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浩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3篇色素变性
  • 3篇神经营养
  • 3篇视网膜变性
  • 2篇遗传性
  • 2篇神经营养素
  • 2篇神经营养素-...
  • 2篇视网膜内
  • 2篇视网膜组织
  • 2篇网膜内
  • 2篇半定量
  • 2篇半定量分析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膜
  • 1篇血管
  • 1篇眼病
  • 1篇眼用
  • 1篇遗传性视网膜...
  • 1篇遗传性眼病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山西省眼科医...

作者

  • 7篇郑浩
  • 5篇李根林
  • 2篇刘月月
  • 1篇侯佳
  • 1篇谢娟
  • 1篇师燕芸
  • 1篇贾亚丁
  • 1篇郑东萍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是50岁以下人群最主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可继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等眼底病变.尤其是PM性CNV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甚至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大约5%~10%的高度近视患者产生黄斑区CNV[1]. PM性CNV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如机械因素、遗传因素及脉络膜血液动力学因素等[2]可导致外层视网膜缺血,继而诱发CNV的产生. PM性CNV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传统激光光凝治疗及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视网膜下CNV切除手术,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未得到广泛应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CNV,阻塞新生血管以达到治疗目的,但PDT不能从根本上控制CNV的产生,治疗后复发率高. 研究已经证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PM性CNV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和深入,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已经成为PM性CNV热点和一线治疗方式. 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一种VEGF受体与人免疫球蛋白Fc段基因重组的融合蛋白, 可结合VEGF并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止VEGF受体激活,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达到治疗PM性CNV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M性CNV,观察其安全性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师燕芸贾亚丁郑浩侯佳谢娟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继发视网膜脱离病理性近视疗效观察眼用VEGF受体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组织中表达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的进行性遗传性眼病。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2]。研究发现,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可以防止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
郑浩李根林
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视网膜色素变性表达量遗传性眼病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出生后不同周龄的rd小鼠视网膜内表达的分析
2017年
目的对rd小鼠(变性视网膜组)和C57BL小鼠(正常视网膜组)视网膜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出生后5个时间点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2组小鼠视网膜内BDNF的表达异同,从而推测BDNF对于小鼠视网膜发育分化或变性凋亡的关键时期所起的效应。方法随机选取出生后刚满0,1,2,3,4周龄的2组小鼠各8只即刻处死,摘出眼球制作视网膜切片,而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学显微镜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对视网膜内BDNF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出生后第0~4周龄各期,BDNF在病变组视网膜内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5)。2组动物的BDNF含量曲线特征较为相似,均在出生后第1周龄时降至最低,然后分别升高至出生后第2周龄(病变组)或出生后第3周龄(正常对照组)时开始第二次轻度降低。结论出生后4周内,rd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退变可能与其视网膜内BDNF的长期低水平及其含量自出生后第2周龄起开始的特异性减低直接相关。由此推测,BDNF可能在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的发生和形态功能的维持中起一定的保护效应。
郑浩李根林
关键词:视网膜变性半定量分析
正常和色素变性视网膜组织内神经营养素-3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对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rd小鼠)和正常对照动物(C57BL小鼠)视网膜内的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在出生后第0~4周龄5个时间点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研究视网膜早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正常和基因型异常视网膜变性组织内NT-3的表达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而探讨NT-3在视网膜生长发育以及变性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出生后第0~4周龄的rd小鼠(病变组)和C57BL小鼠(正常对照组)在每个时间点上各取8~10只处死后,即刻摘出眼球,行冰冻切片法制备视网膜切片,厚度为4μ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光学显微镜联合灰度值半定量分析法,分别对不同时期、不同种类视网膜组织内NT-3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出生后第2周龄时,2组小鼠视网膜的10层结构均基本形成,病变组较对照组差。出生后第3周龄时,病变组视网膜的内外核层(inner and outer nuclear layer,INL and ONL)已迅速退变为1层,对照组视网膜的INL和ONL已明显分出并最终成形。NT-3在对照组视网膜的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内丛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INL以及ONL逐渐着染;而在病变组,NT-3仅在视网膜的GCL和IPL出现着染。在出生后第0,1周龄时,病变组视网膜内的NT-3含量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NT-3含量升高,而病变组的NT-3含量降低。结论 就生长发育而言,在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出生后第2周龄时初步形成视网膜10层结构,出生后第3周龄时视网膜具备典型的10层结构;在视网膜变性小鼠视网膜组织,出生后第2周龄时也初步形成视网膜10层结构,而出生后第3周龄时视网膜的内外核层迅速退变。就分布而言,正常视网膜组织内的NT-3在ONL、INL、IPL和GCL着染,而变性视网膜组织内的NT-3仅在IPL和GCL着染。就NT-3的表达而言,正常视网膜组织在出�
郑浩李根林刘月月
关键词:神经营养素-3视网膜变性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分析
郑东萍郑浩
正常和色素变性视网膜组织内神经营养素-3表达变化的研究
<正>目的:对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rd小鼠)和正常对照动物 (C57BL小鼠)视网膜内的神经营养素—3(NT—3)在出生后第0,1,2,3,4周龄五个时间点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研究视网膜在早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正常...
郑浩李根林刘月月
文献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视网膜内的表达
2017年
目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出生后五个不同周龄的rd小鼠(病变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和C57BL小鼠(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的表达,分析小鼠视网膜发育成熟或变性的过程中bFGF表达的异同及变化特点,进而推测bFGF在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分化或退变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出生后0、1、2、3、4周龄的病变组小鼠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各8只即刻处死,摘除眼球制作视网膜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学显微镜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对视网膜内bFGF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小鼠出生后4周内的bFGF含量曲线特点基本相同:均在出生后开始下降,至出生后1周龄时达到低谷;随后开始上升,至出生后2周龄时达到高峰,此时两组小鼠视网膜的十层结构均基本形成;2周龄后开始二次下降,直至出生后4周龄,在此期间,病变组小鼠的视网膜迅速退变,而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视网膜继续发育成熟。在出生后0~4周各周龄,bFGF在病变组小鼠视网膜内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内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FGF可能在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形态维持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视网膜内bFGF处于较高表达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其退变凋亡。
郑浩李根林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视网膜变性神经节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