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媛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腺癌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2篇注射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2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多聚
  • 1篇心血管
  • 1篇血管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预后
  • 1篇匀浆
  • 1篇脂肪层
  • 1篇乳腺癌前哨淋...
  • 1篇乳腺癌前哨淋...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1篇约翰霍普金斯...

作者

  • 5篇孙圣荣
  • 5篇汪媛
  • 3篇许志亮
  • 3篇陈创
  • 1篇孟妍妍
  • 1篇王冠楠
  • 1篇朱珊
  • 1篇高凌
  • 1篇袁静萍
  • 1篇李娟娟
  • 1篇王立军
  • 1篇李华萍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实际风险降低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SEER数据库中的数据来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是否增加,并进一步阐明DTC诊断后心血管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自SEER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调查DTC患者的CVD死亡率。使用标准死亡率(SMR)来比较SEER队列中DTC患者与美国人群的CVD和全因死亡率。使用相对风险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来检测患者特征与CVD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我们纳入了116 151名合格的DTC患者,平均年龄为49.96岁。与一般人群相比,DTC患者CVD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降低。在不同性别的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女性DTC患者与一般人群女性相比CVD和全因死亡率下降。DTC男性的CVD死亡率也有所下降,但全因死亡率没有表现出此趋势。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较大、黑人种族、肿瘤直径超过40mm、淋巴结阳性和甲状腺外肿瘤是导致CVD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DTC患者的CVD死亡率实际风险低于一般人群,与性别因素无关。
汪媛宋俊龙陈创朱珊袁静萍李娟娟许志亮王立军高凌孙圣荣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死亡率
不同层面注射淋巴结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比较不同层面注射淋巴结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72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其中39例(乳腺后间隙组)于乳腺后间隙注射示踪剂,50例(腺体层组)于腺体层注射示踪剂,41例(皮下层组)于乳腺皮下脂肪层及真皮层注射示踪剂,42例(联合组)同时于乳腺后间隙、腺体层、皮下真皮及脂肪层注射示踪剂。比较各组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及准确率。结果 联合组前哨淋巴结数目最多,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灵敏度、准确率最高,假阴性率最低,但是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面注射淋巴结示踪剂可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数目,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许志亮史曼曼宋俊龙汪媛孙圣荣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后间隙皮下脂肪层示踪剂
乳腺癌导管内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认识,乳腺癌的根治术正向微创术式转变。对于早期乳腺癌特别是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或癌前病变的患者,构建创伤性小、全身毒性低的干预措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乳腺癌导管内干预是通过乳腺天然的哺乳导管开口,借助合适的载体对乳腺导管系统病变进行诊疗干预,从而实现乳腺癌的微创治疗。将乳腺癌导管内干预与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相结合,有望进一步提高精准治疗效果。结合我国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将纳米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有机结合,进行乳腺癌导管内干预的机制研究,是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对乳腺癌导管内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创王冠楠Saraswati Sukumar汪媛孙圣荣
关键词:乳腺癌微创
MMRN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多聚蛋白-2(MMRN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和癌旁组织50例,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MMRN2的表达情况,分析MMRN2表达量高低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MRN2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1),MMRN2表达量高低与患者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MMRN2高表达可以延长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P=0.036)和无复发生存期(P=0.019)。结论 MMRN2是乳腺癌的抑癌基因,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乳腺癌分子治疗靶点,提高患者生存期。
李华萍孙圣荣陈创汪媛
关键词:乳腺癌抑癌基因预后
三种常用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比较颗粒包埋法、单点匀浆注射法、多点匀浆注射法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在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的运用。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99例,手术方案为甲状腺全切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后行1枚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其中颗粒包埋法35例,单点匀浆注射法31例,多点匀浆注射法33例,对入组病人术前、术后1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钙及PTH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3组血钙及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多点匀浆注射组较其他2组血钙及PTH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匀浆注射法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安全可靠,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更快。
许志亮谭玲珍孙圣荣宋俊龙汪媛孟妍妍
关键词:甲状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