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田 作品数:14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徐州市科技发展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供血的影响。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后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临床疗效、静息心电图ST段变化和24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明显改善静息心电图ST段变化和TIB,且治疗组临床疗效和TIB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心肌供血。 张培影 王忠良 刘敏 张义勤 李家岭 梁田 梅发光 赵光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葛根素注射液 临床疗效 心肌缺血总负荷 防栓胶囊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及血管内皮损伤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防栓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致心肌和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防栓胶囊6粒,3次/日。术前至少常规服用2天。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HR、SBP及心肌耗氧量(HR×SBP,k Pa/min)变化,检测治疗前、治疗后6 h、12 h、24 h、3 d、7 d cTnI、CK-MB、MYO、ET、NO水平。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效率[54%(17/50)]及总有效率[94%(47/50)]高于对照组[显效率26%(13/50),总有效率88%(44/50),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R、SBP、心肌耗氧量、血浆ET水平降低(P<0.05,P<0.01),NO水平升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6 h、12 h、24 h、3 d cTnI升高(P<0.05,P<0.01),6 h、12 h、24 h CK-MB升高(P<0.05,P<0.01),6 h、12 h MYO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12 h、24 h cTnI升高(P<0.05,P<0.01),6 h、12 h CK-MB升高(P<0.05),6 h MYO升高(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R、心肌耗氧量、ET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6 h、12 h、24 h cTnI降低(P<0.05),12 h CK-MB降低(P<0.05),6 h、12 h MYO降低(P<0.05)。结论防栓胶囊能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损伤和血管内皮损伤。 王忠良 张培影 刘敏 刘敏 梁田 张寒梅 梅发光 赵光 李家岭 陈立侠 崔卫东 张庆 卢磊关键词:心肌保护 血管内皮保护 双腔微导管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1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胸闷痛15年,加重半个月余”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LAD)中段80%-90%狭窄,远段90%狭窄;回旋支(LCX)近中段100%闭塞,远段可见右冠状动脉(RCA)。 张庆 梅发光 梁田关键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微导管 双腔 冠状动脉造影 病例简介 补肾通脉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血脂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补肾通脉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入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通脉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FIB、AT-Ⅲ、t-PA、PAI-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AI-1水平下降,AT-Ⅲ、t-PA水平升高,治疗组FIB、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t-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CD40L、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D40L、s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组sCD40L、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升高,治疗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通脉方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高凝状态,调节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平衡,控制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 张庆 姚姗姗 黄晶晶 刘孟 刘敏 卢磊 梁田关键词:补肾通脉方 凝血-纤溶系统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血脂 中药穴位贴敷近五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20年 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特色治疗方法之一。文章从研究中药穴位贴敷在心血管常见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伴随的便秘等相关领域中近5年来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同时指出一些问题,如目前尚缺乏严谨的基础研究和大规模的临床对照研究;缺乏穴位贴敷作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等。 刘敏 王忠良 卢磊 梁田 张庆关键词:穴位敷贴 心血管疾病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被引量:1 2017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痛15年,加重半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患者于2017-03-28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中见:前降支(LAD)中段80%。90%狭窄,远段90%狭窄,回旋支(LCX)近中段100%闭塞,远段可见右冠脉(RCA);近段不规则,中远段60%狭窄。 张庆 梁田 梅发光 王忠良 李家岭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微导管 双腔 入院诊断 胸闷痛 生化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 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观察生化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观察法 ,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并用生化汤加味治疗 ,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3 .3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4.3 %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 :在西药常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化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协同作用 。 梁田 钱士明 等关键词:生化汤加味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斑块影响。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后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明显降低PAI-1、MMP-9、CRP和IL-6的作用,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稳定不稳定斑块和抗栓的作用。 王忠良 张培影 张培影 张义勤 李家岭 张义勤 梅发光 李家岭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斑块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及术清汤干预作用和机制研究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然而,PCI术后许多患者仍存在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乏力、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 梁田关键词:中医证候 扶正祛邪 审证求因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临床观察 2002年 梁田 钱士明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