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贵安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眉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地震
  • 4篇潮汐
  • 2篇滇西
  • 1篇地震观测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伤
  • 1篇地震伤员
  • 1篇地震实验场
  • 1篇地震响应特征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压力式
  • 1篇震前
  • 1篇伤员
  • 1篇实验场
  • 1篇水位

机构

  • 5篇国家地震局
  • 1篇眉山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刘贵安
  • 2篇邓涛
  • 2篇翦大西
  • 1篇李瑞浩
  • 1篇李辉
  • 1篇谭适龄
  • 1篇喻节林
  • 1篇张华山
  • 1篇邓建永
  • 1篇邓涛

传媒

  • 2篇地壳形变与地...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滇西重力潮汐剖面及地震活动性的研究
1992年
1986年以来,笔者先后在下关、丽江台安装了GS-15,ET型重力仪连同弥渡台构成滇西重力潮汐剖面并获得了时间不等的高质量连续观测资料。为统一观测系统,本文将两种不同型号仪器的观测结果归算为武昌台的系统,即ICET(国际固体潮中心)系统。归算表明两台仪器观测结果主波潮次参数δ的偏差小于0.2%、在此基础上,文中讨论了近年来滇西潮汐剖面附近大震前的潮汐变化特征及利用各种物理参数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翦大西魏望生付兆珠刘贵安邓涛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滇西潮汐
滇西地区重力固体潮观测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在统一了弥漫、下关(相距60km)两台站标定常数、标定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两台站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其中下关台14个月,弥渡台两年);确定了滇西地区GS15重力仪所观测到的主波潮汐因子的最佳值。文章最后分析了澜沧地震前后下关和弥渡台潮汐和非潮汐变化特征。
魏望生翦大西李辉付兆珠刘贵安喻节林
关键词:重力固体潮潮汐地震
滇西地区重力潮汐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及潮汐基准参数的确定
1994年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和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滇西地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观测资料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1-1992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仪器动力学特征及惯性和海潮负荷改正,进而确定滇西地区潮汐基准参数为:δ(01)=1.166±0.001,δ(M2)=1.163±0.000,(01)=-0.38±0.08,(M2)=-0.32±0.
刘贵安邓涛
关键词:地震潮汐观测数据
电容式和压力式水位仪动态标定及传输函数测定
1993年
采用现代数字采样技术和仪器标定测试平台,对ORBES—89电容传感式水位仪和压力式水位仪进行了动态标定。标定信号是标定平台产生的正弦型和阶跃型水位变化。文中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得了两仪器传输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两台仪器在低频段内产生的相位滞后及振幅畸变均很小,在固体潮观测资料数据分析处理时可忽略不计。
刘贵安谭适龄张道中周坤根
关键词:水位仪地震观测
滇西试验场重力潮汐观测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的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Venedikov调和分析和滑动滤波等方法,对滇西地震实验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0—1992年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地区最佳重力潮汐参数及潮汐和非潮汐动态变化背景,并对观察期间的6个震例进行清理,分析了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获得了该地区重力潮汐和非潮汐信息的地震响应特征。
李瑞浩刘贵安陈冬生邓涛
关键词:潮汐分析滇西地震实验场地震前兆
放射医学在特大地震伤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放射医学在特大地震伤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汶川特大地震收治的192例伤员中的155例伤员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5例中135例行X线平片检查,43例行CT检查,同时行X线平片、CT检查23例,共116例发现骨折。单发骨折62例,多发骨折54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05例,关节脱位3例,其中32例有多部位损伤。颅骨骨折3例,脊柱压缩性骨折7例,爆裂样骨折3例,骨盆骨折13例,肋骨、锁骨骨折26例,肩胛骨骨折2例,四肢骨折73例,肺挫裂伤5例,气胸及液气胸8例,颅内硬膜外血肿2例,脑挫裂伤2例,脾挫裂伤1例,骨折以四肢骨折多见。结论X线、CT检查在地震伤员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张华山邓建永刘贵安王乾魁赵师仲
关键词:地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层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