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磊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动脉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神经保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神经保护的情况,以期更好治疗该疾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102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在麻醉中予神经保护药物对症处理后在插管后和临时夹放置前、临时夹放置后、拔管后1 min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插管后和临时夹放置前、临时夹放置后、拔管后1 min神经功能指标NSE、H2S、NGF、HR、Sp O2、MAP、SB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影像学检查脑动脉瘤消失,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消失,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8%。结论脑动脉瘤在麻醉过程中注重神经保护,有助于提高术后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 黄柯冰袁磊黄杰
- 关键词:脑动脉瘤麻醉神经功能
- 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2例。A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4.25±7.41)岁;B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4.89±7.56)岁;C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65.18±7.20)岁。C组麻醉诱导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麻醉诱导前3 min,A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B、C组静脉注射2 ml纳布啡。对比3组术中用药情况、术后恢复、疼痛情况、机械痛阈值、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χ^(2)检验。结果C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切口周围、前臂内侧机械痛阈值:术后6 h、48 h均低于同组术前,术后48 h均高于同组术后6 h(均P<0.05);C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B组[(76.25±7.03)g比(41.31±5.22)g、(58.06±6.10)g,(81.19±8.24)g比(63.44±6.38)g、(76.30±7.21)g,(85.39±7.01)g比(72.06±5.23)g、(79.24±6.15)g,(95.07±8.36)g比(79.43±6.28)g、(87.31±7.12)g],B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VAS评分:术后48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6 h,术后6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均P<0.05);C组术后1 h、6 h、48 h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同组术前升高,且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CD3+、CD4+水平均较同组术前降低,C组均高于A组、B组,B组均高
- 武辉袁磊陈皎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安全性
-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观察比较老年肠癌患者手术中维持不同麻醉深度出现的应激反应,为临床治疗老年肠癌患者时对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肠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采用Nacrotrend麻醉监控系统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依据麻醉深度分为浅度(D0)、中度(D2)、深度(E1)3组,每组40例。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建立气腹前2 min(t3)、建立气腹后2 min(t4)、手术结束时(t5)和拔管时(t6)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检测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e)和术后1 d(td)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内皮素(E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患者术中血压异常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2组、E1组在t2时MAP显著低于D0组(P均<0.05);E1组患者在t1、t2和t6的MAP较D2组更低(P<0.05)。D0组患者在t2、t4的HR较麻醉前显著上升(P<0.05);E1组t2、t3、t4、t6时HR水平均显著低于D0组(P<0.05)。D0组te时ACTH、Cor、IL-6、TNF-α、CRP均较手术前显著增高,并高于E1组(P<0.05);E1组患者在te时ET-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显著高于D0组(P均<0.05);D0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E1组(P<0.05);E1组术后谵妄(POD)和意识障碍(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D0组(P<0.05)。结论在老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D0深度可能会引发较强烈的术中应激反应,E1深度能够抑制应激反应,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建议在临床首选D2深度进行麻醉,并结合老年患者身体条件做相应调整。
- 袁磊张汉湘周维纲黄柯冰杨晓江
- 关键词:肠肿瘤胃肠外科手术麻醉深度
- 右美托咪定对不同麻醉深度老年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诱导老年患者深度麻醉后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进行探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1年1月—2015年11月接收80例外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深度麻醉与浅度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
- 袁磊张汉湘周维纲黄柯冰杨晓江
- 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9例。观察组首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对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T_1、T_2时MAP明显低于T_0,对照组T_1时MAP明显低于T_0;两组T_1时HR明显低于T_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T_1时MAP及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为优的患者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9%(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具有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付山袁磊
-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啶丙泊酚
-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老年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对老年心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实施心脏病手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静脉滴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联合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毕拔管时间、麻醉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术前术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 Tn I)水平、麻醉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 d的MMSE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3、5 d,联合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36、48 h,对照组c Tn 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联合组则从术后36 h开始升高,且各时间点c Tn 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苏醒期,两组不良反应和谵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老年心脏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但未能明显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 付山袁磊
- 关键词:丙泊酚利多卡因老年心脏手术心肌保护
- 丙泊酚全麻对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用丙泊酚实施全麻对乳腺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40例I-II期的乳腺癌患者, ASAI-II级,所有患者行全麻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C、bFGF、PIGF及TGFβ的变化,并选择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结果:VEGF-C和PIGF较术前显著上升( P<0.05),而bFGF和TGFβ则降低( P<0.05),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手术前后VEGF-C和bFGF的差值与P/W成正相关,而TGFβ的差值与P/W却成负相关。结论:利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全麻后会对各个血管生成因子变化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肿瘤的复发;因此,寻找最佳的丙泊酚剂量实施全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黄柯冰袁磊黄杰李凤仙
- 关键词:丙泊酚乳腺癌血管生成因子
-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混合液持续泵注在无痛胃肠镜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混合液持续泵注在无痛胃肠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9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辅助持续泵注麻醉,治疗组给予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混合液辅助持续泵注麻醉。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检查,两组MAP与HR值在给药后2 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的上述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诱导时间与离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间及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检查后1天内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混合液持续泵注在无痛胃肠镜麻醉中的应用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促进麻醉效果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付山袁磊张宇峰杨建志吴斌斌
- 关键词:丙泊酚依托咪酯无痛胃肠镜麻醉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手术对肺癌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术后疼痛及镇痛的影响被引量:30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麻手术对肺癌开胸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术后疼痛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拟实施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配到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联合组采取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TPVB麻醉、对照组采取全麻手术;记录并对比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情况。结果经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联合组和对照组的MAP、HR测定值在T0~T3时刻的波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MAP、HR测定值波动情况更加显著(P<0.05);术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or、AngⅡ、E、NE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h,联合组的血清Cor、AngⅡ、E、NE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联合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联合组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开胸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超声下TPVB实施麻醉对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 袁磊张汉湘周维纲黄柯冰杨晓江
- 关键词:超声引导应激反应镇痛
- 舒芬太尼与咪唑安定对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舒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对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汉中市中心医院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组和M组,S组采用舒芬太尼维持麻醉,M组给予咪唑安定维持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5 min、股动脉置管后以及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情况;记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导管拔除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检测麻醉前、手术前、术后1h、术后24 h及术后48 h 2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麻醉前和诱导后2组患者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置管后以及手术结束时2组患者MAP和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手术后1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 2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相同时点S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增高幅度均低于M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炎症反应较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黄柯冰黄杰袁磊阚周密
- 关键词:舒芬太尼咪唑安定脑动脉瘤栓塞术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