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翠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原发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 2021年
- 患者男,62岁,因肝区不适伴甲胎蛋白升高1周余,于2019年12月31日收治入院。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6年余,2014年开始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016年替换为阿德福韦酯。否认烟酒史,否认手术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余,血压控制平稳,腹部体检无殊。辅助检查:上腹部增强MRI:肝左叶占位(4.0cm×2.4 cm),考虑肝癌可能性大(图1),肝硬化门脉高压。AFP:8 922 ng/mL。
- 张秀翠刘坤宋鑫曲岩张海阳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左叶增强MRI肝区淋巴上皮瘤样癌
- 袖状胃切除术降低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前袖状胃切除术因其良好的减重和糖尿病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研究认为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饥饿素(ghrelin)的下降可能是糖尿病缓解的重要机制之一[2]。胃饥饿素在生物体内有2种形式:辛酰化胃饥饿素(AG)和非辛酰化胃饥饿素(UAG)。目前对胃饥饿素的水平在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动物中的变化存在较大争议[35],而且关于袖状胃切除术后大鼠胃饥饿素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变关系的研究较少。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构建糖耐量异常肥胖大鼠模型,用稳态模型法评估大鼠糖耐量状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AG、总胃饥饿素(TG)指标并计算AG/TG比值,探究大鼠术后AG、TG、AG/TG的变化以及糖尿病缓解情况,解释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饥饿素变化与糖耐量异常缓解的关系。
- 宋鑫王强杜植鹏张秀翠裘年存张伟仇明
- 关键词:袖状胃切除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症
- 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远期肝癌和死亡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和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代偿期肝硬化(LC)患者远期发生肝细胞癌(HCC)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性双向队列研究设计,自2008年1月起,对1998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通过回顾性调查建立研究队列,并随访至2013年5月。共2 035例患者纳入队列研究,其中NAs治疗组380例,IFN-α治疗组153例,未治疗(对照)组1 502例。结果 IFN-α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10.08(IQR:7.96~11.67)年,HCC发生率为2.70/1 000人年;NAs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7.58(IQR:6.08~9.67)年,HCC发生率为6.76/1 000人年;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9.2(IQR:7.0~11.33)年,HCC发生率为13.02/1 000人年。在CHB患者中,IFN-α治疗组的HC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8)和NAs治疗<5年的患者(P=0.039),其累积肝病相关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和NAs治疗<5年(P=0.007)的患者;NAs治疗≥5年患者的累积肝病相关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和NAs治疗<5年的患者(P=0.034)。在基线代偿期LC患者中,NAs治疗≥5年的患者HC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8)及NAs治疗<5年患者(P=0.031);同时其累积肝病死亡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及NAs治疗<5年患者(P=0.017)。结论 IFN-α治疗能显著降低CHB患者远期发生HCC和死亡的风险,而NAs长期治疗可以减少CHB患者的死亡风险,并显著降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HCC的发生风险及死亡率。
- 张秀翠蒲蕊吴婷殷建华倪武曹广文
- 关键词:代偿性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
- 乌司他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住院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通过回顾性调查建立研究队列。共90例患者纳入队列研究,其中常规治疗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组30例(试验组),该队列纳入患者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70%vs 45%,P=0.025),其累积肝病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7.6%vs 51.9%,P=0.0487)。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26.67%vs 50.00%,P=0.0346),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加入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同时降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然而,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有待实施,以验证乌司他丁在治疗肝衰竭中的功效。
- 张秀翠李铭龙杭小锋魏博
- 关键词:乌司他丁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自发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