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晓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影像
  • 3篇腺瘤
  • 3篇病理
  • 3篇病例
  • 2篇影像学
  • 2篇支气管
  • 2篇肾肿瘤
  • 2篇气管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支气管
  • 2篇纤毛
  • 2篇腺癌
  • 2篇腺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13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德州市妇女儿...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郯城县第一人...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13篇谭晓
  • 3篇刘丽丽
  • 2篇战雪梅
  • 1篇樊祥山
  • 1篇董红岩
  • 1篇韦志永
  • 1篇朱文秀
  • 1篇刘静
  • 1篇张海燕
  • 1篇王健明
  • 1篇贺慧颖
  • 1篇靳宁
  • 1篇付尧
  • 1篇王鑫
  • 1篇姚建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世界肿瘤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肾上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肾静脉癌栓1例报告
2023年
原发性肾上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肾上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肾静脉癌栓患者,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左肾+左肾静脉瘤栓切除术。术后随访19个月复发,患者及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
徐晓浩谭晓刘永硕王鑫杨瀚博王健明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腹腔镜手术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后肾腺纤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后肾腺纤维瘤(metanephric adenofibroma,MAF)最初由Hennigar等;描述为肾源性腺纤维瘤,由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组成的双相性肿瘤[2-3]。该肿瘤较罕见,目前国内文献仅有少数报道。本研究报道后MAF 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1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
刘红梅刘玮玮张明辉谭晓邵元伟
关键词:肾肿瘤
细胞自噬调控在肝细胞癌多领域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5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慢性肝炎、吸烟、肝硬化以及分子过程的改变都可以导致肝细胞癌的发展。肝细胞癌的治疗手段包括基因治疗、中药治疗、化疗药物以及其他许多途径的治疗,近年来,HCC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消化的过程,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和代谢平衡至关重要。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自噬的调节成为了一个潜在靶点,其可以对肿瘤的治疗产生细胞保护性和细胞毒性的双重影响,自噬的调节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肿瘤免疫以及维持稳态等方面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在本文中,我们综合阐述了自噬在肝细胞癌的综合治疗方法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优化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以及实现个体化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提供了一些策略。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worldwide. Chronic hepatitis, smoking, cirrhosis and molecular process can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CC.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cludes gene therap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chemotherapy drugs and many other ways.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HCC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Autophagy is a process of cellular self-digestion that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cellular homeostasis and metabolic bal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HCC, the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becomes a potential target, which can produce both cytoprotective and cytotoxic effects o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The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ma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HCC through oxidative stress, tumor immunity and maintenance of homeostasis. In this paper, we comprehensively illustrate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HCC, and provide some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CC and realiz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to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
范雪莹夏丹韦志永李小莉谭晓
关键词:自噬肝细胞癌基因治疗
细支气管腺瘤25例临床及CT征象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腺瘤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16—2021年临沂市人民医院及烟台毓璜顶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细支气管腺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纳入患者25例,其中男6例、女19例,年龄32~73(58.6±10.1)岁。所有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核增殖抗原Ki67(MIB1)均<5%。病变位于双肺上中叶9例,双肺下叶16例;位于肺外带22例,肺内中带3例;病变类圆形11例,不规则形14例;边界清楚22例;纯磨玻璃/混合磨玻璃结节6例,实性结节19例;有中心小空洞11例;有单支细支气管血管连接征18例;与邻近胸膜无粘连19例;无纵隔淋巴结肿大24例。结论细支气管腺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发生于双肺下叶、外周肺野,患者多无任何临床症状,术后预后良好;CT上可表现较大结节或肿块、纯磨玻璃/混合磨玻璃结节、不规则实性小结节、中心小空洞。形态不规则的星芒样小结节、中心小空洞影、单支细支气管血管束与病变相连为细支气管腺瘤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
张明辉隋洺骅邱甜甜孙雪谭晓侯代伦
关键词:良性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
胸腺脂肪纤维腺瘤1例
2022年
患者男性,62岁。双肺CT示左侧纵隔大片脂肪密度影(图1)。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院,门诊以“左侧纵隔占位”收入院。患者无全身乏力,无眼睑下垂、无复视,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无胸闷、胸痛、肩背痛,无呼吸困难,无乏力、盗汗,无声音嘶哑,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呃逆,无腹痛、腹胀、腹泻、黑便,无心悸,无意识障碍。入院后查体: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余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一类脂肪样肿块,质软,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肺及胸膜无结节,伴部分肺不张。
