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肾盂
  • 4篇肉芽
  • 4篇肉芽肿
  • 4篇肉芽肿性
  • 4篇肾炎
  • 4篇肾盂鳞状细胞...
  • 4篇肾盂肾炎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 4篇黄色
  • 4篇黄色肉芽肿
  • 4篇黄色肉芽肿性
  • 4篇黄色肉芽肿性...
  • 4篇CT鉴别
  • 4篇CT鉴别诊断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黄晶晶
  • 3篇梁文
  • 3篇袁阳光
  • 2篇李欣明
  • 2篇喻晴
  • 2篇覃淑萍
  • 1篇全显跃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与肾盂鳞状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与肾盂鳞状细胞癌(SCC)的CT表现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XGP和10例SCC的CT表现,对XGP和SCC的部分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均表现...
黄晶晶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肾盂鳞状细胞癌体层摄影术
文献传递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总结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CT、膀胱造影及IVP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长期吸食氯胺酮且出现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的CT、膀胱造影及IVP资料,探讨KIC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① 25例行CT检查,均见膀胱挛缩,呈“葫...
袁阳光梁文黄晶晶李欣明覃淑萍
关键词: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与囊实性肾盂鳞状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与肾盂鳞状细胞癌(SCC)CT征象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XGP和10例SCC患者的CT表现,对XGP和SCC的部分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均表现为全肾或者局部囊实性肿块。8例XGP最厚分隔为2.4~16.1mm,△Dmax为0.9~6.6mm,△Dmin为0.1~1.3mm,分隔大多均匀强化均匀、光滑,动态增强ΔCT实质期-皮质期为18~42HU,XGP淋巴结短径为7~16mm、均匀强化,肾盂壁厚度均匀,无肾静脉充盈缺损,多数病灶囊腔与肾盂不相通且伴肾盂结石。10例SCC最厚分隔为7.4~25.0mm,△Dmax为1.5~13.2mm,△Dmin为0.4~8.2mm,分隔多不光滑、强化不均匀,动态增强ΔCT实质期-皮质期为-7~48HU,淋巴结短径为9~29mm且半数病例不均匀强化,6例肾盂壁厚度不均匀,9例病灶囊腔与肾盂相通,仅1例出现肾盂结石,6例出现肾静脉充盈缺损。XGP和SCC在病灶的Dmax、△Dmax、△Dmin、ΔCT实质期-皮质期、淋巴结短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XGP和SCC在分隔强化是否均匀、分隔边缘、结石分布、囊腔是否与肾盂相沟通、肾静脉充盈缺损、肾盂壁厚度是否均匀及淋巴结的强化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GP与SCC存在一些相似的CT表现,但仍可通过分析二者不同的CT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黄晶晶袁阳光韩丽莹喻晴梁文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肾盂鳞状细胞癌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与肾盂鳞状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与肾盂鳞状细胞癌(SCC)的CT表现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XGP和10例SCC的CT表现,对XGP和SCC的部分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
黄晶晶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肾盂鳞状细胞癌体层摄影术
重复肾盂伴后肾腺纤维瘤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及了解后肾腺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增进对后肾腺纤维瘤的认识,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通过复习分析后肾腺纤维瘤一例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果 本例后肾腺纤维瘤呈囊实性肿块影,边界光整,其内见条状分隔影,块突向前...
黄晶晶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KIC)的CT、膀胱造影及IVP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长期吸食氯胺酮且出现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的CT、膀胱造影及IVP资料,探讨KIC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5例行CT检查,均见膀胱挛缩,呈"葫芦征"、"鸟嘴征"改变,壁不规则增厚,双侧壁及(或)前壁增厚16例(64.0%),膀胱全壁增厚5例(20.0%),膀胱壁结节状增厚2例(8.0%),右侧壁及后壁各1例(4.0%),平均增厚约10.4 mm(10.4±4.8,4~25 mm),平扫密度平均为39.4 HU(39.4±3.4,35~46 HU),增强扫描密度平均为54.4 HU(54.4±4.9,50~66 HU),并见明显强化不规则增厚的膀胱黏膜线。发现不同程度上尿路扩张11例(44.0%),其中的10例输尿管下段管壁增厚,另外1例双侧输尿管全程增厚及双肾实质损伤。3例(12.0%)合并膀胱结石。32例行膀胱造影,29例(90.6%)膀胱边缘不光滑,严重者囊袋状向外突出,多数容量明显减小,小于100 ml 26例(81.3%),6例大于100 ml,发现输尿管反流10例(31.3%)。15例行IVP检查,膀胱壁边缘不光滑,7例(46.7%)输尿管扩张,2例(13.3%)输尿管出口狭窄。结论KIC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膀胱造影、IVP三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对KIC的全面观察,提高诊断准确率。
袁阳光黄晶晶李欣明覃淑萍梁文
关键词: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与肾盂鳞状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黄晶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被引量:39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84例COPD患者行胸部MSCT,应用COPD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各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分析各肺叶LAA%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肺气肿异质性指数将患者分为无肺气肿组及肺气肿组,其中肺气肿组又分为上叶肺气肿为主亚组和下叶肺气肿为主亚组;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以及肺气肿组内2亚组临床严重程度差异。结果各肺叶LAA%均与单次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SB%_(pred))呈负相关;除右肺中叶外,其余肺叶LAA%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_(pred))呈负相关,与响应频率(Fres)呈正相关。2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FEV1%_(pred)及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res、DLcoSB%_(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临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41)。结论 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影响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下叶肺气肿为主患者肺功能相对较差,临床严重程度更重。
喻晴沈其晓韩丽莹黄晶晶全显跃
关键词:肺气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