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CT征象的复杂性阑尾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通过比较复杂性阑尾炎(CA)与非复杂性阑尾炎(UCA)的9种CT征象,筛选C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模型。方法:收集40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93例为CA组,310例为UCA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9种CT征象。以7∶3比例将403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83例)与验证集(120例)。以训练集中CA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ROC曲线及校准图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在原始数据集采用Bootstrap法行内部验证,验证集行外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腔内粪石、阑尾周围积液、腔内不连续气体及阑尾周围渗出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0、4.01、5.06和5.97。以上述4个变量构建CA预测模型,AUC为0.88(95%CI 0.64~0.97),校准曲线拟合优度较好(P>0.05)。模型内部验证计算得出AUC为0.88(95%CI 0.84~0.91)。模型外部验证计算得出AUC为0.88(95%CI 0.71~0.96),校准曲线拟合优度较好(P>0.05)。结论:基于CT征象建立的预测模型诊断CA具有较高价值。
- 赵林芬汤萍李可陈孝生王江
- 关键词:复杂性阑尾炎
- 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 2020年
- 探讨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回顾分析1例发生在鼻咽部的FDCS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同时对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男,36岁,因“右侧渐进性鼻塞2月余”入院。包块最大径2.5 cm,肿瘤细胞弥漫排列成片状,细胞异型明显,呈卵圆形、梭形,似“合体细胞”样,见少量多核瘤细胞及大量核分裂象。局灶区域可见扩张的假血管腔隙和血管周围淋巴鞘,肿瘤周围可见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CD21和CD23弥漫(+),CD35灶状(+),EMA(++),CK(-),Ki-67指数80%,原位杂交EBV(-)。密切随访患者12年无复发或转移。鼻咽部FDCS非常罕见,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本例随访结果支持鼻咽部FDCS是一种中间型肿瘤,病灶局限的肿瘤根治性切除即可治愈。
- 钱伟明沈无名李可
- 关键词:鼻咽树突细胞肉瘤
- 混合固定液在病理制片中的固定效果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混合固定液在病理制片中的固定效果。方法将日常取材后的新鲜标本组织块分2批放入脱水机的固定液缸中,分别用4%甲醛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固定,然后常规制片。结果混合固定液固定的切片组织结构清晰,着色均匀,染色鲜亮。结论两种固定液均可以用于常规标本的固定,但混合固定液固定效果好于4%甲醛固定液。
- 李可
- 关键词:病理制片
- 结肠癌组织RASGRF1蛋白表达与基因甲基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Ras蛋白特异性鸟苷酸释放因子1(RASGRF1)蛋白表达与基因甲基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各81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SGRF1蛋白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RASGRF1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RASGRF1蛋白表达与基因甲基化状态以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RASGR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χ^2=51.995,P<0.01),RASGRF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44.100,P<0.01)。结肠癌组织RASGRF1蛋白阳性表达与RASGRF1基因甲基化阳性呈负相关关系(ρ=-0.486,P<0.05)。结肠癌组织RASGRF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肠癌组织RASGRF1基因甲基化阳性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结肠癌组织RASGRF1蛋白低表达、RASGRF1基因甲基化异常升高,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且均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钱伟明王海燕李可
- 关键词:结肠癌基因甲基化临床病理特征甲基化特异性PCR
- 多发性骨软骨瘤术后继发周围骨软骨肉瘤1例
- 2023年
- 患者,女,32岁,因左髋部疼痛1月余于2016年2月至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CT检查显示:耻骨下支软组织包块包裹,大小约8.0 cm×6.2 cm,考虑骨软骨瘤病伴部分恶性变可能。于2016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部分髂骨、耻骨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符合多发性骨软骨瘤变(周围型软骨瘤Ⅰ级),呈多结节性生长。2022年8月复诊,MRI检查显示:骨盆多发性骨软骨瘤术后改变,左侧髋臼前方占位,考虑肿瘤复发。
- 朱文科俞臻王雨辰俞伟忠徐鹏芮立宁李可
- 关键词:软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