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荣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调强放疗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和单纯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收住我院的60例老年食管鳞癌初治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放疗组、阿帕替尼联合放疗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联合治疗组在放疗过程中及后续给予阿帕替尼片250 mg/d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按计划完成放疗,联合组与单纯放疗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76.67%(23/30)和70.00%(2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肿瘤缓解深度≥50%的比例为73.34%(22/30),高于单纯放疗组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6.0个月,单纯放疗组为1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49.00%、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2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蛋白尿(23.33%)、高血压(20.00%)、手足综合征(10.00%),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缓解深度,延长PFS,不增加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王玉芳刘美荣李明君
- 关键词:老年人食管癌调强放疗
- IL-1β、TNF-α联合IL-6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研究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白介素-6(IL-6)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4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2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清IL-1β、TNF-α以及IL-6水平,并观察血清IL-1β、TNF-α以及IL-6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1β、TNF-α以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IL-1β、TNF-α以及IL-6水平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有、无)有关系(P <0. 05)。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IL-1β、TNF-α以及IL-6表达水平较高,联合检测3种血清标志物有助于评估胃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情况。
- 董志强刘美荣任秀梅
- 关键词: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胃癌
- 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初步分析
- 2024年
- 目的评估一线根治性治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或和远处转移食管鳞癌(LR/M ESCC)患者在接受放/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后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16例LR/M E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对患者二线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炎性指标、放射治疗介入时机及范围和治疗疗效等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分层分析,同时分析≥2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患者二线治疗后的失败模式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二线治疗后的中位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19.4个月和12.0个月、总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8.8%和86.2%。NLR和PLR数值较小组患者的OS率(χ^(2)=14.93、11.60,P<0.05)和PFS率(χ^(2)=17.55、8.95,P<0.05)均优于较大组患者。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OS率(χ^(2)=5.93,P<0.05),但对PFS率影响不显著(P>0.05);接受全部病灶放疗患者的OS和PFS率优于接受部分病灶照射组患者(χ^(2)=8.88、4.93,P<0.05);放疗介入的时间对患者的OS和PFS均无明显影响(P>0.05)。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组患者的预后优于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组患者(χ^(2)=8.97、10.67,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类型、PLR、免疫周期数、局部放疗介入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HR=2.67、4.63、0.39、2.10、3.35,P<0.05);NLR、PLR、免疫周期数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HR=1.79、1.89、0.54、2.50,P<0.05)。二线治疗后再次出现进展的患者为38例(32.8%);总体治疗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其≥2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者为36例(31.0%)。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化)疗二线治疗可以改善局部区域复发或和远处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其中放射治疗的介入时机和范围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 王玉芳刘美荣
- 关键词:食管鳞癌
- DC-CIK联合放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收集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采用DC-CIK联合放化疗(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伊立替康+顺铂,放疗方案为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为联合治疗组;28例进行放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结束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IFN-γ、IL-2、IL-10、TGF-β1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IFN-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IL-10、TGF-β1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8+、CD3+CD4+、NK细胞治疗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IL-10、TGF-β1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无变化。虽然联合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0%vs 71.43%,P﹥0.05)。结论自体DC-CIK治疗可以改善小细胞肺癌联合放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是否能改善生存需进一步研究。
- 康红刚张静王宝中刘美荣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