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子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112H指数:4
供职机构:万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儿
  • 4篇呼吸道感染
  • 4篇肺炎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急性
  • 3篇肺炎支原体
  • 2篇支原体肺炎
  • 2篇支原体感染
  • 2篇体感
  • 2篇急性呼吸
  • 2篇急性呼吸道
  • 2篇急性呼吸道感...
  • 2篇多中心
  • 2篇儿童
  • 2篇肺炎支原体感...
  • 2篇阿奇霉素
  • 1篇单个核细胞

机构

  • 10篇万宁市人民医...
  • 4篇海南省人民医...
  • 4篇海南医学院
  • 4篇东方市人民医...
  • 2篇海南省屯昌县...
  • 2篇屯昌县人民医...

作者

  • 10篇杨子江
  • 4篇霍开明

传媒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2021年海南地区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RTI)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儿童AR TI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21年1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ARTI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Q热立克次体(COX)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某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定义为该种病原体感染,对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59312例,IgM阳性患儿检出率为37.69%(22357/59312)。FluA、FluB、RSV、ADV、PIV的IgM阳性占总阳性率的35.23%(9953/28255);前3位病原体Mp、FluB、PIV阳性占IgM总阳性率86.54%(24451/28255),其检出率分别为28.58%(16953/59312)、9.50%(5636/59312)、3.14%(1862/59312)。4039例检出双重病原体,最常见的组合为Mp+FluB。各季节间比较,FluA、FluB、ADV、Cp和Lp在春季检出率最高,在秋季检出率最低;PIV、Mp和COX在夏季检出率最高,在冬季检出率最低。RSV在夏季检出率最高,在秋季检出率最低。2012—2021年期间2013年IgM阳性检出率最高(78.65%),2021年最低(15.72%),10年间各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海南地区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各有其季节性,可以针对其流行特征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应对儿童高发季节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
邓茜谭惠张雪梅万科成陆雄富朱厚才杨子江霍开明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儿童
2012-2020年海南省小儿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多中心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腺病毒(AD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小儿AD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ARI患儿40587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时采取静脉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ADV、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等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血清ADVIgM抗体阳性定义为ADV感染,对ADV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587例ARI患儿血清ADV-IgM检测总阳性率为1.90%(771/40587)。2012-2020年各年的ADV-IgM阳性率分别为0.35%、5.31%、1.24%、0.17%、0.67%、1.49%、2.45%、1.92%和1.67%,其中2013、2018年的ADV-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各年间ADV-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60,P<0.05)。女性ADV-IgM阳性率为2.09%,显著高于男性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ADV-IgM阳性率幼儿期(2.68%)、学龄前期(2.10%)均明显高于婴儿期(1.51%)和学龄期(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春季、夏季ADV-IgM阳性率较高,各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4,P<0.05)。771例ADV-IgM阳性患儿临床诊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3.01%,临床特征主要为咳嗽占85.73%、发热占72.76%、喘息占16.99%、气促占6.10%、肺部湿性啰音占74.84%。胸部影像学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83.01%)以及合并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42.97%)。儿童ARI中单纯ADVIgM阳性者占15.05%,混合感染占84.95%,其中ADV合并肺炎支原体占72.11%。结论ADV是海南省小儿ARI的重要病原体,女童感染率高于男童,好发于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全年均可检出,春、夏季为高发季节。ARI儿童ADV感染以普通肺炎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ADV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其中ADV合并肺炎支原体�
卢纯吴小红张雪梅陆雄富朱厚才杨子江万科成霍开明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腺病毒小儿流行病学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组患儿则给予克拉霉素,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总体治疗效果、相关疾病参数与不良反应。结果:阿奇霉素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细啰音消失时间与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克拉霉素组;痊愈率显著性高于克拉霉素组;治疗后淋巴细胞、IgA、IgE与IgG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克拉霉素组,CRP与IL-4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克拉霉素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蔡亲武杨子江王昌乐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感染
海南省2012—2020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中心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 分析海南省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季节、年龄、性别、混合感染及临床表现等),为本省预防和控制小儿MP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MP、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Q热立克次体、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IgM抗体。血清MP-IgM抗体阳性定义为MP感染,对MP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项目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35 731例,血清MP-IgM检测总阳性率39.12%(13 978/35 731),2012—2020年各年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8.39%、56.23%、56.62%、47.04%、29.71%、24.14%、47.55%、36.84%和24.46%,2013年、2014年MP-IgM阳性率高于其他年份(P<0.05)。海南省夏季MP-IgM阳性率(41.34%)最高,冬季阳性率(35.77%)最低(P<0.05)。各个年龄段均有MP感染,学龄前期小儿MP-IgM阳性率(51.80%)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婴儿期小儿MP-IgM阳性率(15.36%)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女性MP-IgM阳性率44.77%高于男性阳性率35.83%(P<0.05)。MP感染合并呼吸道病原体9种中另一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32.63%(4 561例),合并2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1.26%(176例)。MP感染多见于肺炎(68.73%),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84.72%)、发热(51.01%)和喘息(3.16%)。结论 MP是海南省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前期、幼儿期小儿,疑似MP感染患儿应做MP特异性检测明确病原。在高发季节,要加强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健康宣教,预防呼吸道感染。