邱颍张乃春刘丽丽谭晓
关键词:胸腺肿瘤病例报道
移植肾集合管癌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发生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移植肾CD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X-8、FH、CK19、INI-1、SDHB、CK7、CKH、vimentin、CAIX、CK20、p63、S-100P、GATA-3、TFE3、OCT3/4、CD117、ALK、Ki-67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57岁,平均52.5岁;病变位于左、右侧肾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腰痛、发热、肾功能异常、腹部肿块等;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位于肾髓质,最大径4~7 cm,边界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灰褐色,质脆;镜下见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条索状结构,局灶见乳头状结构,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反应明显,并伴炎细胞浸润。癌细胞异型显著,呈立方状或鞋钉样,胞质嗜酸,胞核深染,多形性明显,易见核仁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PAX-8、FH、CK19、INI-1、SDHB均阳性,CK7、CKH、vimentin和CAIX不同程度阳性,CK20、p63、S-100P、GATA-3、TFE3、OCT3/4、CD117、ALK均阴性。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4天和10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全身衰竭死亡,1例患者死于肿瘤转移。结论 移植肾CD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对肾移植受者应加强肿瘤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邱颍贺慧颖刘丽丽谭晓齐晓杰陈达张乃春
关键词:移植肾集合管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瘤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瘤(CMPT)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收集2016-01-01-2019-12-30临沂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经病理确诊的10例CMPT患者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分析其CT影像特征和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男2例,女8例;1例有吸烟史;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2.00±6.80)岁;病变单发者9例,多发者1例;病变形态不规则者7例(8处病变),类圆形小结节3例;位于右肺上叶3处,位于左肺上叶2处,位于右肺下叶3处,位于左肺下叶3处;内带仅2处病变,其余均位于外带胸膜下附近;病变8例(9处病变)为实性结节,1例为混合磨玻璃结节,1例为磨玻璃结节;病灶内有小空洞者5例,小空洞直径约2~3mm;有7例(8处)病变可见单支支气管血管束与病变相连或位于支气管血管束旁;免疫组化可见甲状腺转录因子1(+)、p40(+)、p63(+)、CK5/6(+)、CK7(+)、癌胚抗原(+);病变Ki-67均<5%;随访5~17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好发于老年人,多位于肺下叶外周,实性小结节,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多可见小空洞改变,单支支气管血管束与病变相连或病变位于支气管血管束旁,对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张明辉谭晓宋颖侯代伦
关键词:结节病理特点影像表现
后肾腺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1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女,31岁。3年前查体时发现左肾肿物,未行治疗。随后该患者定期复查,发现肿物的大小未见明显改变。超声显示:双肾大小、形态尚可,被膜光滑,左肾中上部探及团块状略强回声同(图1),大小约3.0 cm×2.6 c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质,内可见多个小斑片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余实质回声尚均匀,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超声提示:左肾略强回声团块。为进一步检查肿物性质,行肾脏CT平扫+强化:左肾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图2),大小约2.6 cm×2.7 cm,边界欠清晰,中央见星芒状钙化,CT值约77 HU。静脉注入碘普罗胺后可见肿块边缘中度强化,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图3)。CT值:皮质期97 HU、髓质期99 HU、排泄期115 HU,肾盂未见明显扩张。重建冠状位(图4)。CT示肿块位于左肾上极。右肾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未见异常强化,肾盂未见扩张,腹腔及腹膜后未见增大淋巴结及腹水征象。
刘玮玮姚建张明辉谭晓张先强张家家
关键词:肾肿瘤影像学诊断
SyK和HGF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 K)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乳腺癌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100例正常乳腺组织、100例纤维腺瘤组织之间的Sy K和HGF蛋白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癌组织中Sy K、HGF的表达率分别为30.0%、68.3%,100例正常乳腺组织表达率分别为60%、33%,100例纤维腺瘤组织表达率分别为63%、36%,Sy K、HGF的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表达率在正常乳腺组织与纤维腺瘤组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 K、H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块直径及脉管侵犯无关(P>0.05)。随乳腺癌临床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者,Sy K表达率缺失越明显,HGF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Sy K与HGF之间表达呈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Sy K的表达缺失及HGF在乳腺癌的表达增高与乳腺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y K、H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庄晓苹谭晓朱暐董迎
关键词:乳腺癌脾酪氨酸激酶肝细胞生长因子
肺细支气管腺瘤1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细支气管腺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分子病理学改变。结果患者男性3例,女性9例,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37~72岁),其中1例患者具有吸烟史。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外周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大体为灰白、灰褐色结节,切面质软或含有黏液,无包膜,最大径5~15 mm。镜下病变由不同比例的肺泡上皮细胞、纤毛细胞、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混合而成,部分肿瘤黏液细胞和纤毛细胞很少或缺如,主要形成乳头状、腺腔样及平坦型结构。免疫组织化学p40和细胞角蛋白5/6阳性,显示存在连续的基底细胞。基因检测示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KRAS的突变。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肺外周结节性病变,患者预后较好。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邱颍张乃春刘丽丽谭晓靳宁何慧张海燕齐岳亮邱甜甜战雪梅
关键词:支气管腺瘤基底细胞纤毛细胞分子病理学临床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