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伟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代偿
  • 1篇单唾液酸四己...
  • 1篇单唾液酸四己...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压
  • 1篇烟雾病
  • 1篇症状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苷脂
  • 1篇他汀
  • 1篇他汀治疗
  • 1篇通心络
  • 1篇唾液
  • 1篇唾液酸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机构

  • 3篇苏州市第七人...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朱伟
  • 2篇曹勇军
  • 2篇白龙梅
  • 1篇石际俊
  • 1篇刘春风
  • 1篇尤寿江
  • 1篇徐晓东

传媒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作用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上联合通心络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纤容酶原激活物变化情况、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纤容酶原激活物变化情况、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78.6%,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脂、凝血、纤维系统平衡情况,延缓颈动脉硬化临床进展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白龙梅朱伟徐晓东康刘敏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通心络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阿托伐他汀分散片、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血栓通、巴曲酶治疗,并辅以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GM1(生理盐水+GM1 40 mg/d)联合高压氧治疗,疗程10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NIH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mRS评分。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mR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χ~2=5.00,P=0.02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未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予以常规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在此基础上的进行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更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康复和远期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白龙梅曹勇军朱伟刘春风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高压氧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不同症状成人烟雾病临床特点的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不同症状成人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症状将73例成人烟雾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29例)及脑出血组(4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卒中部位、血管分期以及代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与脑出血组比较,脑梗死组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出血部位在脑室和基底节的比率显著升高(χ~2=13.566,P=0.000),皮质出血的比率显著降低(χ~2=8.815,P=0.003);两组间皮质下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7,P=0.181)。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病变为主,两组受累脑动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SuzukiⅤ期、Ⅵ期比率显著降低(均P=0.000),Ⅲ期比率显著升高(P=0.004);两组均以深穿支代偿最多,脑膜中动脉代偿最少;脑梗死组眼动脉代偿比率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03),两组间其他血管代偿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烟雾病以脑出血多见,出血型常见部位为脑室及其周围,以血管Suzuki分期Ⅲ~Ⅳ多见;梗死型常见部位为皮质区,以血管Suzuki分期Ⅴ~Ⅵ多见。深穿支侧支模式在脑出血和脑梗死中均发挥重要的代偿作用,但脑梗死患者眼动脉代偿比率显著高于脑出血患者。
陆晓莲石际俊尤寿江端光鑫朱伟曹勇军
关键词:烟雾病脑出血脑梗死侧支代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