T1与T2加权比值明显低于HC组(P<0.05);A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T1与T2加权比值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1与T2加权比作为一种临床可行的简单、快速且无创的髓鞘评估方法,为AD患者脑白质纤维髓鞘改变提供了有前景的评估指标,同时也为AD患者脑白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朱琳琳 王苗苗 李贤军 王小玗 刘聪聪 葛瑶 卞益同 高玲 杨健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脑白质 髓鞘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5年 常规MRI在垂体病变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多种新技术的出现,包括磁化传递技术、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以及MR波谱分析等,使得序列间的联合应用不仅提高了垂体腺瘤的检出率,对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苗苗 杨健关键词: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比对评价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和Mindray BC-6800 Plus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计数结果可比性,并评价其检测性能。方法按照CNAS-CL02-A001:2018技术要求,分别评价其精密度、线性、准确度、相关性,并根据WS/T 407—2012以及WS/T 406—2012制定比对方案,分别计数154例临床血液标本Ret,分析比对方案的可行性。结果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Ret批内精密度(用CV表示)分别为4.98%、3.54%、4.02%,日间精密度(用CV表示)分别为8.54%、5.37%、4.45%;Mindray BC-6800Plus血细胞分析仪Ret批内精密度(用CV表示)分别为3.29%、3.30%、2.99%,日间精密度(用CV表示)分别为5.34%、3.43%、3.60%;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和Mindray BC-6800 Plus血细胞分析仪线性斜率分别为1.0456、1.0111,r^(2)分别为0.9890、0.9992;二者结果呈正相关,r=0.970(P<0.01)。Bland-Altman偏移散点图分析显示,Sysmex XN-9000与Mindray BC-6800 Plus Ret计数结果差值95%CI为(-46.64×10^(9)/L,36.34×10^(9)/L),差值均值-5.149×10^(9)/L,差值均值的标准差21.17×10^(9)/L。随着Ret计数的增加,散点的分布呈现分散状态。根据WS/T 407—2012比对方案,3个样本比对偏差分别为13.14%、11.87%、53.93%,比对不通过。根据WS/T 406—2012比对方案,154例样本总体符合率64.94%,比对不通过。多个系统相互比较同样提示Ret不具有可比性。结论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与Mindray BC-6800 Plus血细胞分析仪Ret计数检测均符合各自质量标准要求,但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实验室应制定合适的性能验证方案以提高检验质量。 孟欣 李娜 王苗苗 张宁关键词:网织红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影像表现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的影像表现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检查(16例)或超声检查(26例)诊断为新生儿SEC的临床资料共42例(SEC组),并选择健康新生儿42名作为对照组。根据SEC发生位置进行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SEC发生位置可分为前角型、体旁型(包括凸向室内及室外脑白质)及后角型3型,其中体旁型25例,前角型15例,后角型2例。缺氧缺血及感染是新生儿发生SEC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均〈0.05)。前角型缺氧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旁型[86.67%(13/15),52.00%(13/25),χ^2=4.95,P=0.03];前角型及体旁型中感染因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0%(9/15),44.00%(11/25),χ^2=0.96,P〉0.05]。2例后角型均存在缺氧缺血及感染因素。结论围生期缺氧缺血及感染是新生儿SEC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且缺氧缺血与前角型的发生密切相关。 李彦彦 穆靓 孙亲利 高洁 王苗苗 杨健关键词:新生儿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MRI T_(1)与T_(2)加权比在0~8岁儿童脑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脑白质纤维束T_(1)与T_(2)加权比(T_(1)W/T_(2)W)在0~8岁儿童脑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1年8月—202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9例儿童的头颅MRI资料,其中男125例、女94例,年龄0~8(3.5±2.4)岁。根据儿童发育阶段分类按年龄将219例儿童受检者分为6组:≤6个月组21例,>6个月~1岁组24例,>1~2岁组40例,>2~3岁组23例,>3~4岁组22例,>4~6岁组42例,>6~8岁组47例。应用3.0 T MR扫描仪采集儿童T_(1)加权像及T_(2)加权像,通过外部校准流程计算获得T_(1)W/T_(2)W图,并基于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81图谱提取联络束、边缘束、投射束、连合束、脑干束5束纤维束及其代表性白质纤维(左侧上纵束、左侧扣带回海马部、左侧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及左侧小脑上脚)的T_(1)W/T_(2)W值。观察指标:(1)观察不同年龄组儿童脑白质T_(1)W/T_(2)W图像信号强度的特点,比较各年龄组患儿不同白质纤维束T_(1)W/T_(2)W值的差异;(2)观察不同白质纤维束及其代表性白质纤维的T_(1)W/T_(2)W值随年龄变化的特点,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ESS)绘制回归拟合曲线,确认不同白质纤维束T_(1)W/T_(2)W值随年龄变化的折点,并依此折点划分不同发育阶段,观察不同发育阶段中不同白质纤维束T_(1)W/T_(2)W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年龄组儿童T_(1)W/T_(2)W图像显示:≤6个月组仅脑桥背侧、内囊后肢及部分皮质脊髓束区域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随着年龄增加,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皮质脊髓束等区域高信号的范围及强度逐渐增加,从>2~3岁组开始整个大脑皮层下白质区域均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2)各年龄组间白质纤维束T_(1)W/T_(2)W值比较:脑干束T_(1)W/T_(2)W值,≤6个月组及>6个月~1岁组均低于>2~3岁组及其后的各年龄组,>1~2岁组低于>2~3岁组和>3~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 朱琳琳 陈天骄 李贤军 刘晨越 王帅 达春旭 黄心怡 刘军 杨健 王苗苗关键词:脑白质 髓鞘化 磁共振成像 基于T2WI的视觉评估方法在筛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婴幼儿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运用基于T2WI视觉评估方法评价6~20月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leukomalacia,PVL)及对照组婴幼儿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验证该方法筛查性评价婴幼儿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2010年11月至2017年6月间接受磁共振检查的43例PVL及78例MRI未见异常的6~20月龄婴幼儿。PVL分轻、中、重度3组。运用基于常规T2WI视觉评估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的评分方法,评价并获得各组婴幼儿的白质髓鞘化分数。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组髓鞘化分数;通过线性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PVL各组、对照组全脑及各脑叶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分数随龄性变化。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0月龄阶段,PVL轻度组仅顶叶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分数与对照有统计学差异(P=0.033);除颞叶外,PVL中度组及重度组的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分数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对照组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分数与年龄的相关性高于PVL组。结论基于T2WI的视觉评估方法在筛查不同程度PVL所致的异常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同时,该方法可根据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鉴别轻度和中重度PVL。 刘聪聪 黄婷婷 黄婷婷 王苗苗 刘衡 刘衡 李贤军 金超 孙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