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新
- 作品数:107 被引量:394H指数:9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纳米单斜相Gd_2O_3∶Bi^(3+),Nd^(3+)的燃烧法制备和近红外发光
- 2014年
- 采用甘氨酸作为燃料,制备了单斜相Gd2O3∶Bi3+,Nd3+纳米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T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样品的可见及近红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强度、荧光寿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高效的Bi3+→Nd3+能量传递过程,当Bi3+和Nd3+的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6%和2%时,单斜相Gd2O3∶Bi3+,Nd3+荧光粉可以获得最强的近红外光发射。与单掺Nd3+的样品相比,单斜相Gd2O3中掺杂Bi3+和Nd3+后,样品的近红外发光增强近20倍。
- 邹阳蔡建亮林利添汤利孟建新
- 关键词:燃烧法近红外
- 一种新型蓝绿色光致储能发光材料的研制
- 应用微波加热技术成功地获得了一种Eu激活的新型蓝绿色光致储能发光材料。研究和讨论了稀土离子对Eu发光性能的影响和作用。
- 刘应亮孟建新丁红
- 关键词:微波辐射合成
- 文献传递
- Yb(OMeP)(CoP)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
- 本文研究了Yb(OMeP)(CoP)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发现该配合物中Yb离子的发射光谱与其他配合物的光谱不同,呈现出很好的精细结构。为解释这种光谱分裂,提出了Yb离子的精细能级图,并根据Maxwell-Boltzman...
- 孟建新李敬辉苑晋宁黄伟国谢国伟
- 关键词:YB3+卟啉配合物近红外发光
- 文献传递
- 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CaTiO_3∶Pr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7
- 2007年
- 以无机盐为原料,以明胶为分散介质,采用凝胶网格沉淀法制备了掺镨的钛酸钙纳米颗粒。通过热重和差热分析,讨论了CaTiO3∶Pr共沉淀及锻烧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纳米颗粒呈类球形,粒径为10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利用荧光光谱分析仪对纳米CaTiO3∶Pr粉体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光谱数据表明:1 100℃时,煅烧1 h发光强度最大,其发光特性与传统的高温固相法相似,但烧结温度可以降低200℃。系统地研究了制备纳米CaTiO3∶Pr长余辉发光粉体的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最佳的制备条件。文章报道的制备方法所需装置简单,实验成本低。
- 綦艳孟建新时朝璞张文文
-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草甘膦、草胺膦及氨甲基膦酸被引量:23
- 2012年
- 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草胺膦和草甘膦的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方法。将荧光衍生试剂5-(4,6-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DTAF)成功用于衍生上述3种化合物。最佳衍生条件:DTAF的浓度为1.0μmol/L,以50 mmol/L硼酸(pH 9.5)作为缓冲溶液,在30℃下反应40 min。以pH 9.5的30 mmol/L硼酸缓冲溶液(含15 mmol/L Brij-35)作为电泳背景电解质,3种衍生物得到基线分离。在优化的条件下,草甘膦、草胺膦、氨甲基膦酸的检出限分别为3.21、6.14和1.99 ng/kg。将该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和土壤中除草剂及代谢物的测定,回收率为91.3%~106.0%。该方法准确、灵敏,可满足环境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检测要求。
- 曹丽伟梁丝柳谭小芳孟建新
-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除草剂土壤
- CaSb_2O_6∶Bi^(3+),Eu^(3+)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质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共沉淀法及1 200℃后续煅烧4 h,成功制备了CaSb_2O_6∶Bi^(3+),Eu^(3+)荧光粉,并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制备荧光粉颗粒为六边形类圆饼状,平均尺寸在100~600 nm之间。对CaSb_2O_6∶Bi^(3+),Eu^(3+)发光的机理分析表明,Bi^(3+)对Eu^(3+)的发光存在高效的敏化与能量传递。当Bi^(3+)和Eu^(3+)的掺杂浓度分别为0.5%和8%,Eu^(3+)位于580 nm(5D0→7F0)处的荧光发射显著增强,Bi^(3+),Eu^(3+)共掺样品的荧光强度是Ca Sb2O6∶Eu^(3+)的10倍左右。调节Bi^(3+)/Eu^(3+)离子掺杂比,色坐标呈现了从蓝、白光到红光的变化,表明该荧光粉可分别作为蓝或红色荧光粉使用,甚至可实现从蓝、白光到红光的自由调控,这为白光LED荧光粉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 陈东菊汤利林利添邓超曹丽伟孟建新
- 关键词:荧光粉
- 水热法制备LaF_3∶Ce,Tb纳米荧光粉及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LaF3∶Ce,Tb纳米荧光粉,分别用XRD,TEM和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粉末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和TEM结果表明所得的纳米荧光粉粒度均匀、结晶完好,呈规则的六边形形状,颗粒平均尺寸为30nm,掺入Ce3+和Tb3+,杂质后晶格结构没有变化。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Ce3+呈现其宽带发射;Tb3+呈现其特征绿色发射,最强峰位于544nm处。Ce3+的掺入有效敏化了Tb3+的发光,通过进一步光谱分析证实了在LaF3∶Ce,Tb体系中存在Ce3+→Tb3+的能量传递过程。当Ce3+和Tb3+掺杂摩尔浓度分别为35mol%和5mol%时具有最强荧光发射。制备的样品无需煅烧即可获得比体相材料高2倍的荧光,也高于优化条件下煅烧样品的荧光。
- 张茂峰孟建新刘应亮满石清
- 关键词:TB水热法发光
- 纳米In_2O_3:Er^(3+),Yb^(3+)的燃烧法制备及上转换发光
- 2015年
-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Yb3+和Er3+共掺的In2O3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粉体为纯立方相In2O3结构,颗粒尺寸为80~100 nm;该粉体在980 nm近红外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25 nm和555 nm的绿光、662 nm的红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研究了Er3+/Yb3+掺杂浓度、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In2O3:Er3+,Yb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
- 邹少瑜孟建新
- 关键词:IN2O3ER^3+/YB^3+燃烧法
- 多孔硅中组装SrAl_2O_4:Eu^(2+),Dy^(3+)的发光现象
- 2003年
-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符合SrAl2O4:Eu3+,Dy3+化学组成的溶胶,通过水热反应组装后还原的多孔硅主客体材料的荧光光谱发生显著蓝移,并出现一个新的400~450nm的余辉发射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发光材料进入了多孔硅的纳米孔洞,二价铕离子周围的环境变化和发光材料受到了量子尺寸效应产生的.
- 王晓华刘应亮孟建新容建华黄浪欢张静娴
- 关键词:多孔硅光谱蓝移长余辉
- Nd-EDTP体系的溶液荧光研究
- 1999年
- 孟建新吴和俊陈建平冯德雄
- 关键词: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