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勇
- 作品数:37 被引量:262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荧光猝灭测定Ag+或F-的方法
- 本发明一种荧光猝灭测定Ag<Sup>+</Sup>或F<Sup>‑</Sup>的方法,属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建立了一种以1,2‑O,O'(1,1,3,3‑四异丙基二硅氧醚)‑3,4‑二(7‑硝基‑4‑2,1,3‑苯并呋喃氨...
- 余梅牟兰曾晞吴福勇
- 文献传递
- 丛枝菌根真菌的抑病功能及其应用被引量:24
- 2018年
- 土传病害是引发连作障碍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集约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抗病性、抑制病原物生长及侵染发病,是农业生产上防控土传病害的重要有益资源,探索其抑病机制和应用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一直缺乏比较系统的理论认识.通过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AM真菌主要在宿主根系、根际与植株等3个层面发挥抑病作用,其中根系防御主要包括AM真菌与病原物竞争生态位和构建机械防御屏障,根际防御主要包括调节根系分泌物与次生代谢产物及与拮抗菌协同抗病,而植株防御主要包括促进宿主对养分与水分的吸收和诱导宿主产生系统防御体系,因而提出AM真菌的“根系-根际-植株三级防御”理论.在应用技术方面,着重分析通过接种AM真菌或调动土著AM真菌来防控土传病害的技术研究现状,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一方面可通过建立AM真菌种质资源库或构建转基因工程菌来解决接种有效期及效果稳定性等问题,另一方面可通过改变施肥模式和调整耕作制度来高效调动土著AM真菌的抑病活性,旨在为利用AM真菌防控土传病害、促进集约化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侯劭炜胡君利吴福勇吴福勇
- 关键词:土传病害连作障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施肥
- 接种微生物对煤矿废弃基质的改良与培肥作用被引量:26
- 2006年
- 针对煤矿废弃物煤矸石和粉煤灰生态治理难的特点,将它们作为生物基质来进行利用将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接种菌根真菌与根瘤菌,对废弃基质进行生物改良,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对基质理化性状有一定的改良与培肥作用,提高了基质pH和EC值,使之更趋近于植物正常生长的酸碱范围.两种微生物都能够与植物形成较好的共生关系,长期种植豆科植物有利于基质中N的积累.双接根瘤菌和AM菌根真菌促进了植株对煤矿区固体废弃物中难溶性P的吸收和利用.
- 毕银丽吴福勇武玉坤
- 关键词:微生物
- 菌根与豆科植物组合在煤矿区废弃物的生态效应被引量:23
- 2006年
- 以煤矿区2种特有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为基质,分别对2种AM菌根真菌与3种豆科植物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刺槐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宿主植物的生物量、吸磷效率、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为标准,初步筛选出G.mosseae为优势菌根菌株.结果表明:在煤矿区特殊立地条件下生长的AM菌根真菌与豆科植物形成了2个最佳优势组合,即煤矸石与粉煤灰混合物和粉煤灰中紫花苜蓿与优势菌株摩西球囊菌(G.mosseae)组合,煤矸石与河沙混合物中刺槐与地球囊霉菌(G.geosporum)组合.这2种优势组合促进了植株的生长,菌根与植物间表现出良好的相互依赖性和较高的菌根侵染率,促进了植株对不同基质中磷的吸收,取得了明显生态效应.
- 毕银丽吴福勇全文智
- 关键词:煤矸石豆科植物
- 丛枝菌根在煤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71
- 2005年
- 煤炭开采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分别就矿区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论述,结合丛枝菌根对宿主植物的营养吸收和抗逆性能,综述了丛枝菌根在矿区生态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揭示出菌根应用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作用潜力和研究方向,极大地提高了矿区生态恢复的质量。
- 毕银丽吴福勇武玉坤
- 关键词:丛枝菌根煤矿区生态重建
- 两种AM真菌对冬小麦根系锌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无论在温室还是在大田条件下,菌根(AM)真菌均能够侵染冬小麦,但其对冬小麦锌(Zn)吸收的效应及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将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分别接种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小偃22)根围,10周后分别利用菌根化幼苗进行短期(0–90min)Zn吸收动力学试验和长期(0–210min)Zn吸收积累试验,并研究AM真菌侵染对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通过增加根系长度和根尖数量来扩大冬小麦根系Zn吸收的有效面积、Zn最大吸收速度V_(max)和Zn^(2+)流入根系的速度α,进而促进冬小麦根系对Zn的吸收。接种摩西管柄囊霉降低了K_m值而接种根内根孢囊霉增加了K_m值,这可能与不同AM真菌对冬小麦根系形态影响及对Zn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差异有关。
- 马晓娜罗万清许飞飞吴福勇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吸收动力学侵染率根系形态
- 微生物在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中的作用研究
- 作为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煤矸石是矿区环境污染和恶化的主要源泉之一。同时采矿也导致了对土地的严重破坏,生产力下降,生物活性降低,影响产量和品质。系统研究了煤矸石的理化性状,表明煤矸石理化特性较差,具有极端酸化的...
- 毕银丽吴福勇吴王燕任婧
- 关键词:微生物土壤改良生态恢复
- 不同生态型蜈蚣草对砷富集的差异及其机理被引量:2
- 2017年
- 土壤砷污染是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和中国非常突出且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自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发现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深入理解蜈蚣草体内砷代谢和富集机制是有效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砷污染土壤的关键。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蜈蚣草逐渐分化出不同生态型。已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型蜈蚣草在砷富集和砷耐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在系统分析蜈蚣草砷富集特征、机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生态型差异对蜈蚣草砷富集的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非污染生态型与污染生态型蜈蚣草相比砷富集能力更为高效,说明通过选择性的利用合适的蜈蚣草生态型将明显改善植物修复的效率。不同生态型蜈蚣草砷富集与砷耐性差异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相关关键功能基因及其过程尚需深入研究。
- 许飞飞马晓娜罗万清吴福勇
- 关键词:砷污染蜈蚣草生态型
- 平衡渗析-多种光谱法研究太湖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及其与铜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平衡渗析技术将太湖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按分子量分成不同的组分.利用光谱技术和离子选择电极(ISE)分析了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及对Cu的结合,进一步探讨分子量对DOM特性和对金属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太湖DOM分子量以高于10000 Da为主,然而北太湖分子量以低于3500 Da为主.三维荧光光谱(3DEEM)表明太湖沉积物DOM呈现出4种特征荧光峰.类富里酸荧光峰的荧光强度随着DOM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然而类蛋白质荧光峰的荧光强度随着DOM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南太湖DOM碳氮比(C/N)(20.30)显著高于北太湖(7.58),表明了DOM不同的来源.对于南北湖区,DOM-Cu浓度最大值都是在DOM分子量低于1000 Da组分,大约50%的DOM-Cu在分子量低于3500 Da的组分中.结合容量表明南太湖DOM分子量低于3500 Da的组分和北太湖分子量在1000—3500 Da的组分对于Cu结合起主要的作用,表明低分子量DOM对于结合重金属的重要性.
- 石陶然吴福勇于涛马晓娜田凯许飞飞
- 关键词: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太湖
- 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砷吸收的影响及机理
- 多年来砷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成千上万居民正遭受砷污染,数十万居民死于砷慢性中毒。与其他谷物(小麦、大麦和玉米)相比,水稻砷积累水平更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淹水条件下砷的生物可利用性更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水稻对三价砷的吸...
- 吴福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