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坚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基础上的鼻咽癌计划靶区外放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KBCT)研究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范围,推算鼻咽癌计划靶体积外放范围。方法通过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利用kV-KBCT获取扫描图像,采用灰度配准和骨性配准与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150例鼻咽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推算鼻咽癌计划靶区(PTV)大小。结果利用PTV计算公式,放疗前X、Y、Z 3个坐标方向的外放距离分别为:灰度配准0.5、0.4、0.8 mm,骨性配准0.1、0.5、1.7 mm;放疗后X、Y、Z 3个坐标方向的外放距离分别为:灰度配准0.4、0.5、0.9 mm,骨性配准0.1、0.9、2.0 mm;治疗前后两种配准方式3个坐标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GRT指导鼻咽癌放疗时,PTV为3 mm是安全的,kV-KBCT是一种有效的影像指导设备。
- 陈意标张汉雄蒋振东俞海东马天斌陈爱辉谢有海张坚刘挺朱文标
- 关键词:鼻咽肿瘤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摆位误差
- 鼻咽癌锥形束CT引导方案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锥形束CT(CBCT)引导方案摆位误差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放疗的87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放疗期间采用Elekta Synergy S型直线加速器配备的千伏级CBCT行10次治疗前扫描,分析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垂直(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变化规律。结果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鼻咽癌患者X方向、Y方向10次摆位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Z方向前6次摆位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从第7次开始,Z方向的系统误差呈增大趋势,第7、8、9、10次的系统误差依次为0.140、0.292、0.461、0.640 mm,且前7次摆位系统误差组间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232,P=0.019),前8、9、10次摆位系统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连续的CBCT可以降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根据摆位误差变化规律选择合理的使用频率是鼻咽癌较理想的CBCT引导方案。
- 陈意标张汉雄蒋振东俞海东马天斌陈爱辉谢有海张坚刘挺
- 关键词:鼻咽肿瘤影像引导放疗锥形束CT摆位误差
- 通过有规则的布置子野解决全中枢放疗射野衔接和剂量冷热点被引量:7
- 2020年
- 全中枢放疗,也称全脑全脊髓放疗(craniospinal irradiation,CSI),是播散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照射范围包括全脑和全部脊髓,具有靶区长,体位固定范围大,患者自主性差,摆位重复性差等特点。常规加速器照射野范围只有40 cm×40 cm,只能通过多中心多个照射野衔接解决照射野范围不足,一直以来放疗工作者都在探索方法解决照射野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不均匀和实际照射过程中形成的剂量冷热点问题。现有措施大多数只能解决计划中靶区剂量分布不均匀和适形度差的问题或者寻找更好的定位方法提高摆位精度,所有措施对摆位风险的降低都不够明显。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能显著减少因摆位误差造成剂量冷热点的CSI计划射野衔接方法,以满足临床CSI剂量学要求。
- 马天斌蒋振东俞海东张汉雄陈意标胡丹张坚孙建达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照射野摆位误差播散性体位固定
- 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适形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2位不同资历的肿瘤放疗专科医师分别在1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的CT定位图像、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并比较组间勾画体积差异。结果住院医师组与副主任医师组勾画的CTV_(CT)体积均比CTV_(CT+MRI)体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组勾画的CTV_(CT)体积大于副主任医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师勾画的CTV_(CT+MRI)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减少主观因素差异性。
- 陈意标张汉雄蒋振东马天斌张坚朱文标
- 关键词:脑胶质瘤术后放疗临床靶区图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