廖尚秋谭惠张雪梅万科成陆雄富朱厚才杨子江张宇庆刘嘉宇谭晓宇杜宇昂白恩旭蔡思铭霍开明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呼吸道感染
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研究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某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40例新生儿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使用常规疗法对对比组新生儿进行治疗,并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对治疗组新生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及其意识状态的评分、原始反射能力的评分和肌张力的评分。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其意识状态的评分、原始反射能力的评分和肌张力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和脑神经的功能。
杨子江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苷肌肽
布地奈德或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66
2017年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或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0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儿给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1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B组患儿给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用法用量同A组)+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2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哮喘缓解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呼气峰流速(P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哮喘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EF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布地奈德或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特布他林均可用于治疗小儿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且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
蔡亲武杨子江王昌乐
关键词: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特布他林哮喘急性发作
PBMCs miR-29c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及与Th17/Treg失衡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miR-29c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的表达及Th17/Treg失衡的关系。方法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儿科共纳入108例MPP患儿,包括58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的MPP患儿(MSMP组)和50例难治性MPP(RMPP组)患儿。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院时的血液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s miR-29c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MP组和RMPP组CD4^(+)Th17细胞百分比、CD4^(+)Treg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以及血清IL-17水平升高,同时PBMCs miR-29c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而且RMPP组患儿CD4^(+)Th17细胞百分比、CD4^(+)Treg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以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MSMP组,PBMCs miR-29c相对表达量低于MSMP组(P<0.05)。对于所有MPP患儿,无论是MSMP组还是RMPP组,PBMCs miR-29c相对表达量与循环Th17细胞%、Th17/Treg比值、血清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性(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BMCs miR-29c预测RMPP的AUC为0.932(95%CI:0.888~0.976),最佳临界值为0.6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MCs miR-29c是影响RMPP进展的独立影响因子,PBMCs miR-29c≥0.67患儿进展为RMPP风险较低(P<0.05)。结论MPP患儿中PBMCs miR-29c低表达可诱导Th17细胞分化,进而促进Th17/Treg失衡,这可能是导致RMPP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林先茂蔡亲武杨子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海南省2012-2021年儿童RSV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儿童RS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海南省多家医院住院治疗的59312例ARTI患儿的临床资料,对RSV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RSV、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腺病毒、Q热立克次体、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59312例ARTI患儿的RSV-IgM阳性率为2.07%(1226/59312)。2016—2018年RSV-IgM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并在2017年、2018年达到高值,分别为4.46%、5.20%,随后呈下降趋势。男性ARTI患儿的RSV-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2.21%vs 1.82%;χ^(2)=10.714,P<0.001)。夏季ARTI患儿RSV-IgM阳性率最高(2.59%),秋季最低(1.70%)。1226例RSV-IgM阳性患儿中,单纯RSV-IgM阳性485例(39.56%),混合感染741例(60.44%)。其中合并1种其他病原体感染505例(41.19%),合并2种其他病原体感染191例(15.58%),合并3种其他病原体感染45例(3.67%)。对于RSV-IgM阳性患儿,以临床诊断为肺炎的占比最高,以咳嗽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混合感染患儿发热的发生率高于单一RS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2012—2021年住院ARTI患儿RSV-IgM总阳性率为2.07%。RSV感染以夏季发病率最高,秋季发病率最低。各年龄段均有RSV感染发生,其中婴儿期RSV感染率最高,学龄期最低。男性RSV感染率高于女性。RSV感染常合并1种病原体感染,多为肺炎支原体。RSV感染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鼻塞、流涕、喘息和气促。
陈海梅张宇庆蔡思铭谭晓宇张雪梅万科成陆雄富朱厚才杨子江刘嘉宇杜宇昂霍开明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流行病学特征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诱导缓解期治疗的转归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观察诱导缓解期治疗的临床转归。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诱导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疾病特点,观察经内科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粘液血便、腹泻及腹痛发生率分别为97%、93%及90%。维持治疗1年内,共发生中毒性巨结肠1例和急性肠穿孔4例,癌变1例,中转手术17例,无死亡病例。经缓解期程序化干预治疗后,Mayo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低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需使用环孢素A及血中外周抗中心粒细胞浆抗体(P-ANCA)阳性率增加是患儿病情加重致中转手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血便、腹泻及腹痛,程序化干预治疗有助于维持缓解。低HGB、高CRP、需使用环孢素A及血中外周抗中心粒细胞浆抗体(PANCA)阳性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指标。
杨子江蔡亲武
关键词:小儿溃疡性结肠炎转归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探察
2017年
目的:分析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80例患儿平均分为序贯组和常规组。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序贯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庆大霉素对常规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序贯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方法。
杨子江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